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艘谎弁唤纳酶小

    封奕感受到了卫朔身上那股不同凡响的气质后,不禁暗自叹息道,“嘶!此人仪表不下慕容廆,看来与中原隔绝多日,老夫竟不知我汉家何时出了这般人才!汗颜!汗颜呐!”

    “原来卫大人所说的在辽地建港一事不是说说而已……”一旁的封奕喃喃自语道。

    “奕儿,你嘴里嘟嘟囔囔说些什么?”

    “祖父,刚刚在门口,卫大人曾告之孙儿说,他要在辽东半岛南端募民建港,孙儿以为只是说笑之词,没想到竟是真的,看来孙儿真的小瞧了卫兵曹。”

    卫朔见说忙道:“在下怎会拿此等大事说笑,我已请得西安平县令沓氏霞客张贴募民告示,只等在下取得了刺史府以及校尉府的文书许可后,就可大兴土木了。”

    封释闻言一动问:“卫兵曹怎么会想到要在辽地建港?”

    “其实说白了还是为辽地晋民考虑,辽民饱受胡人欺凌,生活极度困苦。在下已高价募集辽民建港,正是为他们觅得一线生机。且港口一旦建成,辽地与中原、江东各地的联系必可通过海上打通,到那时幽州刺史可就再也无法钳制我辽东百姓。”

    听了卫朔的陈述,封释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多谢卫大人为我辽地晋民考虑,既然如此封某也不能拖大人的后退,这募民建港一事,本官应允了,等会儿就让他们开了文书交给卫大人。”

    “多谢封大人成全,卫某感激不尽。另外,卫某还有一事相托,希望封大人成全。在下得知有不少辽地读书人想要返回中原,不料却被王浚阻断了南归之路。卫某不才,愿意通过海路护送大家回归乡梓之地。”

第111章 整编胡骑

    卫朔这么说可不是滥做好人,而是他十分清楚,在这些滞留的辽民中,有太多优秀的读书人。历史上这群读书人在南归不成的情况下,不得不投靠了慕容部落,后来慕容家几度开国,子孙人才辈出,与这部分滞留的读书人不无关系。

    而今卫朔要做的就是彻底阻断这批读书人投向慕容部落,将慕容部落日后崛起的关键因素给破坏掉。要想达成此目标,则必须依靠东夷校尉封释。

    在幽、平两州因王浚、段部鲜卑暴虐,辽地士子多半不愿投靠他们。相反与王浚不睦的封释则深受辽地士民敬爱,封释的选择对辽地士子有着巨大影响力。

    “另外,在下十分欣赏封奕兄弟,希望封大人能割爱与我,让其随我一同前往西平安!”

    面对卫朔**裸地招揽,封释一时间游戏踌躇,不知该作何选择。

    难道真要抛弃之前选择的慕容廆?可如果不改变选择,眼前姓卫的决然不肯善罢甘休,平白为封家日后添了一劲敌,这不是给后世子孙招祸吗?

    就在封释犹豫不决得时候,站在旁边的封奕突然开口道:“祖父,卫兵曹一腔热忱,您又何必踌躇犹豫呢?我等本是汉家苗裔,岂可甘受胡虏欺凌?今卫大人有志规复辽东,子专不才愿追随左右。”

    “奕儿,你……”封奕一脸惊容,伸出枯瘦的手指着自家孙子愕然无语。

    去见封奕跪倒在地,一脸诚恳道:“孙儿知道祖父为了我封家日后前途殚精竭虑,更是不惜背负骂名与慕容鲜卑交好。而今上天派下来个卫兵曹,其胸襟气度、手段能力均不输给那个大单于慕容廆。”

    “若我封家能协助卫大人重振辽地汉家声威,不但家族可得以延续,日后还可名垂青史,成为像班定远那样流芳千古的英雄。如此一举两得之事,祖父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在孙子封奕言辞恳切的劝阻下,封释终于改变了原有主意,同意封奕带着封家精英子弟追随卫朔。

    卫朔见封释在自己的威逼利诱下,终于选择与慕容鲜卑决裂,不禁大喜过望。他相信只要有封释在襄平替自己活动,将来必可引导大多数辽地精英分子前往旅顺投效。

    封释毕竟年纪大了,刚刚又耗神费力与卫朔交锋良久,猛然间松弛下来,竟然感觉疲惫之极,卫朔见状只好告辞离去。

    刚一离开校尉府,能臣就忍不住开口问道:“大人为何如此器重那个封家小娃娃?”

