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卉,灿烂美丽。

    ……

    到达已是中午时分,别庄做出家常便饭,居然只得四菜一汤:烤鹿肉、烤鱼、芝麻油炒什菜、韭菜鸡蛋加一个鸭子炖药材汤。

    “呵,这么简单啊?”韦以为不便利的原因。

    往日在家时,起码十道菜和二种不同的汤,皆做得精美无比,味道一流,有客人来时菜肴翻倍,当然价格高企,在贵族圈出了名的。

    公主是富养出身,韦则讲究享受,追求生活品质。

    “前二天家令报来说,庄敬之又来弹劾我们说我们生活豪奢,有违圣谕,以后我们只能这么吃饭了!”太平公主恼怒地道。

    唐朝初期,政坛倡导的是节俭的金钱观,从唐太宗直到唐高宗,都在颁布“尚俭”的诏书,结果因韦低调,御史找不着韦俩口子的碴,干脆拿这个来生事。

    御史风闻奏事,说公主府吃得过分,一家子吃食费用等于十家上户的费用,就上奏参劾。

    换作之前的太平公主,早就派家中豪奴上门,把庄敬之的宅第砸个粉碎!

    这次却不然,她与韦在一起,心满意足,刁蛮度减弱了许多,脾气变好,真让人挑不出什么坏毛病。

    “不用理会庄敬之!”韦眼中闪过精光道:“也不要这样刻薄我们自己。”

    “那你说怎么着?”太平公主问道。

    “家里呆着时爱怎么吃就就怎么吃,不作改变,等客人上门来的时候。只做四菜一汤,来一客加一道菜即可!”韦说道。

    他若无其事地道:“我们要装穷,家里吃什么谁敢说就杖毙谁,至于客人嘛,请他们吃萝卜稀粥,吃得不满意的,让他找庄敬之去!”

    太平公主听得先是一楞,忍不住大笑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七八节 登州行

    四菜一汤的客人待遇显然不能用在死党身上,左千牛卫将军杨成喜上门来,公主府即按十六道菜式三汤的待遇接待他,吃得他眉开眼笑地。

    边吃边谈,原来杨成喜有点坐不住了。

    他手痒想杀人!

    先说军情:突厥人正如韦、刘仁轨预料般造反,去年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都护府所辖二十四州酋长皆叛应,拥众数十万,声势旺盛,唐北方诸州震动不安。

    唐遣鸿胪卿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等率兵击之。嗣业等初战频捷,防备渐懈,后遇大雪,兵士寒冻,列营不整,突厥夜袭其营,嗣业狼狈拔营走,众大乱而败,死者不胜数。大智、景嘉引步兵且行且战,奔单于都护府。嗣业祖与皇室有旧,乃减死流桂州(今广西)。大智、景嘉并免官。

    十一月,高宗以裴行俭文武兼资,特授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部兵十八万,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等,总兵三十余万讨突厥。唐世出兵讨伐突厥,军威未有如此之盛者,不给韦专美。

    战事拖到今年,裴行俭率军斩获甚多,其功行深重,某日宿营,突然命令全军往高岗上转移;诸将都说士卒已经安顿好,不可以再移动,裴行俭不答应,还催促快转移。当夜,发生暴风雨,原来的营地水深一丈多。

    有此良将,遂擒敌酋奉职,突厥余党走保狼山,唐高宗命令户部尚书崔知悌乘驿站马车,奔赴定襄,传达皇帝慰问将士的旨意,而且负责对付残余敌人,让裴行俭领军返回。

    瞧,单从崔知悌从马车而来,就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文臣行武事,崔知悌对突厥不能取胜,杨成喜心忖轮到我们上阵了,遂来公主府鼓动韦出征。

    依他看来,韦骑射弓射功夫在大唐诸将中无人可及,杨成喜同样精通骑兵战,北方广大,最利骑战,正是对付突厥的最佳拍挡。

    现在正是出力时刻,岂容韦蛰伏呢?

    杨成喜口才不好,不熟悉劝说之法,说来说去韦就是不允,他含笑道:“老杨,你看看我几岁了?”

