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穿越时代-第7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接下来,随着明清双方的不断增兵鏖战,南京变成了一座空前残酷的血肉磨坊。由于清军的兵力始终处于绝对劣势,所以在战场上打得左支右绌,异常艰辛,好几次都差一点全局崩盘。

    原本希冀着轻取江南的皇太极,在连绵的战火之中失望地发现,此番的南京之战,完全没有昔日突破长城攻略关内的时候那么轻松。在他印象里应该一触即溃、然后犹如弱鸡一般任凭宰割的明朝官军,在崇祯皇帝的督战之下,居然变得异常难缠,有胆量跟八旗勇士死斗不休。而曾经横扫中原的八旗军,也在江南打得大失水准,处处举步维艰,再也没有了那种“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无敌气概。

    在过去的大半个月里,随着战局的反复拉锯,一支又一支清军也在不断渡江赶来。到了现在,大清八旗的六个旗已经尽数集结在南京城外,唯有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居然滞留在淮北一带,根本没有南下!

    当然,对于此事,两白旗也是有着自己的解释,比如流寇骚乱、后方不靖,以及登州军进逼等等。但皇太极是何等的枭雄人物,哪里会看不出多尔衮三兄弟明显是心存反意,想要在北面坐山观虎斗?

    总之,对于皇太极来说,眼下的局势实在是很危急了:前有顽敌,后有内贼!两边都是一样的要命!

    然而,江南攻略的战事到了这一步,皇太极也已经是骑虎难下。虽然在辽东失陷和北京兵变之中,满洲八旗都遭受了伤筋动骨的重创,但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依然拥有六十五个牛录的满洲兵,加上直属汉军之后,共计一万多名战兵庞大实力。这份军事实力,甚至比皇太极的两黄旗还要强大得多。再接下来,随着南京之战的愈演愈烈,皇太极的两黄旗因为投入战场最早,被几乎打残,而其它四个旗也是死伤累累。即使把全部六个旗的满洲兵统统加起来,也不过是一百多个牛录而已,而且普遍缺编得相当严重。

    如果他现在放弃南京之战,放弃了之前的那么多牺牲,为了自家权位回师北上去讨伐多尔衮三兄弟的话,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跟皇太极同归于尽。最坏的结果则是八旗哗然作乱,拥立多尔衮废帝篡位!

    所以,皇太极只得打肿脸充胖子,一边下旨让两白旗镇守徐州和鲁南后方,默认了他们的坐山观虎斗,以此来安抚多尔衮三兄弟,免得两白旗现在就跳出来造反;一边又派人将自己的嫔妃子女都送到南京的燕子矶大营,这既是为了宣示自己的破釜沉舟、死战到底之意,也是为了防止她们被多尔衮扣为人质……

    这一天清晨,皇太极先是吩咐全军饱餐战饭,养足精神,随即砸毁锅灶,把剩余的军粮丢进长江,并且一把火烧掉了己方的营地。然后,在全军将士的议论纷纷之中,皇太极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来到军官和士兵们的面前,慷慨动容地激励他们说道,“……诸位,我们现在已经失去了白山黑水之间的故乡,而眼前就是南京城,就是繁华富庶的江南,也是你们的新家!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么就会沦为丧家之犬,在天底下都没有了立足的地方!现在,我们只剩下两种选择:打胜了,功成名就,永享富贵!打败了,横尸异乡,无人安葬!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朕已经把自己的妻妾子女都带到了战场上!如果长生天不保佑我赢得胜利,那么宁愿全家战死,血脉断绝,也不愿意忍受那种为人奴役的屈辱!我们一起拼命吧!”

    随后,素来身材肥硕,武艺最多只是寻常的皇太极,亲自披甲上马端起兵器,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向钟山方向的明军营垒!而满洲大兵们也知道没有了退路,眼看着大清皇帝都带头冲锋了,自己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于是无不奋勇争先,就像上万头下山的猛虎,咆哮着发挥出了百分之二百的战斗力!

