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6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家知道河南灾害连年流寇不绝,担心二公子的安危,把家里的心腹家丁都派来保护高智勇。

    高第的家丁装备好武力值都不低,高家和黄家的关系太好了,三百余家丁都是精挑细选经过“战神”教官培训。

    高家这些年参与海运和海贸当然不差钱,给足钱粮配齐“南明”生产的装备,因此这三百多人的质量不亚于“战神”骑兵。

    高智勇这十几年做事兢兢业业,他痛恨建奴憎恶流寇,多次在河南跟流寇较量。

    他亲眼见到觉华岛被建奴攻破后一万余军民遭受屠戮的惨状,从那以后他就暗下决心永远不能放下武器任敌人宰割。

    以高智勇的素质和家世更加不可能投降闯贼,势必跟他们血战到底。

    驻守南阳的总兵官猛如虎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得到代理知府高智勇、唐王朱聿镆的钱粮支持带领麾下坚守城池,南阳也是大明藩王封地,是唐王藩邸所在,城池不小也很牢固。

    在开封吃瘪的李独眼要在南阳城找回场子,可惜坚守南阳城的文官武将和各级官吏齐心协力守城,闯贼没有机会得手。

    李独眼当机立断绕开此城劫掠,果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连下内乡、镇平、新野、泌阳、禹州等州县,队伍又膨胀了一倍余。

    高智勇得到家丁队探报,知道贼兵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人马众多达到恐怖的三五十万,心里真不是滋味。

    可是朝廷援军迟迟不至,自己又守土有责,贼兵卷土重来之时,南阳城恐怕再也难保。

    就在这时,老朋友左守权来了,他劝高智勇、猛如虎、唐王弃守南阳城带领军民和李中正汇合共同守卫汉口。

    当然他们给朝廷的奏折也是去光州驻扎。高家是“战神”系铁杆,高智勇早就对“南明”心向往之,带领军民撤退到汉口能够得到“战神”庇护他立刻欣然同意。

    高智勇的奏疏写得冠冕堂皇,把他们的弃城而逃包装成了去光州和主力合兵一处形成拳头,免得分散防守被贼兵一一击破。

    河南藩王在流寇破城时都是首当其冲,十有**死于非命,现任唐王见南阳军民撤走哪里敢留在此地,赶紧收拾家当跟着跑路。

    崇祯十五年的朝廷早就没有了威严,地方军阀大多数阳奉阴违,而且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朝廷封赏已经不是按照军功、战果来衡量。

    各路将领之中,只要麾下人多势众,哪怕根本不为朝廷出力,每一次的封赏都很优厚。

    要是哪一位将军带领人马跟流寇血战导致损兵折将,麾下没有几个人了,这位将军十有**会被朝廷追责甚至砍头。

    猛如虎、虎大威、陈永福等等总兵官麾下将士的粮饷基本上是将领自己想办法,兵部要调哪一路人马作战,不派人送来足够打动他们的开拔银,这些已经趋于军阀化的将领根本不予理睬。

    是这些将军人品太差吗?这需要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朝廷寡恩不管将士们的死活,拥兵自重的将领日子过得滋润,为国效力的傻帽难以为继还会身首异处,没有人是傻子,好人也慢慢的学坏了。

    还好历史上的贼将军左良玉被黄胜算计了,要是有这个祸害在,他带着几十万比贼兵还要坏的官军吃朝廷、吃流寇、吃老百姓、吃大户,不知会有多少汉人枉死。

    几位总兵官和统兵文官一致上书要求集中使用兵力,兵部哪里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其实兵部大员们也知道不同意然并卵,下面的武夫根本不听调遣,给兵部通报一声算是给足了朝廷面子,朝廷不能给脸不要脸,于是干脆顺水推舟。

