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湖广全省等于是基本失陷了。这个噩耗传到南京前线的明军大营,顿时就引发了一场骚乱——崇祯皇帝和卢象升不是没想过要封锁消息,但是鉴于明朝军政部门极端可悲的保密能力,等到他们收到这事儿的时候,全军至少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从各种渠道打听到了消息!接下来自然是火速传播得人尽皆知!

    结果,南京前线的九万明军,当即就是一片军心大乱,甚至有人觉得风色不对,就偷偷离队逃散的。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得下令召开军议,讨论下一步的出路。会上众人自然是众说纷纭,有人建议立刻放弃南京,火速回师湖广平贼。但同样有人坚持要再加一把劲,先拿下南京这座极具政治意义的城市再说。甚至还有人表示,哪怕丢光了整个湖广,只要得到江南作为交换,也还是值得的。

    而崇祯皇帝本人也是举棋不定。毕竟,为了夺取南京,他已经押上了太多的赌本。在过去的半年里,他之前从北京皇宫里带出来的银两珍宝,还有查抄洛阳福王府的全部收获,都已经为了发动这场东征而挥霍一空。而眼下他也已经夺取了大半个南京城,如果就这样功亏一篑的话,天晓得还有没有机会再来一次。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很清楚这些陕西流寇是何等的难缠,绝不是什么可以迅速解决的麻烦。

    更何况,江南这片地方确实是非常的富庶,一切军粮军饷都可以就地搜刮。自从大军攻入南直隶以来,就完全依靠缴获的物资在作战,甚至连火药都能在南京附近筹措到,即使没有了后勤补给也无所谓。

    但问题是,在后方不稳,军心已经动摇的情况下,他还能打得过皇太极这位“明君雄主”吗?

    ※※※※※※※※※※※※※※※※※※※※※※※※※

    与此同时,另一位同样红了眼的赌徒皇太极同志,也在布置着属于他的最终决战。

    过去这些日子的南京争夺战之中,由于地形、气候、民心皆处于劣势,清军在南京巷战和郊野拉锯战之中的损失相当惨重。皇太极最初带着渡江南下的八千铁骑,到现在已经被打得只剩下不足千人。

    除了在南京战场这个绞肉机里的消耗之外,就连运载部队渡江南下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崇祯皇帝的水军虽然实力有限,但依然顽强地航向长江下游,时不时地偷袭运载清军渡江的船队。

    而自从南京的永和帝朝廷瓦解以来,被东林党控制的原南京朝廷长江水师,也不断地有人哗变倒戈,导致先后有三千多名不识水性的满洲大兵,随着沉船坠入大江喂了鱼鳖。

    在此时的燕子矶大营里,皇太极的旗下还有一万一千满洲八旗兵,一万八千各色杂牌汉军,外加寥寥数百名蒙古人和百余名朝鲜火枪手。整个大清帝国剩下的全部家底儿,几乎都在这里了。

    至于原来那个南京朝廷的兵马,在此时已经彻底瓦解,对皇太极而言完全派不上半点用场。

    南京争夺战打到了现在这一步,皇太极已经没有了任何退路,如果失败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虽然如今在淮北的徐州、济宁一带,还布置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兄弟的两白旗,超过六十个牛录的满洲勇士,但皇太极很清楚,自己就算是英勇地战死在南京,也比回去看这三兄弟的脸色要强得多!

    ——事实上,虽然皇太极被誉为大清的一代明君雄主,但至始至终,他的君主地位都非常尴尬。

    要知道,努尔哈赤在临死的时候,原本是想要让多尔衮继承汗位的,甚至把自己的嫡系部队都给了他。所以,多尔衮三兄弟当时掌握着整个后金集团内部实力最强大的两黄旗,而皇太极麾下的两白旗却是最弱的。然而,皇太极成功地团结了其余四个旗的掌权贵族,一齐打压当时还是小孩子的多尔衮三兄弟,终于逼死了多尔衮三兄弟的母妃阿巴亥,夺取了后金大汗的宝座。

    因此,在成功继位之后,多尔衮就成了皇太极的第一个打击对象。随着皇太极一纸令下,曾经是努尔哈赤直属禁卫军的两黄旗,连番号都保不住,直接改成两白旗,皇太极自己的两白旗则变成了至高无上的“两黄旗”。互相换旗之后,接下来不用说,在六个旗的进一步联手打压之下,多尔衮三兄弟麾下的各个牛录被不断调走、削弱,成为了第一个被皇太极收拾干净的政治集团。

    可是,为什么皇太极没有继续置多尔衮于死地,反而又渐渐将他和多铎、阿济格给提拔了起来呢?

