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富倒是很对口味,最起码这一次发动灭国之战不会亏本,应该还有得赚。

    大明立国之初,曾经设立西南“三宣六慰”,是大明帝国在云南边境地区设置的六个较大土司的合称。

    三宣分别是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是车里宣慰司、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和老挝宣慰司。

    大明帝国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后世缅甸全境,可如今只有车里宣慰司依旧是大明信地,其他五个宣慰司已经成为他国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何大明失去如此多的国土?是因为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了缅甸。

    国王莽瑞体不断率领兵马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他死后东吁王朝第三代国王莽应龙再次统一缅甸,继续攻打大明领地,至嘉靖末年,缅甸吞并了八百、老挝和车里三个宣慰司。

    万历初年,莽应龙又攻占了木邦、蛮莫、陇川、孟养等宣慰司,“导致三宣六慰”全部落入缅甸手中。

    忍无可忍的大明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加强了边区的防守。

    但“六慰”中除车里外都已为缅甸所有,明朝仅保住了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这“三宣”信地。

    如今黄胜是“大明帝国南海藩属王国”国王,自然要夺回大明信地。

    而且只要黄胜出手保证以后这里八成以上都是汉人,再也不会有崛起的异民族能够夺回。

    如今黄胜在大明可以集结的兵马有了六七万,带着这些热兵器部队去灭了一个东南亚小霸王足够了。

    正好抓捕了三十万流寇可以甄别一半人组织他们成为随军劳力,把有家眷的流寇当然都带上,他们的几十万家眷就是第一批移民的一小部分,黄胜计划移民数要超过五百万。

    大军万里迢迢去云南开打,一直打穿东吁王朝,打到印度洋,这个国家有太多汉民侨胞,人数应该也有几十万,强大的祖国打回来了肯定会得到他们的欢迎,不愁没有带路党。

    不仅仅如此,路上如果有西南土司军队愿意追随统统带上,有大明卫所军愿意同去也欢迎,这一次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因为那里地域辽阔,人去少了根本无法展开。

    六月初,黄胜召集剿寇大军把总以上级军官开会,明确了下一步将要继续进行伟大的长征。

    “南明”、大明联军的攻击距离将要媲美蒙古帝国,战略目的把中南半岛包围,战术要求灭了东吁王朝,使得云南、缅甸和马来半岛、“南华岛”连成一片。

    这就准备开疆拓土了,与会的所有军官兴奋莫名,他们根本不愿意在大明国土打流寇,人人认为打内战完全是自相残杀没有意义。

    “战神”军人都不介意万里行军为汉人子孙开疆拓土,他们纷纷表示为了青史留名,累死路上也心甘情愿。

    全军总动员开始了,宣传队最忙碌,他们当然会把这一次入侵他国宣传成正义的战争。

    强权在手可以指鹿为马,说东吁王朝有罪当然会办成罪行确凿。宣传发动尤为重要,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

    很快铺天盖地的宣传开始了,大明三宣六慰中的五慰被狼子野心的东吁王朝夺去几十年的事实被宣传队无限放大,“战神”军人只能接受侵略别人,哪能容忍被人侵略。

    于是乎,恢复三宣六慰的豪迈军歌诞生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伊洛瓦底江,保和平为大明就是保家乡,大明好儿男齐心团结紧,打败东吁蛮夷野心狼……。”

    按理说黄胜的部队远在湖广,应该江海联运部队去交趾后借道寮国奔袭缅甸道路最近,但是黄胜没有选择这一条最短路线,他就是要十几路大军不远万里进行长征。

    因为这样会让许许多多内地大明子民见识到“战神”子弟兵风采。

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

    漫漫征途数千里,军纪严明的南下大军不仅仅进行宣传蛊惑,还会扶危济困给度日艰难的老百姓希望。

    有机会在老百姓面前展示,“战神”菩萨兵一定深入人心,政治影响不容小觑,到了时机成熟之时,天下归心不是想当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准备即刻紧锣密鼓开始,江海联运的效率很高。

