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人听得,深有同感地点头!

    “天意!”韦晞脸上隐浮一丝冷笑,低声道:“狗p的天意,我命由我不由天!”

    ……

    回途的道路非常顺利,唐蕃古道经过修理,好走了许多,而且一路上都有补给,道路修理,不时遇到唐人,除了留守部队,还有新移民!

    点点数,至少一万五千唐人!

    看来郭待举和武承嗣办事极有力,不断地将唐人移民,韦晞们自然很高兴,而长巴约等吐蕃人则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不知道百年后,还会不会有人记起“吐蕃”!

    他们很清楚这位大将军的为人,做的是全面汉化之大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让吐蕃人感到绝望的是他的年龄,才过二十五岁,就披紫配金,已经走到了朝廷重臣的行列中,对朝政有莫大的影响,他所主张的,必定实现。

    ……

    “前面是通湟县大桥!”

    除开长巴约,其余的吐蕃人连同文成公主见到了那横跨激流上方的大桥,桥下水声如雷,都震惊不已!

    而韦晞更注意的是路边百姓建房和修路!

    有了水泥,民间懂得使用混凝土,修建起来的房子是又快又坚固,如同雨后春笋般,大量的水泥房子出现在道路两旁,甚至还有漂亮的别墅区,取代了之间的石头房子和茅草屋!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他们一路走,从西到东,水泥房子的出现,改变了大唐百姓居住条件,而水泥道路的增加,让大唐交通更加的通畅!

    所有的人惊讶地看着他们的大将军下马,到路边的一个修水泥桥的工地上指指点点,不久,那里的工地负责人脸上露出恍然的神情,不住地向韦晞致谢,连声吆喝着工地的人干活,显然韦晞给他们解决了什么大问题。

    大家脸现古怪之色,这位大妖还能够教人做水泥的活儿?

    ……

    离长安越来越近,文成公主近乡情怯,坐立不安,想的是长安,还有什么亲人能来吗?

    她没想到回得这么快,四十年前(唐贞观14年,公元640年)她被封为公主,贞观15年她远嫁吐蕃,至此再没回过长安!

    出嫁的路上走了二年,而回来却是三个月不到!

    文成公主是宗女,其父乃江夏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朝开国元勋,大破吐谷浑、击灭突厥薛延陀部,

    ……

    另一个不安的女人则是吐蕃太后,她带着她的小儿子被唐军胁迫同行,听报说快到长安,一时间心乱如麻,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等待着他们这些亡国奴!

    不过听闻其弟麴萨若已与唐人达成协议,想来唐人也不会怎么难为她们。

    哎,太后的眼里浮现出那个唐人的身影,他灭亡了她的国家,却对她不屑一顾!

    论起来,搞搞别国太后,甚有风味。

    但韦晞顾忌军中耳目众多,如吐蕃王宫、玉玺、太后这些敏感事物,实不宜接触。

    他还没有彻底控盘,家中母老虎也很凶悍,她家老母可敢连女婿都给饿死的!

    ……

    凯旋的大军终于见到了那座巍峨的大城,一队一队的骑士相迎,一个接一个官员出现,城外人头涌涌,笑脸相迎,为首的那个丽人,让韦晞情不自禁地快马加鞭。

    到达她的面前,韦晞迫不及待地跳下马去,疾步迎上,紧紧地将她抱在怀里!

    (未完待续。)

第四七七节 太平公主的好

    冬十二月初,长安,太平公主府。

    韦与太平公主坐于堂上,观赏雪景。

    雪飘飘扬扬落下,如雪压冬云白絮飞,端的是美景如画。

    红泥小炉里木炭微光闪烁,欲煮沸的是山泉水,再泡上一壶西湖龙井雨前茶,和心爱的女子在一起,不亦乐乎!

    韦举怀,对太平公主道:“敬你!”

    太平公主嫣然一笑,与他碰杯。

    他们现在非常悠闲,韦自从吐蕃归来,少理正事,只与太平公主厮守,享受温柔之福。

    一举二得,一来太平公主顶顶漂亮,她于公元665年出生,现在公元680年,不折不扣的二八年华,正是女孩子漂亮得不象样的时候,不多打几炮,岂不是暴殄天物!

