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少羯胡对此想不通,纷纷对此认为石勒紧张过头,但张宾、程遐、徐光等心腹幕僚倒是很理解石勒。看看烟消云散的匈奴汉国、连根拔除的鲜卑人,这都是血淋淋的例子。面对强大的辽东军,谁敢拍着胸脯说,可以击败对方。

    “辽东军越是大张旗鼓,反倒说明其中有诈。如果某所料不错,辽东军一定在施瞒天过海之计。只要我们有一丝放松,辽东军就会像猛虎一样扑上来,以辽东军的战斗力,若被对方抓住机会,我们将很难翻盘。”

    “季武,你的意思是说,辽东军喊着要南下江东,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我们?”

    徐光直视着石勒,语气诚恳地说道:“主公,事实上在下也不敢确定,按说江东失去了牵制作用,而我襄国就可将淮南一线兵力全都集中在中原、河北。在这种情况下,辽东南下会有所顾忌。”

    “但是大司马卫朔可不是一般人,听说早年便发誓要尽灭所有胡虏,我认为其一定会不计一切代价消灭襄国,根本不会在乎损失大小。”

    闻言石勒没有做声,对于徐光的判断基本上认同。他实在是太了解卫朔了,知道对方已对胡虏恨之入骨,想想之前数百万的鲜卑、匈奴人,如今哪里还看得见踪迹?每次一想到日后战败的下场,石勒就感到不寒而栗。

    “主公,既如此那我们不如直接放弃淮南,将兵力尽快撤回冀州。”程遐趁机建议道。

    “不行,此策不妥!如此我军不但战略回旋余地小,将完全被辽东包围在冀州,而且还让辽东青州驻军少了牵制。”

    程遐的建议遭到郭殷、徐光等人的激烈反对,连石勒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程遐此举看似集中了兵力,其实等于放弃了主动权。

    “孟孙对此有什么看法?”石勒看着比往日有些沉默的张宾问道。

    “唉,请主公做好大战准备吧,以臣之见,开春辽东军定会南下。”张宾斩钉截铁道。

    石勒闻言面色一沉,呆呆地望着地图,过了好半天才问张宾道:“孟孙你认为辽东军攻击方向会是哪里?”

    张宾沉吟片刻回答:“不好说,并州、司州、冀州、青州任何一州都会成为辽东军攻击方向,甚至同时从四州发起攻击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总体来说冀州的可能性最大,毕竟辽东军主力几乎都集中在幽州。”

    “传我将令,即日起襄国将全面进入战备状态,程遐负责留守襄国。某将亲率主力与辽东军决战,孟孙、季武随我身边参赞军机。”

    “诺!”襄国众人齐声应是。

    见石勒要带自己出征,张宾有些失望,其实他非常希望留守襄国。但他也很清楚,这事不太可能。大战在即,石勒肯定需要他在身边出谋划策,怎么可能将其留在后方。只是这样以来,想要完成辽东重托却要有些困难。(未完待续。)

第538章 王敦占上风

    三月的北地,春寒料峭,各地寒风凛冽,放眼望去原野上依旧是白雪皑皑。只要不经意间冒出来的几点绿色,才让人意识到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

    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北方局势并未有任何缓和的迹象,反而愈加凝重起来。满天下人全都注视着北方这场即将展开的大战,连王敦清君侧都因此而少了几分关注。

    石勒、卫朔,两位北地强者,即将为争夺北方霸权而大打出手。刚开始双方均没有冒然出手,似乎都在等对方露出破绽。

    永昌元年,三月初,平静了两年的辽东再次因战争而变得人马喧嚣。

    在烈烈雄风中,数十万辽东军在卫朔亲自指挥下,自幽州而出,拉开了南征序幕。

    随后幽州辽东军兵分数路,气势汹汹直扑渤海、彰武、河间等几个郡国,妄图一口吞下整个冀州东北部。

    ……

    相比于北地局势正处于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江左形势却渐渐呈雪崩之势。自郗鉴、司马承、陶侃、戴渊、刘隗、苏峻、祖约等将领宣布起兵勤王,王敦再也无法保持镇定。

