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17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包含我么?”沈默笑问道。

    “固然不包含元辅但我希望有什么事情,你能和我开诚布公的谈,咱们商量后,再做决定。”

    “可以。”沈默点颔首道。

    “第二,既然元辅给户部加人那就大方点,编制至少向兵部看齐。”张居正接着道:“我要两个尚书、四个侍郎,之下除郎中只增加四个外,员外郎和主事的人数也要翻倍。另外,这批结业的监生,我要先挑。还有一个名单上面的人物,得都给我放置到位。”

    胃口着实不小,但比起要担的责任来却又微不足道了,沈默颔首道:“可以。”

    “还有最后一个。”张居正道:“我这边放炮你也得打锣,不得四下一片恬静,就我这边热闹,那天底下口水,还不直接把我淹死?”

    “这个你不消担忧,我已经有一系列的放置了。”沈默微笑道。

    “”张居正非要弄踏实了,才肯把这一百几十斤交出去。

    “第一,万历改元,普天同庆,按例可以加一次恩科,转过年来,又是会试之年。”沈默举起食指道:“这样连续两年都是大比之年,你说天下的念书人,还有功夫议论时政么?”

    “真是大手笔”张居正颔首道:“不过这不可是为了给我打掩护吧?”

    “固然不是”沈默也不虚伪,点颔首道:“你刚刚说,不建议增加机构,这个我同意,但不增加人员,我不合意。”顿一下,解释道:“一提起增加官吏来,就好像马上要增加冗官冗员,给老苍生增加负担了。但凡是得有个度,现在大明朝才两万名官员,其中还有十分之一的京官。剩下一万八千人,要管理两京十三省,一千一百多个县,实在是太少了。事实上,也是根本管不过来的,还有大量不在编的吏员填充其间,才能勉强维持运转,这个数字是三十万。”

    “哪怕是京城之中,也有大量的吏员存在。”沈默喝口茶,接着道:“每个衙门的正式官员太少,又多调动频繁,以至于缺乏经验,不得不把大半权力交给终身都待在一个衙门,一个岗位的小吏规画。如果官员不敷精明强干,往往就会被胥吏们牵着鼻子走,权力也旁落到这些人手上。在处所上更是如此,县令、县丞、主簿、典史各一,这就是管理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官员编制,这些人要管处所上的文教税收,治安防盗、河工团练、工商建筑更是不得不把绝大部分权力交出来,让那些胥吏来办。所以才会有人说,真正管理这大明朝的,不是官而是吏!”

    “而这些胥吏呢?一没有正式编制、二没有国家傣禄,三没有上升空间,在一个位子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官员在做事的时候,还得想想自己的升迁、封荫、诰赠、养老,但胥吏们统统没有这些,他们只能追求钱财!或是寻租,或是索贿,手段百出,无所不消其极。更是毫无原则廉耻,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国家朝廷,官员和苍生都苦不堪言。”

    “是啊”听了沈默的话,张居正大点其头道:“这些小吏位卑权重,又浑不在乎,胆大包天,什么都干得出来。我在户部和吏部都待过,对此深有体会。”

    “他们不过是些抄写文字,传送书信,措置流程务的小卒,哪里有什么权力?”沈默指出原因道:“只不过因为正式的官员太少,不得不把大量的权力交给他们,所以才会呈现这种状况。”

    “可也不得把他们都裁撤了,一水换上官员吧?”张居正道。

    “固然不消,只要在各衙门增加官员。”沈默答道:“将权力分工细化明确,每个人各管一摊。再用太岳兄的考成法监督,还怕官员们不瞪大眼睛,盯紧了手中的权力么?”

    居正点颔首,又摇头道:“但这样一来,全国的官场都要产生天翻地覆的转变,官员们自然欢迎,念书人也欢迎,可将来一旦要改回来,立马天下大乱!”

