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7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地主的残酷盘剥,各路流寇和官军的往来厮杀……使得全省到处都是没完没了的闹饥荒,过大兵,很多地方都已经没了人烟。

    ——大明朝廷曾经在河南先后封了好几家藩王,至于其余的皇亲国戚、致仕官员,更是多得数不胜数。这些权贵世族,占据了全省绝大部分的土地,偏偏因为这些人的官爵功名,他们的土地都不用缴纳朝廷的赋税,他们的佃户也不用服朝廷的徭役。可大明朝廷的任何一次加赋,比如说著名的练饷、剿饷和辽饷,都是把河南包括在征税的范围之内,而这些税赋和徭役的承担者,自然只能是那些无权无势的贫民百姓。

    而且,层层加派这个天下皆有的弊政,在河南尤其的厉害,朝廷想要获得一两银子的辽饷,下面就能收到二三十两之多。于是每一次加赋,都有大批的河南农民破产,而这些破产农民的田地,自然是被藩王、勋贵和缙绅们侵吞掉了。结果失地的农民大部分成为流民,成为国家祸乱的根源。剩下的农民更少,所要负担的税赋和压迫却变得更重,自然是很快就只能也跟着破产和流亡,或是在绝望中举起反抗的刀子。

    因此,早在八旗大兵破关南下之前,整个河南除了省府开封还有些秩序之外,其余地方的局面,就早已都是惨烈得有如地狱了。各府各县的乡间地头,皆是路无行人,百里无人烟,大股大股地流民啸聚在一起,忙着杀官造反。缙绅豪强纷纷建造坞堡,纠集家丁和民壮抵御流寇饥民,或者互相攻伐。而农民们则不是饿死在乡间地头,就是聚集成伙,去和地主民团还有官兵拼死厮杀,看看能不能杀出一丝活路。

    在此时的河南,几乎每个农民都经历过大灾来袭,官府催逼,看着亲人饿死在身旁的地狱景象。所以,对于这些被饥饿和绝望几乎折磨到疯狂的河南人来说,什么民族大义,什么忠君报国,统统都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混账话。对于把他们全家全族逼上死路的大明朝廷,每个人的心中自然都只有无比的仇视。只要有人能管着他们吃饭,只要有人能带着他们杀官军报仇,不管是流寇还是鞑子,他们都愿意追随。

    而多尔衮在奉命攻略河南的时候,就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打出了“替天行道、开仓放粮”的旗号。按照他的军令,每攻破一座县城或豪强宅院,在取走足够使用的军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就要分给任何来得及赶到的饥民——乡间已是饿殍遍地,缙绅大户家中却还有那么多的存粮,这也真是够反讽的了。

    于是就有大批饿疯了的流民,纷纷投入到多尔衮的麾下,甘愿为这些八旗大爷们做牛做马。使得原本手底下兵微将寡的多尔衮,在率领这支偏师杀入河南之后,很快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连番攻破各处府县,不仅缴获金银物资无数,还裹挟起了十几万流民,充作攻打省府开封城的炮灰。

    ——这些流民并不是不知道当炮灰填壕沟的下场,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惨绝人寰的苦难之后,他们早已不惧怕死亡了。比起那些饿死在家乡,甚至是被人下锅吃掉的亲人。他们能够挣扎着活到今天,被人驱赶着来和官兵战斗,就已经可以说是幸运之辈!只要在死前能吃上几顿饱饭,卖了这条贱命又能如何呢?

    但是,作为大明帝国的统治阶层,周王朱恭枵和河南巡抚樊尚燝当然不会理解这些河南百姓的愤恨与绝望,只会站在尸臭熏人的开封城头上,跺着脚连声咒骂这些刁民为虎作伥,不知忠义,辜负朝廷恩德……

    不过,虽然这些罔顾国恩的刁民,这些日子一直在前赴后继地蚁附扑城,但河南巡抚樊尚燝还是对守住开封城抱有足够的信心。毕竟,开封的城墙高大坚固,如今城里囤积的存粮同样很充足,依靠周王殿下慷慨犒赏的银两,守军的士气也保持得很不坏,城内还有足够的壮丁可以征发。

    另外,在他看来,女真八旗的铁骑,固然在野战之中无坚不摧,但在攻城战上却派不了多少用场。而眼前的多尔衮这一路偏师手上,明显没有携带可以破城的巨炮——如果有的话,这些天早就应该用上了。

