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卫朔一时语塞,突然觉得刘总的担忧非常有道理,他沉吟了片刻解释道:“刘主事,以目前崂山造船厂的实力还不可能完全满足水师大规模装备新型战船,不但是新型福船因技术高超建造周期长,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型战船造价昂贵。”

    “以目前的财政收入还不足以支持我们水陆并进发展,今后十年之内的我们的发展重心都在陆地上,水师的发展就只能暂时延后。”

    “这样啊……唉,真是太让人失望了!”听完卫朔的话,刘总一脸失望。

    看着刘总沮丧的样子,卫朔心有不忍,他看了看身边默然无语的张方,心中灵机一动道:“不过,如果张方此行顺利,且又开拓了整个南洋市场,会让我们的海外贸易规模比之前翻几番,我可以从中抽出一部分利润用来发展水师。”

    “真的?”刘总本已绝望,又突然被天上的馅饼差点儿给砸晕。

    卫朔几经思索还是决定每年从海外贸易中抽出一部分利润用来发展水师,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水师牢牢绑在海外贸易的这艘大船上,还能给水师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源。水师一旦和海外贸易结合在一起,以后看谁还敢提出禁海、罢水师的建议!

    “你也不要高兴太早,就算如此前期你们水师也不会得到太多的资金,海外贸易不是说扩张就能扩张的,这需要时间来经营。按照我的估计,要想完全将南洋市场开发出来,我们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你们水师不太可能有太多发展的机会,不过就算每年水师只能从海外贸易中得到很少的一笔钱,可再加上财政拨款,足以让水师在三年内将眼前的规模扩大两倍,五年之内拥有一支全福船组成的海外舰队。”

    “五年啊?是不是太久了!”

    卫朔不再理会‘贪得无厌’的刘总,只小心叮嘱张方道:“张方,你是崂山走出来的人才,是整个崂山人的骄傲。此去南洋危险重重,可我还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崂山这个代表着荣耀和希望的名字,争取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完成我赋予你的使命和责任!”

    “请东家放心,张方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张方郑重承诺道。

    为了此次船队远航南洋,辽东上下准备了数日,光是人和物资装船就花费了近两天。到了今天,这支远航南洋的船队终于要正式了。

    为了组建这支船队,卫朔麾下所有三千料以上的海船全都被征集起来。当然了,最受瞩目的还是那艘巨大的‘崂山号’。船身长六丈,宽达两丈半,深半丈,船内有12道隔舱板,将船分成13舱。

    这是迄今为止崂山造船厂建造的规模最大的船只,崂山号拥有三桅风帆,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以及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特征,代表了此时华夏造船技术的最高水平。

    二层船舱是人员居住的地方,不过除了船长和大副以及部分技术人员拥有独立的套间外,大多数水手就只能几个人挤在一处居住。不过即便如此,这样的居住环境也让众多水手非常满意。

    海上旅行是一向让人感到烦躁的事情,不光要忍受颠簸之苦,海上的居住环境同样无比糟糕。崂山号在建造过程中,卫朔就特意叮嘱过,要尽可能的为远航中的人提供舒适的环境。

    码头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官员和人群。张方站在‘崂山号’上,缓缓驶离了旅顺港,宣告了整支船队正式启航。张方站在船头,望着身后庞大的船队,和那些站在甲板上,兴高采烈的官兵,思绪万千。

    前途吉凶未卜,可他无怨无悔!

    近一千三百名水手、商人组成的远洋船队,即将踏上一条完全陌生的旅途,面对未知的危险,他们不仅彼此之间要合作无间,而且更需要一个合格的领袖——张方。从开船的那一刻起,他们所有的生命和忠诚,便都已交托在张方的手上。

    整支船队很幸运,他们这一天风平浪静,卫朔冲着逐渐远去的帆船挥挥手,那一刻心头突然涌上一丝悲伤之色,他无法预知当船队返航那一刻,他们中有多少人会永远消失在大海上,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勇敢的探索者!

    “主公,你说这一次船队远航南洋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受益?”

