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诏书是刚刚回到建邺的郗鉴送来的,郗鉴此次前来武昌,一则是充当宣旨使者,二则是亲自考察一下大将军底细。

    王敦没料到郗鉴会主动送上门,尽管他已对郗鉴恨之入骨,但因郗鉴打着朝廷天使的名义,只好以礼相待。

    酒过三巡,王敦有心试探郗鉴,便以言戏之:“人言我朝开创以来,名士辈出,依我看,碌碌之辈亦众多,譬如乐广,就是一个庸才而已,传来传去,神乎其神,若论才能,他如何比得了满奋?”

    “大将军差矣!”

    郗鉴多聪明,哪里听不出王敦话中嘲讽之意,便面无表情道:“品评一个人,当以德为先。据在下所知,乐广为人处世平淡和善,不欺生,不凌弱。愍怀太子被贾后所废,在朝文武前往送行,统统被扣。彼时乐广身为河南尹,却暗中释放了这些人,这件事大将军应该比我更清楚吧?至于满奋,失节之人耳,固有五车之才又有何用?”

    当年王敦亦为送行愍怀太子送行官员之一,郗鉴此话就差指着王敦鼻子骂忘恩负义。

    王敦的脸“腾”的红了,出言争辩道:“愍怀太子被废,危机四起,守节之人可谓少之又少,满奋也没有把事情做绝,可见并不比乐广差。”

    “大丈夫处世,既以身许国,当上效忠天子,下安抚黎庶,怎能偷生苟活?司马伦狼子野心,阴谋篡位,为人臣者当以死相争,满奋所为,可谓伦理尽失!”

    郗鉴的话字字刺向王敦的痛处,列席相陪的钱凤、王含等人见大将军脸色发白,赶紧递眼色示意杀了郗鉴。

    然王敦虽气得把拳头攥得死死的,好半天才松开,但最终尴尬一笑,招呼郗鉴继续饮酒。

    一直到宴席结束,看着郗鉴远去的背影,王敦方才转过身对钱凤说:“郗鉴此人,才高胆大,又出身陈留高门,与各大世家子弟交好,此次更是宣旨天使,老夫不能冒然就这么把他杀了,不然无法对茂宏等世家子弟交代。”

    钱凤想了想,也不以为然道:“一个郗鉴不足为虑,我担心的是义兴、会稽一带的周家势力太强,一门五侯啊,特别是那个周札,惯于见风使舵,宜尽早图之。”

    “这件小事就交给沈充了,沈家不也是三吴的望族吗?会有办法的。”

    深夜,武昌大将军府,送走郗鉴后,王敦手里握着新皇司马绍下的诏书。

    才看了一行,他不禁嗤笑一声:“孤子绍顿首?如此谦卑之词,这是做给谁看?不知道的又要说老夫犯上!”

    “陛下请大将军回建邺辅政,此乃天赐良机,不如不将计就计……”谋主钱凤用右手在胸前做了一个挥刀动作。

    “不可,不可,此事不可草率。现在朝堂上究竟有多少人与老夫一心,还不得而知。老夫堂弟王茂弘受先皇重托,位列辅政大臣之位,必然是站在那个鲜卑黄须儿一边。”

    想到与自己渐行渐远的王导,王敦不禁感到几丝忧虑。

    他狠狠地拔出佩剑舞了几下,在烛火的映照下,剑锋如霜冷如水凉,寒人肌肤。

    最终王敦思索再三,觉得剪除司马绍的时机尚未成熟。他认为当下应该趁着司马绍羽翼未丰,先逐步剪除其臂膀,等日后时机成熟,再一举罢黜司马绍,另立天子。

    而在王敦看来,司马绍幕僚中,唯有刚刚就任中书令的郗鉴让他忌惮。

    想到这里,王敦便指示钱凤代他拟写奏折,向朝廷索要郗鉴来做大将军府的左司马,

    同时为了安抚司马绍,王敦又在奏折中举荐庾亮为中书监。

    当王敦的奏章到了朝廷之后,天子司马绍很快就看明白了其中深意。朝廷若想让王敦回潮辅政,必然得答应对方提出的要求,这是一种交换。

    司马绍举棋不定,他担心郗鉴的人身安全。

    不料,郗鉴倒是泰然自若,自信能够全身而退。

    而庾亮也认为,郗鉴此时到王敦那里,还可以探得一些虚实。

    “陛下,大将军离开武昌,犹如猛虎离开山林,对朝廷而言更能从容布局。而臣去了大将军府上,不但可监视王敦党羽密谋,还能暗中拉拢大将军幕府中心向晋室之人。”

