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设盛唐-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契丹人确实该伐!

    至于郭待举,倒是亏待他了,武则天想起他为大臣的宠辱不惊,淳淳君子,心忖以后找个机会弥补给他吧。

    而武承嗣则再充失风,虽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本来武则天想让他接郭待举的差去接管户部,须知实权以户部、吏部和兵部最为紧要,现时户部出缺,武三思管兵部、吏部侍郎是魏玄同。

    但韦的捷报到来,武承嗣依旧为太常卿(管祭祀),由岑长倩分管户部,武承嗣分管礼部。

    必须的,否则好象武承嗣弄掉了郭待举,韦会怎么看?

    丢脸的又是武承嗣,听着武则天的分派,武承嗣的样子象哭的样子,再想到“国之干城”的御书,诸大臣心中暗暗发笑!

    “韦大将军攻下契丹,奖励如何,着吏部、兵部会同上奏!”

    捷报传达各州县,宣扬大唐武威,我大唐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消息传遍地方,大家看到朝廷又一次胜利,突厥远遁,契丹授首,无不大赞朝廷圣明,韦将才。

    过得一天,吏部、兵部联署的对北伐将士的封赏呈报,中低级的部下基本上按韦所呈报的批准,而大将们的封赏如下:

    其中韦因武功赫赫,又建立受降城,其待遇为:

    武职事官:左卫大将军,正三品,按制,左右卫乃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乃一等一的武官。

    武散官(食禄官):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文职事官:检校兵部尚书、检校工部尚书,正三品官,拜登州都督兼刺史事。

    文散官:太中大夫,从四品上。

    爵位为开国县伯,食邑八百户。

    其余人等,各有封赏,如程务挺为左骁骑卫大将军、检校羽林军;王孝杰为右骁骑卫大将军,杨成献、程伯喜为左卫将军、左骁骑卫将军等,皆封伯爵,食邑七百户。

    韦的功劳甚大,对他的加官晋爵却小步快走,不是很大步。

    韦这一系统的人也基本上如此,但他们无有对朝廷任何愤懑之情更有喜色。

    如若朝廷一气将大伙儿晋升为国公、开国郡公;又或者是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武职食禄官),好是好了,但就难有进步的余地,基本上是呆在京城养猪的份儿。

    另有封赏的是太平公主,持家有方,加到食邑三千三百户,超恐怖,亲王都不够她大牛。

    他x的,劳资在外打生打死,她在家里稳稳当当地晋爵,食邑相差不是拉近而是近一步拉大,但是自己老婆,无话可说。

    再有外出为营州刺史的郭待举,朝廷加他为检校吏部尚书、开国县侯,食邑千户,这是朝廷对他的补偿。

    至此,契丹平定,虽然官位升得不高,但大家的收入丰厚,朝廷对大家的赏赐无减分损,而被俘的契丹十数万众,都给韦联系各地的奴隶大盘,贩卖出去,女的卖到家庭里为奴为婢,男的则卖到农田牧场、沙场、砖厂、水泥厂和修路,自有奴隶主懂得如何炮制他们。

    再有抢劫得来的物资、各族送来的物资,也不无小补,是以喜气洋洋。

    不提北方诸军喜悦,而朝堂随着武则天的临朝称制,波澜壮阔的史大幕徐徐拉开!(未完待续。。)

第五八一节 九月好时光

    九月鹰飞,正是权贵们打猎的好时机。

    往时已经是唿朋唤友,架鹰牵狗,出外耍子去耶,热闹无比,我大帝都百姓早就看惯了。

    但今年不见什么动静,长安、洛阳的权贵们私下窃窃私语,约束子弟,帝都百姓发现以往的权贵们的横冲直撞少了许多,也和气了许多。

    九月六日,朝廷改元光宅,大赦天下。

    同时改东都为神都,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春夏秋冬)六官,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改称为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尚书;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

    右肃政台乃新增机构,专知诸州按察,每年春秋发使,春曰风俗使,秋曰廉察使此前巡使,只是皇帝派遣监察地方的临时差遣官,而武则天则改为了中央派员每年定期巡察地方,籍此加强对方的管治。

    如果说这些折腾都无损大局,那么武承嗣奏请则震惊了大唐的官场,还有皇子皇孙。

    他以礼部尚书职称,请武太后立武氏七庙,追封其祖为王。

    在古代,祭祀祖宗立庙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制度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士大夫三庙、士一庙,老百姓不许设庙。

    不许逾越,乱来者可以论罪。

    这武承嗣居然请皇太后给他武家立七庙,他是真傻还是假颠?还是做礼部尚书的?