    因为,无论在军事斗争还是政治斗争之中,敌人和盟友的角色都是在不断变换的。在击败了年幼力弱的多尔衮三兄弟,坐稳了后金大汗宝座之后,皇太极的主要政治对手,就不再是这三个已经失去了威胁的幼弟,而是帮助他夺取汗位的阿敏、莽古尔泰、代善这三个大贝勒了。要知道,在当时的后金内部各大势力里面,皇太极的嫡系是最弱的,除了拥有一个大汗的名分之外,阿敏、莽古尔泰、代善麾下的实力都比他要强,或者至少是相差无几。为了对付阿敏、莽古尔泰和代善,缺乏嫡系实力的皇太极,又不得不把年龄渐长的多尔衮三兄弟给抬举了起来,让这两白旗的三兄弟打头阵,通过各种手段对付三个大贝勒。

    结果,就像跷跷板一样,在皇太极把三个大贝勒给相继打倒之后,两白旗的势力却急速地膨胀了起来。比如阿济格在眼下就已经成了大清帝国的第一勇将,在八旗军中威望卓著。多尔衮则智勇兼备,十七岁的时候就因战功卓著被封为聪明王。就连多铎也在入关之后的战事之中屡建奇功。两白旗更是积累了大量的丁口和财富。更糟糕的是,虽然皇太极之前百般设计挑拨离间,但始终没能破坏这三兄弟的团结一致。

    原本,以皇太极的雄才大略,接下来肯定还有一系列压制两白旗的手段。而他也确实早已预备了伏笔——在多尔衮三兄弟给皇太极充当走狗,撕咬阿敏、莽古尔泰和代善三大贝勒的过程之中,两白旗不可避免地与两红旗、两蓝旗结下了深仇大恨,日后完全可以再一次借力打力,重新联合六旗把两白旗打压下来。

    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大清帝国却莫名其妙地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苦心经营了多年的辽东故地瞬间易主,盘踞河北的关宁军竖起叛旗分道扬镳,满洲八旗回家的道路从此断绝,大清旗下的汉军和蒙古盟军也相继叛变……在这种土崩瓦解的恶劣局势之下,焦头烂额的皇太极根本就顾不上再对付自己人了。

    再接下来,还没等大清帝国从连番挫败之中缓过一口气,皇太极就突然得知江南局势有变,又有张溥代表东林党和复社,秘密渡江来向清军求援。于是,皇太极唯恐错过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就往扬州赶了过去,同时传令全军尽数南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天底下最富饶的江南给抢到手!

    ——注意,在这时候,皇太极的计划是尽发倾国之兵南下,把整个满洲八旗全都投入到江南战场上!

第471章 、南京!南京!(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南京!南京!(续)

    然而,由于此时的清军正处于战败之后的撤退状态,数万八旗兵马正散布在整条运河上,从南到北呈一字排开,距离渡江作战的集结地扬州,自然也是有远有近。其中,皇太极的两黄旗走在最南面,距离扬州最近。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兵马,则走在最后面,一部分处于最北面的山东境内,肩负着掩护全军断后的任务。另一部分屯驻在凤阳,负责弹压淮西的各路流寇,镇守着清廷残余疆土的西部防线。

    如果时间宽裕的话,皇太极当然会找个地方集结全军,然后从容不迫地大举南下。尤其是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兵马,更是一定要放在眼前才能安心。无奈这军情急如星火,入主江南的机会稍纵即逝——等到崇祯皇帝攻入南京,招降纳叛,四方跪服之后,这天底下最富饶的江南之地,就没有大清的份儿了。

    所以,皇太极只能带上身边的两黄旗兵马,以最快速度南下扬州,准备渡江,同时传令全军,让他们陆续赶来。然后,八旗兵马还没赶到一半,南京那边的东林党就已经撑不下去了。为了避免贻误战机,不肯放弃的皇太极再次咬了咬牙,不顾军队尚未完成集结,就亲自渡过长江,冲进了南京的这片厮杀场。

    再接下来,随着明清双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