    听了郗鉴这一番言语,天子司马绍这才勉强同意郗鉴前往大将军府任职。

    很快天子的回复就到了武昌,不过大将军王敦并未入朝辅政,而是亲率大军进驻姑孰(今当涂),建立行营。(未完待续。)

第593章 世家欲北返

    自永昌元年九月始,从帝都洛阳到中原各郡县,在牧府牵头下,地方官府将全部精力放在振兴经济、发展民生上。

    与此同时,自永嘉年间爆发的衣冠南渡之现象彻底消失不见,相反大批南渡世家看到北地局势日益稳定,竟暗中开始谋划北上返家计划。

    这些世家子弟各个都是人精,皆晓得如今中原初定,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进入辽东权力核心的机会。

    不然等辽东稳定住中原局势后,南渡世家有可能被完全排除在辽东体系之外,这对世家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

    眼下可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一时间在兖州、徐州、青州、司州、豫州等地,一个个世家大族纷纷从江东再次回到世代居住的地方。

    虽然那些世家看到家中祖产、田地已被辽东分给庶民百姓,感到分外肉疼,但在辽东军强大威慑下,没有哪一个世家敢跳出来反抗。

    因为反抗就意味着身死族灭,辽东已陆陆续续以通虏汉奸之名族灭了十几个世家大族,其血腥手段让各世家们感到不寒而栗,兴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

    不过并非所有世家选择玉石俱焚,一些有眼光的世家在认清现实之后,决定接受辽东的条件,主动交出大部分田产、佃户以及部曲,让家族转型。

    而卫朔为了保持政局稳定,在杀鸡骇猴后,对部分‘开明’世家采取了安抚之策,将那些识时务的世家子弟纷纷送到各大学堂进行深造。

    大司马卫朔这一举措,很快就让那些刚刚投靠过来的世家安心下来。世家子弟很清楚在辽东进入各大学堂深造,是走向官场的第一步。这就像在江东必须懂得清谈一样,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

    但是不得不说在大势底定之下,即便辽东如此苛待世家,仍然有大量世家选择北上。没办法谁让大司马卫朔是未来最有望统一天下的人,世家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只能紧紧跟在辽东后面,以期不被落下。

    ……

    最近几日,太常卿谢裒一直闷闷不乐,当初陈郡谢氏举家南迁投靠琅琊王司马睿,原本想着是光大门楣。却不料辽东突然冒出个卫朔,不但一举廓清胡患,更是显示出统一天下之气势。

    而谢家看好的司马睿却已躺在了棺木之中,刚刚继位的太子司马绍虽年轻有为,但还需应付老奸巨猾的王敦,哪里有精力与实力去争霸天下?未来江东最好的结局不过是与辽东划江而治,但最大的可能是被辽东彻底吞并。

    想到这儿谢裒真有点儿感慨万千,同时又对裴盾充满了羡慕嫉妒恨。谁让人家生了个好女儿,那么有眼光,在卫朔还只是个小小兵曹从事时就认定了对方,如今裴颖儿已贵为燕王王妃,是当今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而整个裴家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北地第一豪门,连根基深厚的太原王氏都远远不如。

    眼下裴家在江东除了还留下裴盾无所事事外,其余子弟早就迁回了老家,将全部赌注压在了燕王身上。

    谢裒之所以闷闷不乐除了感叹谢家与当今最大势力——辽东毫无关系外,还在为日渐紧张的江东局势而担忧。

    虽说王敦接受新天子征召,答应入京辅政,可谁也没想到大将军仅仅是由武昌移镇姑孰,不但没有缓和江左局势,反而有火上浇油之势。

    像谢鲲、谢裒俩兄弟这样的有识之士看得分明,也许用不了多久,天子与大将军之间还将爆发激烈冲突,整个建邺还将会打成一锅粥。

    当初那场兵变就让不少世家受到波及,哪怕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谢裒感到心有余悸。

    像陈郡谢氏这样的南渡世家,他们到江东来是为了躲避战乱,可谁知却接二连三遇到兵变。又因北地局势一天比一天稳定,不少世家开始暗暗筹谋北返,谢氏也不例外。

    永嘉之乱爆发后,大批中原、河北世家为躲避战乱,纷纷南渡长江,史称“衣冠南渡。”

    后世诗云:‘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