    而明军这边,却是刚刚得知湖广失陷、后院失火的噩耗,一时间人心浮动,士气低迷。几位最得力的主将,又正在御营里跟皇帝讨论下一步的战略计划,无形中放松了对各自部队的掌控力度。尤其是明军的斥候部队,在这两天也很是惫懒,连清军即将发动总攻的动静都没打探出来。

    结果,部署在前沿的几支明军杂牌部队,基本没来得及进行什么抵抗,便被如狼似虎的清军铁骑冲得七零八落,顿时崩溃,残兵败将们完全失去约束,争先恐后地向着南京城或明孝陵的御营逃亡。

    在这个时候,南京战场上的清军只有三万,而明军多达九万,粗看起来似乎是明军占着绝对的上风。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九万明军之中,真正的战兵只有大约两万人,其余都是凑数的杂牌部队。里面甚至还有不少临时前来“随驾”的地主乡勇团练,非但没有增加多少战斗力,反而搞得明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而即使是明军最精锐的部队,也主要是临时募集训练了几个月的湖广新兵,其战斗力远不如同等数量的清军。此外,明军各位将领的战术指挥能力,普遍都要比久经沙场的清军将领略逊一筹。

    之前清军援兵尚未到齐的时候,皇太极只凭着手头的几千人,即使是在极度不利的巷战之中,就能凭着八旗勇士们丰富的作战经验,跟十倍于己的明军僵持不下,尽管是且战且退,却始终没有崩盘。现在,因为皇太极身先士卒的激励作用,三万清军更是化作了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师,爆发出的战斗力极为惊人。

    尽管是以少攻多,仰攻山头,这些八旗勇士却好象全然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一个个不但毫无畏惧,反而欢呼雀跃,大声呐喊着,手持长短兵器,迎着山势,冲向明军那些还没穿几天战袍的战场菜鸟们,展开了血淋淋的肉搏战。横的尚且怕不要命的,何况明军的这些杂牌军,还远远算不上横的,不过一群手持兵器的普通乡民罢了,见到清军如此凶猛,早没了一战的勇气,顿时被打得大败溃退,自相践踏而死无数。

    得知前线溃败的报告之后,正在孝陵开会的明军诸将,连忙赶回各自的营地,准备点兵迎战。身为主帅的卢象升,更是第一时间召集了中军标营的家丁,急匆匆赶往钟山北麓前去支援。不料在通往战场的山路上,卢象升却被看到的壮观场面给气得一个倒仰——只见前沿那些被打崩了的明军溃兵,虽然没胆子跟敌人决一死战,但在逃亡的时候却是仿佛犀牛一般,个个横冲直撞,人人勇猛无比!

    由于是狭路相逢,事先毫无准备,结果几乎是在眨眼之间,卢象升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敌人的阵势,他仓促组织起来的援军,就被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溃兵给冲垮了。连带着后面陆续赶到的几支明军,也被这帮牛人冲得一路溃败,由于山路狭窄的缘故,这些人彼此自相践踏,死伤惨重。好几位懵懵懂懂的明军将领,没有死在清兵的刀下,反而被自己人的脚丫子,给活活踩死在了朱元璋的陵墓旁边!

    到了这个时候,明军的指挥系统已经完全崩溃。随着清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而各路援兵却迟迟不到,连最信赖的卢象升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崇祯皇帝在孝陵也待不下去,只得下令起驾往雨花台转移。

    不料御驾这一转移,就再也停不下来——八旗兵很快就认准了崇祯皇帝的御驾,一路穷追不舍。崇祯皇帝在混乱之中跌落路边,额头血流不止,当场昏迷过去。护驾的卫士和太监见状,顿时没了主心骨,连南京城都不敢进,居然一路继续往西逃到了大胜关,然后又找了船只,往上游的芜湖、池州方向撤退而去。

    至此,随着崇祯皇帝的御驾从战场上消失,南京前线的九万明军彻底土崩瓦解。其中,那些原本就从南京东林党朝廷这边易帜过来的降军,纷纷再一次选择了倒戈,投奔了对面的清军。而那些自发前来助战,期盼着赚取一份从龙之功的江南地主乡勇团练,则失望地相继星散而去,各自回到家乡,继续观望局势。

    最倒霉的还要数那些“弃暗投明”的南京勋贵,本以为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选择,可以在正统天子的旗下延续他们的荣华富贵。谁知却遇到了这般峰回路转,顿时全都坐了蜡。其中,魏国公徐弘基选择放弃了他在南京的宅邸和产业,带着族人和家丁追随崇祯帝的御驾而去。但其他的南京勋贵却没有这样壮士断腕的决心,多半舍不得几百年积攒下来的财富,故而胆战心惊地继续留在了城内,静候胜利者的发落。

    最后,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