    交趾三熟的水稻田有勤恳劳作的汉民精耕细种,水利设施有政府不遗余力投入,这里粮食结余连年增加。

    黄胜再也不必为粮食发愁,便利快捷的海运使得运输成本和损耗可控,南通州、海州的筒仓粮库以经存粮超过百万石。

    长江上,来往穿梭的大小船只悬挂“华夏发展江海联运”“大明操江提督”大旗,大量的独轮车和粮食沿江而上送到汉口镇,那里是大军出发地。

    如此长征不是痴人说梦,三百多年前蒙古人都能够做到,以“南明”体系的实力当然更加办得到。

    为了充分利用内河水运的便捷,沿途的粮食补给点都选择靠近大江、大河的城池。

    半个月后,先头部队两个营伍由顾山河带领南下,带上两万流寇青壮作为随军劳力。

    他们都是期盼成为“战神”乡勇的积极分子,他们的任务是去洞庭湖畔常德府建立大军补给基地。

    届时会有许多人由于工作认真、肯苦干成为乡勇,表现突出之人被选拔为辅兵也大有可能。

    这个时代运输难,难得让现代人无法想象,水运是效率最高的存在。

    之所以唐汉之时的丝绸之路发展到了宋朝、蒙元、明朝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就是因为陆运前路艰辛安全没有保障成本不可控。

    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可以通航的沅水当然要利用好,顾山河下一个任务是沿着沅水向西南前进,到达无法通航处再次建立一个大型补给基地。

    这里是沅州府黔阳县,再往西就会进入云贵高原,也就意味着运输给养需要依靠独轮车和驮马。

    那里跑四轮马车不现实,除非以后大力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修建大马路,才能够提升陆运效率。

    这不要紧,“南明”如今实力强大粮食充足,劳力多、独轮车多、马匹也很多,后勤工作绝对能够保障。

    况且即将夺回的信地,已经被东吁王朝经营得像模像样,明军可以就地打粮能够节约太多进军成本。

    在占领国用不着“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而是采取就食敌国一斗米可以节约本国一石粮食的方针政策。

    就食于敌国,以战养战才是善莫大焉,黄胜当然不会和东吁王朝那些反贼客气,抢了大明的加倍还回来,吃了大明的连胆水都要吐出来。

    杀了大明子民?嘿嘿!等着亡国灭种吧!

    “战神”军队是征服者,不是救世主,大军从云南出发会一直打到印度洋,把“南明”国土连成一片。

    如此大战不可能速战速决,决胜的条件就是后勤保障。

    黄胜会以每一家白送五亩水稻田而且免税的巨大诱惑吸引沿途大明西南穷苦百姓南下移民。

    这些人在乡勇带领下成为运输队员,当然还会有太多投诚流寇参加。

    独轮车很适和山地运输,有科学家考证,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独轮车而已。

    以后漫长山路上都会出现推着独轮车运送粮食和物资的队伍,即便一辆独轮车仅仅能够载重四五石粮食,但是这时只要有数量就会有质量,投入二十万壮劳力十五万独轮车黄胜完全能够做到。

    后世老百姓能够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那时天上还有飞机轰炸,地上还有还乡团、土匪、溃兵袭击,支前老百姓要承担七八十万战士的粮食和军需,他们都做到了。

    崇祯十二年汉人运输队也能推出席卷东南亚开疆拓土的大胜仗。

    这不是凭空想象,“南明”生产的独轮车跟解放战争时老区百姓使用的相比,质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那时老区人民的独轮车居然大多数还是木头轮子。

    “南明”生产独轮车已经形成流水线,轮子都类似于后世板车轮,都已经使用橡胶充气轮胎。

    从沅州府粮食物资集散地用独轮车起运,四个壮劳力搭档推三辆满载五石粮食的车行程三千五百里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都会有后勤部门专门修建的营地作为落脚处,有维修车辆的门店,运输队员用不着自己造饭,只要留下粮食耗用即可。

    晚上有现成的休息地,连开水都能够在沿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