    南阳军民大多数知道贼兵势大,南阳朝不保夕,他们不是不想逃,而是实在不知道往哪里逃才安全,与其到处乱窜还不如凭借坚城固守。

    现在有了明确目的地,还听到“战神”宣传队广而告之,知道即将退守的汉口新城是南王修建的屯粮城,牢固度堪比京师城墙,里面粮草充足,而且背靠大江随时可以上船逃之夭夭。

    南阳府和周边幸存老百姓立刻行动起来,猛如虎、高智勇的家丁队和赶来帮忙的张修身骑兵不是护送老百姓南下,而是主动出击闯贼部。

    大有大的难处,李独眼的几十万贼兵、流民安营扎寨连绵十几里,人喊马嘶外加孩子哭,乱糟糟不成样子。

    被几千骑兵突然袭击立刻乱成一锅粥,几十万人打顺风仗气势惊人,败逃起来也很吓人。

    贼兵、流民狼奔豕突了几天,李独眼才利用老营马队遏制住了溃散颓势,等他回过神来重新布置完毕准备围歼这路胆大妄为的明军之时,发现敌人早就跑远了。

    由被明军主动攻击仓促乱奔几十里,到重新收拢人马排兵布阵选择有利地形准备反击,时间过去了大半个月,闯贼得到探报,南阳府的军民逃跑了。

    打惯了仗的李自成明白了明军意图,知道对手是以攻代守虚晃一枪掩护军民撤退。

    跟随的几千是司空见惯的明军骑兵不足为奇,但是打头阵的是已经成为李独眼梦魇的骑兵,他们虽然没有高举“战神”大旗,但是化成灰李自成也认识。

    尘封的记忆在心头涌现,虽然那些威风凛凛的骑士貌似不多仅仅几百人而已,可是那冷酷的面甲,李自成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子午谷的恶战还经常让李自成从噩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

    就是那样的骑兵把他和高闯王的队伍打得溃不成军,高闯王时运不济被截下了,他运气不错在混乱中浑浑噩噩跑了出来身边只剩下十八骑。

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

    很明显那几百骑应该属于“战神”骑兵,只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高调打出“战神”旗号?

    李自成认为只要“战神”大旗竖起,他一定会避而远之。

    闯贼百思不得其解,担心那一支敢战的骑兵在路上伏击自己,没敢组织人马追击,听任南阳府军民逃之夭夭。

    他接下来派出大量哨马打探,最后得知中原地区再也没有了“战神”旗号,“战神”准备发动收复辽东消灭大清国的大战,根本没有理会中原乱局。

    放下心来的李独眼继续他的造反大业,干得风生水起,他开始邀买人心,还到处张贴告示让读书人来考试给他们当官的机会,可惜应者寥寥。

    左守权肩负重要使命,他游说了南阳府、开封府军民前往汉口城避难,南下之时周边老百姓纷纷追随,到达目的地时人数已经超过百万。

    有一部分老百姓愿意出海讨生活,大部分老百姓实在故土难离,说哪怕死也要死在祖坟附近,出海说啥都不行。

    宣传队在中原宣传移民政策多年,大部分不怕背井离乡的老百姓已经跟着“战神”走了,留下的十有**属于顽固不化之人。

    如此多的失地农民聚集,安排他们自食其力极为重要,还好沿江水资源丰富,发下农具组织老百姓以一百户为单位进行屯垦。

    短时间是否有产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这许多人闲着,因为闲则生非啊!

    安排一部分人手屯田耕种,安排一部分人去维修官道,把身体素质最好的留下来成为粮库劳工和码头搬运工。

    汉口屯粮城本来就有一两千留守人员,他们不是战士,是“华夏大钱庄”、“华夏发展”的工作人员和警卫,还有一部分是粮库、码头、工厂的职工。

    “南明”以武立国,驻外工作的所有人都需要通过一级乡勇选拔,因此他们有一定的战斗力。

    钱庄警卫大多数是经历过战火的退役军人,他们一直是军事化管理,待遇跟正兵差不离,战斗力和指挥能力肯定不含糊。

    从河南逃难来了太多老百姓,现在人口基数大了,每一位职工都必须挑选九个壮劳力组建一个小旗进行军事训练,每两个警卫都要带五个小旗合练。

    接下来会有江船运送“南明”造武器装备来到,左守权会坐镇汉口发展乡勇,这些乡勇不打“南明”旗号,属于大明团练组织。

    很快李中正就上报兵部批复了三个团练总兵官的职位,从总兵官到麾下的各级军官当然都是左守权带来的人马和钱庄警卫充任。

    有人口、有钱粮、有武器还有大本营,相信过个一年半载,几万敢战能战之兵就会横空出世。

    “战神”不需要大规模往内地调兵遣将,只要派来军官种子,他们马上就会生根发芽,接下来就能根深叶茂。

    大明朝廷又会百思不得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