    樊尚燝巡抚真正担心的是,在挫败了鞑子的这一路偏师之后,那建奴的大汗黄台吉会不会亲自率领大军过来报复,如果是这样的话,开封城究竟还能够支撑上多久,恐怕就有点悬了。

    然而,他并没有想到的是,如果敌人想要攻破开封的城墙,并不见得就非要使用重炮轰击,还有其它的招数——如果以史为鉴的话,那么差不多同样的招数,早在秦国灭魏国的时候,就已经被用了一遍……

    正当樊尚燝巡抚终于把周王给劝了回去,然后自己也打算返回巡抚衙门休息的时候,却突然感受到了脚下的城墙仿佛在颤抖,而空气中也传来了某种不祥的隆隆轰鸣声。

    下一刻,感受到警兆的他,赶紧抬眼张望,又看见一道奔腾咆哮的浊浪,隐约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尽头!

    与此同时,还有一声堪称惨绝人寰的凄厉哀嚎,歇斯底里地在开封城头上空反复回荡:

    “……决堤了!!!鞑子掘开黄河大堤灌城了!!!”

450。第450章 、烈火烹油(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烈火烹油(下)

    山东,济南

    夕阳如血,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大清之君、八旗之主皇太极,正身穿一袭新制的明黄色龙袍,肃然站立在济南齐川门的城楼上。

    而在城门之外的官道上,赫然可见一支八旗兵马正在凯旋归来。

    ——这是奉命追击明朝山东巡抚朱大典残部的镶白旗主多铎贝勒,在大功告成之后得胜回城。

    下一刻,鼓角齐鸣,城门大开,将士进城,欢声雷动。

    紧接着,便有一员身披重甲、身材高大的女真骁将,在一阵欢呼声之中快步走上城头。仔细看去,此人虽然是相貌粗豪,虬髯盘绕,可实际上年龄却很是年轻,说起话来的语气更是大大咧咧,毫不在乎。

    “……启禀大汗,末将多铎幸不辱命,现已攻破临沂,擒获明狗山东巡抚朱大典,斩敌六百,其余一千余人尽数被俘,只可惜走了明狗的德王!末将拷问遍了在临沂俘获的官吏,也没问出那厮的下落!”

    只见多铎拱手草草作了个揖,向皇太极如此禀报说,又命人押来一个发髻散乱、衣衫褴褛、戴着手铐脚镣的中年文士,赫然就是明朝山东巡抚朱大典。虽然此时形貌狼狈,但依旧对皇太极怒目而视。

    ——去年深秋的“大沽口人口贸易市场”上,从辖地内驱使大批流民来向穿越者换取军粮的,不仅有英明神武的皇太极大汗,还有这位杀伐果断的山东巡抚大人——在明末颓世之中,他也已是少见的能臣了。

    依靠着用上万流民换来的军粮和兵器,以及胶东登州陈新大帅提供的少量援助物资,根据崇祯帝流亡朝廷的抵抗命令,朱大典巡抚奇迹般地拉起了一支勉强能战的军队,用于抵御即将到来的八旗大军。

    总之,面对开春之后的清兵南征,不依不饶的朱大典堪称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先是在德州跟皇太极的前锋部队大战了一场,随后又在省府济南坚守了两个月。待到城破突围之后,顽强的朱大典还搜罗地方乡勇,在泰安、莱芜等地辗转挪腾,对进山追击的八旗兵发动了几场伏击战,一度小有斩获……可惜终究还是大势已去,最终在鲁南的临沂,因为一支地主团练武装的倒戈出卖,导致了朱大典巡抚的兵败被俘。

    随着这位大明忠臣的最终兵败,至此,明廷在山东的残余力量,已经被彻底扫荡一空。

    “……嗯,所有俘虏即刻押进军营,严加看管,择日甄别改编!这朱大典虽然一直与我大清天兵为难,但好歹也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须得以礼相待方可,带他下去梳洗一番,再上酒肉款待吧!”

    皇太极对左右如此吩咐了几句,就伸手拉着多铎,满面都是笑容,大笑着说道:“……呵呵,走了那德王算得了什么?一个酒囊饭袋而已!不必放在心上!十五弟,今日为兄替你等设宴庆功!”

    这边君臣对答寒暄未毕,那边又有一骑从大街上火速奔来,将一份前线奏报送上了济南的齐川门城楼。原来是奉命攻略豫东、豫北的多尔衮前来告捷,报称已经拿下开封——之前,因为手中缺乏火炮等破城利器的缘故,虽然多尔衮一路裹挟了十几万饥民,反复蚁附攻城,但开封毕竟城高墙坚,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