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堂兄弟们,同样有机会,而且是极大的机会!

    众所周知,当初,周策的祖父绛候周勃育有三子。

    长子胜之,次子坚,幼子亚夫。

    起初,继承绛候爵位的是长子周胜之。也就是周策的大伯父。

    当时,周策的父亲只能自谋出路,借着乃父的余萌从军,其后转任为河东郡郡守。

    但。就在周亚夫担任河东郡郡守的第二年春天,周策的那位大伯父周胜之,犯下杀人罪。结果被废黩封国。

    于是天降大礼包,周亚夫才得以寸功未立。就成为大汉列侯,还是食邑八千户以上的顶级列侯。

    但问题是。按照长幼次序来说,绛候的爵位,理应由周坚来继承。

    怎么轮也轮不到身子幼子庶出的周亚夫!

    然而,这个事情是太宗孝文皇帝拍的板,周坚再怎么不服,也只能认下来,甚至还得装出一副‘兄谦弟恭’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

    当初‘绛候’这个爵位,当哥哥的可是二话没说,就‘推让’给了弟弟了。

    现在,弟弟你有两个封国。

    是不是应该要还一个回来?

    延陵季子在史书上固然是千秋美谈,但那四位被季扎公子当成背景板和衬托其人格魅力的兄弟,恐怕就不那么好受了。

    反正,周策觉得,自己要是不做点什么努力的话,很可能,自己的父亲将来会请求天子,将‘条候’这个袭自绛候的爵位和封国,还给自己的二伯父一脉。

    而天子肯定不会拒绝这样的佳话出现。

    更麻烦的是,周策的大伯父。

    作为大汉开国太尉,有定鼎、迎立之功的丞相世子,周胜之的封国和爵位是被废除了。

    但问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废了封国爵位,但人家依然有关系啊。

    当初,太宗孝文皇帝为了给宝贝女儿长公主刘嫖遴选夫婿。

    周胜之就是候选之人,为此,周胜之甚至跟人大打出手,争风吃醋,在长安闹的沸沸扬扬。

    虽然最后周胜之惨败在他嘴里所说的‘贰臣之后,城旦之子’的堂邑候陈午。

    然而,周胜之的付出,不是没有回报的。

    作为安慰奖,太宗孝文皇帝将一位公主下嫁。

    而且,这位公主的生母,当年跟如今的东宫太皇太后关系很好。

    更关键的是死的早——在太宗入继大统前就病逝了!

    更秒的是,这位公主在先帝即位前,也病逝了。

    只留下了一子二女。

    好吧,东宫太皇太后自从患上眼疾后,就越发念旧,越发的怀念故人。

    周策的那位堂兄,借此东风,常常出入东宫,备受太皇太后恩宠。

    去年,便被太皇太后特旨任命为东宫卫尉丞,今年夏四月,转任为甘泉卫尉。

    其实就是想办法给故人之后发福利,谁都知道,周策的那位亲爱的堂兄,压根就没去上过班,天天都是陪着东宫太皇太后,还有大长公主谈心、说话,拼了命的巴结。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了。

    东宫太皇太后,要是哪天忽然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哀家看着实在心酸,转头跟天子念叨两句,然后天子没有办法,回头找周策的父亲念叨两句。

    周策的父亲,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极有可能选择,将条候的爵位和封国,还给周胜之的后人。

    这样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以上两个原因的压迫下。哪怕是长安城里最纨绔最废物的家伙也知道,再不努力。自家老爹两腿一蹬,自己就要跟荣华富贵说再见了。

    周策当然不是什么废物点心。纨绔子弟。

    实际上,老周家的人,打小就是在军队里长大的。

    虽然生活条件优渥,但周策几兄弟也没放弃锻炼自己。

    今年二十岁的周策,就生的极为高大,几乎与乃父一般,身高有差不多七尺二寸,身子骨也很结实,骑马、拉弓、射箭。都不在话下。

    也就是周策的老爹周亚夫眼界太高,觉得自己的儿子们都是废物点心,不类己。

    实际上,周策兄弟四人,比起其他列侯家的儿子,都要出色许多。

    至少,也属于中等偏上。

    所以,除了老大周韬稳坐钓鱼台,窝在长安不动外。

    剩下三个。都已经开始活动起来,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未来而战了。

    而周策在思来想去后,决定选择跟随细柳营屯垦团。来到这朝鲜,建功立业。

    儿子这么上道,当老爹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所以,周策得到了他有生以来。来自父亲方面最大力度的支持。

