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7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老人孩童每人五斗麦,美貌妇人单独另算的价格,向大沽口的“海商”进行倾销。

    如此一来,皇太极既获得了大批军粮,又减小了京畿地区发生民乱的风险,可谓两全其美,只有那些被剥夺发言权的流民倒了霉。不过,即使没有这码事儿,在这等战乱灾荒交加,人命卑贱如草的年头,他们的下场也同样是死路一条,能被当成猪仔卖了的。还算是幸运儿呢!

    而京师本地的寻常百姓,这大半年来同样过得很惨。之前是接连闹兵灾,成千上万地被杀。然后八旗大兵进了北京,总算是不怎么乱杀人了,却又闹起了饥馑,升斗小民依然是惶惶不可终日——尽管通过跟穿越者的“人口换粮食”交易,刚刚在北京建立政权的大清王朝获得了至少五百万石以上的各类粮食,但皇太极却丝毫没有放粮赈济的打算,而是把这些交易得来的粮米全部充作军需,用于继续攻略中原各地。

    所以,此时的北京城内,依然是一派残破萧瑟到了极点的颓废景象:堆满垃圾的肮脏街道、摇摇欲坠的破烂房屋,还有那些面黄肌瘦的病弱市民,宛如一帮奄奄待毙的行尸走肉,正在饥饿与病痛中挣扎……各处街坊胡同都冒出了许多强颜欢笑的站街女,而各种偷窃和抢劫的犯罪行为也极为猖獗。不过在清廷颁布的宵禁令和格杀令,尤其是城门外那一堆堆人头的震慑下,倒是没多少小贼敢把主意打到旗人大爷头上。

    然而,北京城里的局面,还远远算不得是最糟糕的——这里毕竟是帝王都城,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无论是八旗大爷还是关宁叛军,在此地通常还要稍微收敛一些凶性,至少不会当街肆意屠戮百姓。

    而在大清辫子兵们刀锋所向的各处战场上,则是早已遍地的横尸枕藉、血海汪洋……

449。第449章 、烈火烹油(中)

    第一百四十章、烈火烹油(中)

    河南,开封

    伴随着一阵表示收兵的鸣金声,又一场尸山血海的城池攻防战,暂时宣告了平息。

    最后一位还在抵抗鞑虏兵锋的大明栋梁,困守开封孤城的河南巡抚樊尚燝,正颤巍巍地被一群亲信家丁簇拥着,站在开封城的高大城墙上,左手轻扶着垛口,眯眼眺望着城外旷野上的情景。

    在他身边的城墙上,最引人瞩目不是一排排手持各色兵刃、凝神戍卫城墙的士兵和民壮,而是一片扎人眼球的暗红色——无论是残缺破损的女墙上,一片狼藉的马道上,坍塌起火的城楼上,滚烫冒烟的火炮上,亦或是将士们的袍服和铠甲上,都是遍布着这样浑浊而刺眼的暗红:

    那是人血干涸之后的颜色!

    星星点点的血污,几乎覆盖了城楼附近的每一寸地方,新旧混杂,还散发着刺鼻的腥味,让人闻之欲呕。除此之外,还不乏尚未来得及收拾的断肢残骸,以及从尸体中流淌出来的五脏六腑。

    与城墙上的情形相比,墙根下的景象还要更加不堪入目。层层叠叠的尸首在城墙脚下堆成了小山,流淌的鲜血更是将泥土变成了沼泽。在这些死人之中,能够留个全尸都已经算是幸运了,大多数尸体都是被滚石檑木砸得四分五裂,肠子和内脏撒了一地,再被后面的士兵反复践踏,几乎都被踩烂成肉泥了。

    还有许多毁坏的云梯、撞车等攻城器械散落各处,这时还在稀稀落落冒着火苗与黑烟。

    无论是尸骸还是土地上,都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荒地上郁郁葱葱的野草。

    一切都宛若传说中的修罗炼狱。

    又一次看着这样尸山血海的场面,樊尚燝巡抚的面色一片煞白,垂下的右手紧紧攥着折扇。

    这已经不是樊尚燝第一次趁着城外敌军攻城的间隙,走上城头观看战况了。记得初次走上城头的时候,眼见着城内外的血水尸骸,他当即就吐了一地。直到现在,他也还是没法对此坦然处之。

    “……这就是生灵涂炭的乱世干戈啊……”他有些失神地喃喃自语道。

    但这城头上的其他人,却没有巡抚大人这般伤感时事的闲情逸致。

    只听得“噗”的一声,一大桶水从一名军士手中倒出,冲散了马道上的鲜血和残肢。

    “……快,赶紧把尸首都抬下去,再把血迹冲洗一遍,免得待会儿走在上面滑脚!”