    二来他要避免政坛风云,因为太子贤被废被了。

    去岁明崇俨在东都被盗杀,武后疑贤所为,遣同中书门下三品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法官推鞫其事,近一年未果。

    不想事出转机,贤所亲近户奴赵道生被执,供称太子使己杀崇俨,武后派兵入东宫,于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武后以此为太子谋反证据,废太子,幽于别所。

    政坛动荡,倒霉的人不少!

    高宗素爱太子,欲宥之,武后曰:怀逆之人不可赦,须得大义灭亲。遭贬者十余人,罪东宫之官,将太子洗马兼侍读刘纳言流放海南,斥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阿附太子,左迁普州刺史。太子典膳丞高政与太子事有牵连,责其父左卫将军高真行训诫之。

    并于洛阳天津桥南焚所搜皂甲,以示士民。

    太平公主得韦出征之前交待,不理外事,外人前来求请,亦不理会。

    顺应母后,劝告哥哥(贤)认罪,中规中矩,毫无过错。

    待韦回来,领了朝廷封赏,与太平公主居长安,远离洛阳政坛风波,遂行姜维屯田避祸之策也。

    灭亡吐蕃,他现在已经热得烫手,其功绩、人望、权威急剧上升,又是那么的年轻,再来多事的话,易遭朝廷之忌和百官之嫉也,如不死小强庄敬之一再跳出来弹劾他,固然弹不进去,无损他皮毛,但庄敬之也好好的,御史官位照样坐得稳当,明摆着就是朝廷在利用庄敬之敲打他。

    皇家女婿又怎么样?取得盖世大功又如何,事涉皇权,六亲不认!

    不老实的话照样把你饿死去!

    这么着,不如在家抱太平公主,然后吩咐家奴,准备行装,度假去也!

    ……

    驸马、公主出行,仪从喧哗,带了家丁、侍女和公主护卫(官军),如往常一样,公主坐车,韦骑马,其余的人女的都是坐车,男的同样骑马,无一人步行,公主家的马匹特别多,他们浩浩荡荡地出了安化门,径往南庄而去。

    今天的雪不大,下了个把小时即停,乌云退散,冬曰稀薄的阳光洒将下来。

    瑞雪兆丰年,今年冬天如果多下几场雪,来年的丰收就可以期待。

    自家的南庄有三万亩田地,佃户众多,已经聚成村落,而公主别庄不在村落里,位于秦岭之下,推窗可见西山雪,亦可看到薄薄的雪层在阳光下越发的显得单薄,盖不住田地中刚刚探出头的嫩绿麦苗。自家阡陌连绵的田野间,郁郁葱葱的绿被白色模煳了开去。

    下榻之后,稍事休息,太平公主见到韦在窗前看着自家的田亩,忍不住夸耀道:“我们家现在亩产180斤呢!”

    这不差啊,要知道唐朝平均产栗(小米)1石不到120斤,足足多了一半,韦伸起了大姆指!

    “怎么办得到的?”韦故意问起来。

    “你所讲的,庄稼要长得好,靠的是水肥,因此我就着家令到处找肥,又做引水工程,使用牛力耕种,亩产就高了。”

    “还有,我叫管家组织人手,往山上开荒上万亩,种起了药材,还有上千亩的茶叶园,因为是开荒所得,田地属于我们家的了!”

    “我们建设新农村,在原有村落边建设水泥房子,统统起建三层,安顿村民!”

    “所有的田亩和新村都设立了良好的排水、给水和道路工程,还修建起仓库,工程图还是我亲自拍板的!”太平公主骄傲得象只孔雀般。

    “再有,我们的佃农都确保了他们的衣食无忧,派驻医生,治理环境,先后有十余人当差当兵,上百人次还上了我们的职业培训学校。”

    “真了不起!”韦对太平公主刮目相看,如韦此行到南庄,道路修得好,还有排水沟,已经极了不起了!要知道,她这么做,在古代可称为“能km员”了!

    古代的官员,要不读书读傻了,不懂俗务,要不就是无为而治,政令不出州县城门。

    许多县城,顶多就是县衙前一条街象个样子,县官大老爷们对什么街道卫生、农村生产根本不管不顾,照样升迁。

    “我家的太平,做得真是不错,朝廷的中书令都不如你啊!”韦宠爱地抚摸着太平公主的脸,十六岁的太平公主,正如一朵怒放的花卉,灿烂美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