    能臣平日里最敬重像哥哥那样的勇士,却看不上封奕这样的文弱书生。今见卫朔为了封奕,不惜威逼利诱耍尽了手段,不免有些不服气。

    卫朔轻笑一声道:“能臣,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读书人,从外表看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之辈,可有的读书人内心极为强大,比你这样头脑简单的莽汉子难对付多了。其实我也希望你能多读点书,能够日后像汉武时期的金日磾一样能干。”

    “金日磾?这是谁呀?”

    “金日磾原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后来随匈奴人投靠了汉武帝,逐渐成为汉武帝颇为倚重的臣子。汉武帝病重,临终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其为秺侯。”

    “昭帝即位后,金日磾忠心耿耿,殚精竭虑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他的子孙后代也因忠孝显名,有汉一朝金日磾家族历七世不衰。我希望金日磾成为你们兄弟二人的榜样!”

    卫朔认为金日磾才是民族融合的典范,他希望辽地的乌丸人也像金日磾一样,经过华夏文化洗礼,成为华夏忠心耿耿的臣子。

    随后的几天里,卫朔通过封释又用手中的青盐与茶叶与慕容部落的鲜卑人交换了百匹普通战马,除此之外,卫朔还与慕容部落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在日后的一个月里,卫朔将通过青盐与茶叶从慕容部落交易三千匹战马。

    尽管顺利完成了交易,但因没能见到雄才大略的慕容廆,让卫朔颇感失望。可惜各种原因已不允许他再在襄平待下去,首先距离船队返航日期快到了,另外最近刺史崔毖老是明里暗里向他打探青盐的来历。

    再加上卫朔与东夷校尉府走得很近,更加惹怒了平州刺史崔毖。卫朔相信,如果他还敢在襄平露面,搞不好刺史大人真要拿他是问了。不得已,卫朔只好带着人从襄平一路跑回西安平。

    不料,刚一回到西安平卫朔就收到了刘总从崂山返回的消息。如今已到了永嘉六年正月下旬,恐怕再过一两个月,高句丽人就会兵临城下。留给卫朔他们做准备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必须抓紧时间整军备战。

    “按照主公吩咐,属下回去后,与崂山朱先生、张股东、祝其的张指挥使、曹参军、梁县令等人协力合作,在崂山水军的配合下,此次一共从崂山抽调了三千精锐前来。这三千人大都经历过战阵,相信足以保证西平安城的安全。”

    卫朔听了刘总的介绍非常满意,见援兵安全抵达,他心中总算多了几分战胜高句丽的把握。

    他笑着道:“刘参军,这次行动你干得不错,我很满意。不过,大家还不能放松,眼下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我们去做。”

    “主公,不知是何事啊?”

    “整编胡骑!虽然乌丸人答应了整编,可这事一天不完成,我这心就一天不能放下。明天,刘总与封奕你们二人给我从三千精锐中抽调出二十名中低级军官以及一千名擅长骑马的士兵来,再加上两千乌丸精锐,我们就能整编出三千胡汉混编的精骑来。”

    “诺!”封奕、刘总相视一眼后同时一弯腰。

    翌日,速丸、能臣二人领着从部落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两千乌丸骑兵来到了西安平县城,再加上一千精锐晋军,这三千人将县城内的一座简易校场挤得满满当当。

    卫朔在数名文武陪伴下,登上了高台。他一身戎装,腰悬宝剑,威风凛凛站在高台中央,虎目扫过下面胡汉交杂的骑兵方阵,高声喝道:

    “在场的乌丸以及汉家兄弟们,方今辽地鲜卑叛乱,各地流民四起。为了拯救在鲜卑人手中苦苦挣扎的乌丸人以及晋人,今日大家走到了一起。我知道会有人不理解,但是我希望大家明白,在辽东不管是乌丸人还是晋人都不是鲜卑人的对手!”

    “要想战胜强大的鲜卑人以及高句丽人,乌丸人必须与晋人团结起来。其实说起来,乌丸人也是炎黄苗裔,与晋人本是一家人。数千年前大伙儿说不定还是一家人,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才使得同为炎黄苗裔的乌丸人和晋人分散各地。”

    “可今天为了对抗强大的敌人,乌丸人与晋人再次走到了一起,这难道不是上天的旨意吗?我希望大家能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