    阳耽站在卫朔身边,眼神中带着憧憬问,在所有幕僚属下中,最属阳耽关心远洋船队,毕竟没一次船队归来都能给税曹带来巨额收入。

    “怎么也得有几十万两白银吧!”卫朔随口答道。

    “几十万两白银?那不是比今年上半年海上贸易缴入的税收还高?难道南洋真如主公说得那样遍地是黄金?”

    “是不是遍地黄金我不知道,不过那里的确拥有丰富的金矿、银矿以及铜矿。只要我们占领南洋,今后再也不用为钱发愁。”

    “算了,不说这些,走吧,我们回襄平!”随着船队消失在远方,卫朔带着人再次返回了襄平,这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

    “石勒那边有新动静吗?”一回到襄平卫朔就迫不及待地问起襄国石勒的情况。

    高瞻站起来答道:“启禀主公,据斥候来报,石勒经过之前一系列动作已成功迷惑了王浚,不过他暂时还没有大举进犯幽州的迹象,看样子今年石勒怕是不会有动作了。”

    “石勒到底在搞什么鬼?冀州已被摆平,王浚也落入其算计之中,他还在担心什么?”

    到了现在,卫朔也不得不佩服石勒的坚韧,看来不到万无一失他是绝不会出手了。

    “若在下所料不错,石勒应该还有个心腹之患尚未解决!”

    “并州刘琨!?”

第167章 出使并州

    卫朔福至心灵一下子就猜到了高瞻所言石勒的‘心腹之患’是谁,刘琨与石勒相争多年,尽管石勒占据着上风,可石勒却从未小瞧过刘琨。刘琨有拓跋鲜卑为其羽翼,实力强横不下鼎盛时期的王浚。

    前段时间为了争夺邺城,石勒与刘琨侄儿刘演曾大战数次,好不容易才击败了刘演占据了邺城。可刘琨的实力并未被削弱多少,就在去年他与拓跋猗卢合作,击败匈奴刘桀数万大军,斩杀刘聪部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杀得匈奴人横尸数百里。

    石勒欲灭王浚,就不得不考虑刘琨的反应。一旦刘琨统帅拓跋骑兵驰援王浚,必然要打乱石勒的全盘计划。

    “高先生,你说刘琨会派兵援助幽州吗?”卫朔语气中透露着几分忧虑。

    “主公,刘琨和王浚的关系并不和谐,双方曾因争夺代郡一事发生激烈冲突。”

    “永嘉四年,白部酋长反叛率部进入西河郡,匈奴铁弗部刘虎在雁门聚众响应,进攻刘琨所辖的新兴、雁门二郡。刘琨派使者前往拓跋部落求援,拓跋猗卢派侄子拓跋郁律率领骑兵二万,帮助刘琨平叛。”

    “战后刘琨与拓跋猗卢结拜为兄弟,表奏拓跋猗卢为大单于,并封为代公,以代郡作为他的食邑。当时代郡属于幽州,王浚不同意,派兵攻打拓跋猗卢,结果被拓跋猗卢打败,王浚也因此对刘琨产生了怨恨。”

    “不过,主公也不必过于担心,以刘越石的情操,应该不会眼睁睁看着王浚败亡。否则,一旦石勒消灭了王浚,下一个目标定然是并州的刘琨。故,只要刘越石不傻,定会出兵的。”

    卫朔对高瞻的安慰并没放在心上,虽然他并不清楚真实历史上刘琨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可从历史最终结果推断,历史上石勒先后消灭了王浚和刘琨,说明刘琨定然做出了非常愚蠢的选择。

    “刘越石的确不傻,他的人品也非常可靠。可是他却有一群非常弱智的手下,一旦优柔寡断的刘越石被手下人蛊惑,在石勒动手时选择按兵不动,而我们受限于交通条件又不可能展开大规模救援,王浚还是免不了覆亡的结局!”

    “为了万无一失,看来我们必须争取到并州刘琨的支援!”

    卫朔这样说并不是故意贬低刘琨。刘琨固然有很多优点,却也存在着众多缺点。史书上明确记载道:“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然素奢豪,嗜声色,虽暂自矫励,而辄复纵逸。”

    刘琨因为所信非人已吃了很多次亏,但他却从未从当中吸取过一丁点儿教训。他的父母、儿子,以及连他自己最终都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景前,我想请你亲自去一趟并州,争取得到刘越石的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