    七位曾经跟随乃父征战天下的家臣,以及二十多位周氏的家奴。被其派来辅佐周策。

    除了身边这两个是打小跟着周策长大的马屁精外,其余人,都是各有专长和特长的人才。

    有人是明于计算的会计师;有人是善于营造的工程师;还有曾经帮助周亚夫打点封国上下的家臣;更有那精于耕作的积年农稷之臣。

    除此之外,少府方面也很给面子。

    派来了三位农稷官以及一位负责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信使。

    少君侯出去办事,细柳营也很重视,直接从现役的军队里,抽调了整整一个队的士兵来负责保护、协助少君侯屯垦。

    就连这细柳屯的校尉,也是选择了素来与周策走的比较近的一位队率来担任。

    当然,周策心里也明白。

    他在这里,要是干出了成绩,那一切好说。

    老爹肯定不吝给他更大的支持。

    掌握着丞相府和国库的老爹,虽然一般不会假公济私,但他要假公济私起来,天子都要吓一跳。

    但,只要他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能力,甚至把事情办砸了。

    周策同样坚信,来自长安的调令,会迅速抵达这里,然后,现在这些听命保护和辅佐自己的家臣、士兵,会立刻翻脸,然后把他押回长安,等待他的是软禁和禁足。

    对自己老爹的性格,周策非常清楚。

    那位大汉军神,长平侯丞相周亚夫,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倔强老头。

    看着地图,周策很快就选定了未来的细柳屯,他所命名的细柳堡的营建地址。

    就在前方十里外的一处河滩前的平原上。

    那里依山傍水,条件非常好,是很好的宜居之地,而且靠近水源,也能方便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在离此三十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朝鲜的部落。

    根据情报,那个部落有着七千多人。

    这就意味着,周策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从该部落获得帮助。

    这样想着,周策就对身旁的两个马屁精道:“派去传唤那个朝鲜部落的使者可回来了?”

    至于该部落会不会拒绝他的要求,这个问题,周策从未考虑过。

    因为就在两百里外的朝鲜旧都,如今被称作平壤,过去称之为王险城的地方,驻扎着张羽统帅的一万大军。

    未来的朝鲜王,来自梁国的中国宗室刘明,也已经在准备前来就国了。

    整个朝鲜王国,已经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朝鲜百姓,自然也将变成中国百姓。

    所谓部落这样落后的体制,注定会被废除,代之以郡县制。

    在中国的刀剑之下,朝鲜的部落和渠帅们没有选择。

    “少君侯,应该快回来了吧……”一个狗腿子笑着道:“要不,仆去看看?”

    “嗯,去罢!”周策挥挥手,这两个狗腿子,只是来照顾他生活起居的。

    真正要做事,还是得靠那些精干的家臣。

    周策随即将父亲交给自己的家臣们都聚集起来,众人围着地图,都看了看。

    被划给细柳营的这块屯垦土地,还是很大的。

    兰台的尚书们一笔划下,就将这附近百余里的土地统统划了进来。

    虽然,这地方,比之中国的膏腴之地,远远不如。

    但许多人眼里,也算不错了。

    最起码,比上郡那个地方强多了。

    更别说,还有一条河流从细柳屯中流过,灌溉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只是……

    一位家臣看了看地图,又举目眺望了一下周围的地理,眉头微微一皱,道:“这卫氏也真是废物,放着这么好的土地,不修渠道,不建道路,果真该亡!”

    这话确实,在中国,类似这样的风水宝地,早就被农民伯伯修满了渠道,种满了庄稼。

    但在这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