    这几个人单独面对哪一个,王敦都有信心拿下,可眼下面对众人群起而攻,即便强如王敦也有些头疼。而众人中最让王敦忌惮者非广州刺史陶侃莫属,如若不然当初他也不会一脚将陶侃踢到偏远的广州任刺史。

    在王敦眼中,陶侃这个出身‘蛮夷’之辈的‘野人’虽自身能力不错,但缺乏野心,还天真地妄想做个匡扶晋室的英雄,简直是迂腐透顶。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陶侃的军事才能,王敦还是颇为忌惮的。原本王敦以为陶侃到了鸟不拉屎的广州将无所作为,不成想这个曾经被他随意打压陶侃,如今却成为了他的心头之患。

    不过陶侃终究害怕往死里得罪琅琊王氏,故而他虽然公开表示支持天子,但却以交广二州内部不稳为由没有亲自带兵勤王,算是为日后逃过王敦报复结下‘善缘’。

    从四面八方云集过来的勤王大军,这些人马加在一起足足有近十万,虽然还比不过王敦掌控的十几万大军,但至少在数量上已经足够与他抗衡。

    面对危局,被逼无奈的王敦当机立断,决心冒着被众人包围的危险,即刻命令大军顺江直下,很快就到达建邺西面的芜湖,过了芜湖就是大名鼎鼎的建邺。

    建邺,西通荆湘,东带三吴,北凭两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本身“前据大江,南临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

    诸葛亮曾称:“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司马睿建国,遂以为都,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今玄武湖),处天然屏障之内。

    建邺西南依次有新亭、新林、牛头山、板桥、三山以及江中的白鹭洲等地理,再往上游就是姑孰(今当涂),附近有著名的采石矶。

    而姑孰则依凭采石、东梁山二处险要,阻止上游荆湘之敌。

    采石矶隔江对面就是横江渡口,此处江面狭窄,是北方势力渡江的理想选择。江东于江北设有历阳重镇防守。

    从上游而来的王敦,要想攻下建邺,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屏蔽建邺西边的军事重镇——石头城。

    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周长七里一百步,南开二门,东西各开一门。城内设置仓库,用来储备军粮和兵器。其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环山建筑,易守难攻。

    守将周札为西晋名将周处的第三子,周家是东吴豪族,而周札又受命以右将军之职都督石头城诸军事,肩负着守卫都城西侧安全的重任。

    但是别看周札肩负要职,其实周家与司马皇族之间却矛盾重重。

    当年东吴灭亡后,周处因是东吴降将出身,再加上生性耿直,为此得罪了不少西晋权贵,以至于最终被梁王司马彤设计害死于平叛沙场上。

    周处死后,周家由周扎的兄长周玘执掌,周玘为人颇有父风。

    永嘉年间司马睿初入江东即遇到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周玘纠合江南地主武装,配合朝廷军队,三次平定叛乱,史称“三定江南”,帮助初入江东的司马睿稳定了政权。

    可以说当年司马睿能成功立足江东,离不开与以周家为代表的江左世家支持。按说周家功劳素著,又是最早支持司马睿的江东世家,应该成为天子信任、重用之辈。

    但很可惜司马睿信任的是以琅琊王氏为首的北地世家,对于江东世家出身的周家天然带着几分怀疑,随后在又在北地世家的撺掇下,他渐渐疏远了周家,最终导致周玘忧愤而死。

    可以说周家两代家主都是因司马家而死,故而说周家与司马皇族有不共戴天之仇一点儿都不为过。

    这也是当初司马睿得知周札欲投王敦分外紧张的原因,即便没有确凿证据,天子也不敢掉以轻心,实在是周家与司马皇族之间仇深似海。

    既然周家如此不可信,天子为何还让周札驻守石头城?那是不得已而为之!

    周家是江东豪族世家,在江东影响力颇大,除非司马睿想跟江东世家翻脸,不然周家必然要受到重用。

    故而在王敦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司马睿明知周札不可信,却依旧不敢轻易对其下手,怕的就是江左世家投王敦。

    不过司马睿也不是没有后手,王敦起兵以后,他立即下旨让戴渊与刘隗率兵入卫京师。

    司马睿封戴渊为骠骑将军,与右卫将军郭逸一起在朱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