    一时间朝野混乱,有人明则保身,也有人愤而上书,众多人的目光注视在一个人的身上:百官之首的裴炎!

    所以说,高处不胜寒,官高是好,但是风险也大。

    裴炎毅然上奏,反对武则天这般行事。

    他以汉朝吕雉之事为例,刘邦老婆吕后在刘邦死后,也封了其家吕氏为七庙,结果族灭,太后不可不慎!

    太后曰:“吕后委权(外戚)生者,所以败,今追尊亡者,何伤乎!”二十一日,乃行追尊,并作五代祠堂于文水县(今山西文水)。

    而裴炎反对武则天,给她记在心上,女人的心眼是很小嘀!

    ……

    “奴参见太后!”上官婉儿进见武则天。

    “平身!”

    “奴特来禀报太后,自太后新政以来,诸侯(李氏皇子皇孙)来往次数增多,颇有异动!”上官婉儿禀报道。

    她解释了对诸侯的监视情况,一则有门口监视、二来有打进内部的卧底,三是查往来的通关情况,都表明皇子皇孙有异动,不过因为他们的身份摆在那里,上官婉儿不敢下手。

    “嗯!”武则天不置可否。

    “军队安定,目前并无串联。”上官婉儿又奏道。

    “甚好!”

    武则天端详着情报,随意问道:“婉儿意欲何为?”

    “无凭无据,不可轻动。若真要动他们,则要有诸大臣齐心协力。”

    “但若他们动了呢?”

    上官婉儿浅浅一笑道:“天下皆服太后,太后动动小手指,天兵一至,他们皆成齑粉矣!”

    “婉儿你对本宫真有信心哪。”

    “信心是太后给婉儿的!”上官婉儿恭声道。

    上官婉儿过后,又有武承嗣密奏曰李氏皇子皇孙密谋,图谋不轨!再有诸大臣者亦有不从者,武承嗣亦行举报。

    他有心,安排了手下监视诸人,获得情报,立即报来。

    武承嗣恶狠狠地道:“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是皇帝叔祖,地位崇高,若是造反,为祸甚烈!”

    “奉先(武承嗣的字)意欲何为?”武则天有意问他道。

    “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一网打尽,一一屠戮!”武承嗣狞笑道:“至于证据,有的是!”

    “嗯!”武则天不置可否。

    待武承嗣出去,武则天往宝座上一靠,微微摇头。

    武则天找来大臣,讲起诸王异动之事,问大家怎么办?是否捉拿他们治罪。

    大臣们不傻!刘之、韦思谦都一言不发。

    中书令裴炎则极力反对,曰并无证据,岂能不教而诛?武则天对此很不高兴,此事遂罢。

    ……

    九月事多,爆发了徐敬业在扬州造反。

    敬业乃名将李(徐茂功)之孙,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本姓徐,赐姓李。少从征伐,有勇名,官太仆少卿,眉州刺史,袭爵英国公。

    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则天,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声势浩大。

    消息传到洛阳,举朝震惊!

    武则天则好整以暇,犹有心情地看过驼宾王写下《讨武檄》为: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很对),地实寒微(商人出身)。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春宫指太子东宫,当时李治为太子,意思是武则天是太宗皇帝的女人,却去搞太宗皇帝的儿子)……”

    看毕,武则天居然脸色如常,笑对随侍的上官婉儿道:“好在我没发头风,否则看过此檄,毛骨怦然,头风就好了。”(汉袁绍讨曹操,书记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把曹操自祖宗起骂个狗血淋头,曹操正患头风,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