    在这名军士的带领和呵斥之下,大批民夫涌上城头,一边抬走尸体,一边将清水倒在马道上,又被后面的人用扫帚快速扫开,浑浊的污水慢慢流淌过墙头,最后在各处预设的排水洞口冲下城头。

    紧接着,这帮民夫又在城墙上下来回奔走,将滚石檑木等守城器械搬上城头,码放在女墙后面。同时争分夺秒地抢修起了城墙上的缺口。大的缺口用砂石木料草草塞住,小的缺口则无暇理会。

    “……快,快点,再去将铜汁抬上来!莫要把炭火弄翻了!”

    “……这床弩似乎有点不对劲!谁来修一下?!”

    “……这边的石头不够了!去下面抬几箩筐过来!”

    “……什么?没石头了?你不会去拆房子啊?快去!”

    ……

    一时间,城头上到处人影晃动,你来我往,吵闹异常,其中不乏军官的呼喝声,兵器和甲胄的碰撞声,纷乱的脚步声,南腔北调的喊叫声,乱糟糟地响成了一片。唯有樊尚燝巡抚一个人在愣愣地发呆。

    只是,樊尚燝巡抚大人也没能忙里偷闲多久——片刻之后,只见一名穿着黄色袍服的中年人,在一队披甲卫士的簇拥下,走到了坍塌的城楼上。在他后面,还有一队抬着箩筐的仆役,箩筐里面装着面饼和肉食,热气伴着香气一起蒸腾。看到有吃食送上来,城头的民壮和军士们顿时喜出望外,立即忙手忙脚地争抢起来。而认出了为首那个中年人的樊尚燝巡抚,则是猛地一个激灵,赶忙整了整官服,客气地说道:

    “……王爷,您这又是何苦?犒劳士卒之事,随便派个管事过来即可,王爷只需在城中安歇,何必亲来呢?而且,请恕下官多说句话,藩王不得结交外臣武将,这可是朝廷一向以来的铁律啊!”

    言语虽然是客气,可其实却是夹枪带棒的颇为不善。被称为王爷的中年人眉头皱了皱,沉声说道:

    “……樊巡抚,如今都到这等境地了,你还担心个什么,莫非担心本王会投靠鞑子?!”

    “……呃,不过是稍稍提醒一下王爷罢了,下官一时失言,还望王爷莫要见怪!”

    听到周王朱恭枵的这番气话,樊尚燝巡抚连忙躬了躬身,赔笑着说道,但在原则问题上依然寸步不让。

    ——大明地方上的督抚官员,除却审理案件、治理民生之外,还要对所在地方上的亲藩勋贵加以监视,防止他们图谋不轨。虽说眼下这开封城内的官库堪称是干净得能饿死老鼠,就连募集民壮守城的金银粮米,都还是巡抚衙门央求着周王掏出来的,但哪怕战况再怎么危急,樊尚燝巡抚也不肯让周王染指半点儿兵权。

    “……哼!本王自然不会怪罪你,但也请你不要忘了,这天下还是我朱家的天下!”

    周王冷哼一声,随即也凑到垛口边,先是低头看了看墙根下的累累尸骸,当即就是感觉肚子里一阵翻江倒海,只得一边用袖子掩鼻,一边从怀里取出一具单筒望远镜,朝着远方的清军营寨望去,顿时又是大吃一惊,“……这是……多少里的连营啊?来犯开封的鞑子竟有这许多人马?莫不是奴酋黄台吉亲临了?”

    “……来犯开封的鞑子主帅,乃是建奴正白旗的多尔衮,手下最多就是两三千真鞑子,即使再加上关宁叛军和辽东汉军,也不满万人。剩下的十几万人马,都是被鞑子招募来的河南流民!”樊尚燝巡抚阴沉着脸答道,“……值此天下板荡、社稷垂危之时,这些刁民不思尽忠报国,居然认贼作父,真是该杀!”

    对此,周王朱恭枵也是连连点头,深以为然,但却全然忘却了,眼下的河南百姓究竟是处在怎样的一个生存状态——崇祯年间,北方各省都是连年大灾,北直隶、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全都民不聊生,不过最为凄惨的地方,还要数河南。连续数年的大旱和多年失修的水利,让这片中原沃土变得赤地千里、颗粒无收,而朝廷非但没有赈济,还要向一无所有的灾民摊派重税。再加上一群藩王和无数地主的残酷盘剥,各路流寇和官军的往来厮杀……使得全省到处都是没完没了的闹饥荒,过大兵,很多地方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