    “你才过二十五岁!”这不是明知故问嘛

    “二十五岁的大将军,军职上已经进无可进,打多一仗也进不了步,但我也不是说不打,关键是,人家先入为主啊!”韦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道。

    “你是说崔知悌打不下的原因是因为诸将不配合?”杨成喜也不傻地问。

    “不配合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崔知悌不能服众,二是诸将压根儿不想配合,所以我贸然跑去接过军印,难说有什么后果,不如另起炉灶。”面对杨成喜,韦不想隐瞒他道。

    “另起炉灶,做什么呢?”杨成喜兴奋起来。

    “我要找一条金腰带!”韦说道,这是军中黑话,金腰带之前是杀人放火加抢劫。

    “到哪找?”

    “日出之国!”韦缓缓地道。

    “预我一个!”杨成喜立即抢位置道。

    “好!”

    ……

    时间推移,进入公元681年(唐永隆二年,当年改元为开耀元年),过得正月十五,韦动身前往登州视察!

    登州举城轰动,地方官员、有头有脸的士绅父老,出城十里相迎。

    毕竟对于这位才过二十五岁、灭亡吐蕃,已经穿紫配金的驸马都尉、左骁骑卫大将军、登州都督兼刺史事,食邑千户的伯爵,文散官为从四品上太中大夫,武散官为正四品上忠武将军,他的官位沉甸甸地压在官员与民众身上,在场的人向他深深地低头行礼,没有一个敢发出任何声音。

    “罢了,都抬起头来!”韦招唿道。

    “谢大将军!”

    如众星捧月般将韦迎入了城里,街道干净无比,以最佳的姿势向韦展现。

    韦此来,一是视察登州城,检查和指导工作,毕竟他挂着刺史的头衔。

    在这些头面人物的会议上,韦指出道:“第一条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具体的是税收今年增加百分之十,粮食也要增加百分之十,给你们一个建议就是发展大力农工商业,我知道有些人说我喜欢财货,没错,我就是喜欢财货,财货这东西是好东西,有钱才可以办事情,有钱才可以买兵器去打突厥人,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谁要是办不到的,我请他滚蛋!”

    “第二条就是一切按制度来办,不要横征暴敛,让创收上升从而增加税收,而不是加大征收比例,强抢老百姓的东西,谁要是让本官因这个吃上弹章的,我请他滚蛋。”

    “还有第三条,民间的疾苦要放在心上,谁要是让穷人饿死一个人,冻死一个人的,我也请他滚蛋!”

    “嗯,有人说他们要是不肯干活呢?得,我们的那些砂场、砖场和挖煤是摆设用的?你们要做的是做好监督就行了。”

    大家想想所提到的行业里老板们的黑心,纷纷点头,

    韦说话相当蛮横无礼,但无人有什么意见。

    谁叫他位置这么高,他就有特权来说话。

    只是大伙儿心中哀叹,这位爷不好侍候啊,既要创收,又不许拢民。

    对于他第一条要求,登州官员们倒没有多大抵触,毕竟韦也不是白吃饭的,不愿意配合的官员陆续打发离开,留下来的都是肯做事的,他们心中隐约明白了一些道理(韦根本没做什么动员和解释)。

    之后,从登州出来的官员们,都成了大唐官场里搞经济的干将。

    跟着韦这么做的好处则是韦说了大伙儿做得到的话,就给他们的吏部考核评优。

    可惜不能够给他们什么物质奖励,韦也不敢设立专门奖励官员的小金库,只能给予金钱之外的好处。

    ……

    政事方面的主导其实来自于李七郎,原为通湟县军队军官,转回文职,被韦放在登州做耳目,对于韦的指示不打折扣,登州官员对他又敬又怕,敬的是按指示办事,确有成果,怕的是他向韦打小报告。

    只看结果,基本上不用韦管实事,他有更重要的事务,检阅登州水师和陆战队,这关系到他往日出之国征伐大计。(未完待续。。)

第四七九节 战前准备

    登州水师于仪凤四年(679年)三月初成立,初始编制为水军八千,陆战队五千。

    随后增加到水军一万,陆战队一万二。

    水军一万指的是船上作战部队,不包括掌舵、划桨摇橹的辅助兵力。

    主要来源于沿海民众,皆通水性,加入军队后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乃这方世界上一流强军!

    战船主要有两种,一是艨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