    “”沈默看他一眼,暗赞道:“不愧是张太岳,果然一眼看到头!”他摇头道:“不是什么事,都能回去的,覆水难收,木已成舟。

    所以我们不做是不做,做就让他永远回不去!”他一字一句道:“我要在这一任上,让督抚都酿成常设官!给处所上重新划分权力,倒要看看谁能改得回去!”@

第八八五章 大婚(上)

    三天后,由户部提出的请颁行条编疏,通过了廷议,即日起颁行天下自此掀开了全国规模的清丈田亩、赋税改制的大幕。

    为了包管新政顺利实施,张居正上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同样获得了通过。自此,凡上峰交代的差事,本堂执掌的公务,都必须专人专项负责,限期完成。所做每一件事,其完成情况都要记录在册,一式三份,一本自留,一本送六科稽核,一本送内阁监督,以备检验核实这是京城的衙门。对处所官府也是如此,每个省都要立账册,同样是一式三份,所不合的是,稽核的任务交给了都察院。日后无论是中央还是处所,所有官员的升迁,奖励或免除,都凭这册档录作为依据。月有考岁有稽,全凭白纸黑字话,谁人也打不得马虎眼。

    这项改草极为简单,效果却立竿见影。自推行以后,京城各大衙门一扫过去那种疲疲沓沓、魔蘑菇菇的处事作风。每接手一件事,当事官员再不敢敷衍塞责,一拖再拖,而是立即执行,毫不延误,唯恐在“考功簿,上记下秽行劣迹,断了晋升之路。

    这样内阁通过六科控制住六部,通过都察院控制住各省,终于管住了散漫懈怠的天下官员,至此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一举解决了困扰历朝历代两千多年的政欠亨、事难举的痼疾,为接下来一系列政令的推行,铺平了道路。

    万历元年三月,户部、都察院扩编完成,然后由主座带队,分赴各省督办一条鞭法,这次的步队中,有一半是国子监结业的监生,对监生的栽培”沈默可谓是竭尽全力。

    毋庸置疑”从九品中正到科举取士,从唯身世论到唯才是举,是极大的进步。尤其走到了宋明以后,随着科举取士完全成为正途,阶级的流动性大增,大官的儿子没法再是大官,平民苍生也有了鱼跃龙门的机会。

    这样给了天下人才一个公平竞争、出人头地的机会,天下人才也争相报效朝廷,大大加强了王朝统治的稳固和持久,自然是极好极好的。

    然而什么事都是物极必反,久则生弊。

    国初用人的制度,分为三途:第一是科甲,第二是监生,第三是吏员。这是所谓“三途并用,。朝中的高级官晏大都出自前两种,后来因为监生的质量下降,进士成为正途,尤其是高级官员都走进士身世,所以科甲官员才是自己人,举人、监生身世的”备受歧视,吏员身世就更惨了。

    于是吏员上进无门,自甘暴弃,举人监生也决不轻易就职。他们惟一的目标,即是考进土,考中了获得甲科身世,日后才有前途可言。

    考不中,就准备三年以后重考。如此一科又一科,耗尽一生的精神才力,就为了能够金榜题名。许多人考了一辈子,头发全白、牙齿失落光,还在锲而不舍。

    如果科举能够真正选拔出人才也行,然而四书五经八股文的教条考试,注定除极少数智商绝伦的天才之外,选拔出的绝大大都是书白痴。这些人自己毫无政务能力,又大都在层层考试中耗尽了精力和锐气。年纪且大,无心学习,只想着如何抵偿过往受尽的苦累。

    浪费精力”埋没人材,选拔出的又大都年长事故,幕气沉沉”只想着升官发家的官吏,科举制遂成为吏治的大害。不知道有几多天官首辅”想要扭转这一局面,使宴场的升迁非论身世,只看政绩,然而无一例外,全都失败。

    沈默的前任,隆庆年间的首相高拱就曾提议,国初举人为名臣者甚众,以后偏重进士,轻视举人,积弊日甚,请求自今以后,惟论政绩,非论身世。这是一个有见地的提议,可是以高拱的手段都没有推行下去。现在轮到沈默来做这件事,他没有颁发刺ji科甲官的言论,却默默的做了很多。

    他知道,高拱和之前的官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作为既得利益者的科甲官群体,对任何故障他们独吞官位,虎口夺食的举动,城市极为警惕,坚决抵挡。一个人想和一个集团斗,哪怕是皇帝也不成能成功,唯一的体例,就是将这个集团从瓦解,让争论乃至争斗产生于集团内部。只有这样,才可艉找到同盟军,取得斗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