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17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争的胜利。

    沈默正是这样做的,南京监生之乱后,他改萃国子监教育,第一步是优化生源,首先停止接收捐监生这是监生质量下降的根源。

    只接受各省学政推荐上来的生员,以及恩荫大臣的子弟。本朝的制度,对大臣的儿子,有文荫或武荫。在大臣建功或是几年任满以后,照例可以荫子。文荫从荫一子入国子监书起,结业后直接授官。好比严世蕃和徐阶之子徐播,都是走的这条路。

    然而对仕途而言,这种坐享其成的荫生身份,不但不是大路,反而是种阻碍。是以严世蕃权势滔天,尚不得入内阁、掌枢机,徐盾刚当上工部shi郎,就被人盯上弹劾,不得不去官回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监生身世的官员,普遍地位低下,能靠父兄攀上高位的数目极少,所以缺乏天然的同盟军,很难在科甲官的土地生存。

    现在沈默致力于提高监生的教育质量,改善生源之后,他更是恢复了原先严谨的积分加实习的学制,并且广聘名师坐堂。北京国子监由徐渭领衔,有陈绍儒、陈蓥、阅熙、华察、王世贞、徐中行、李贽等:南京国子监由耿定向领衔,颜山农、林云同、柯维蜞、张献翼、林庭机、何心隐、余允文、冯越等那时知名大儒分而教之,昼则会撰共堂,夜则灯火彻旦,如家塾之教其门生。

    对首辅大人的这项善政,官员们为了自己的子弟,自然不会否决。而大儒们也因为被重视被尊敬,而为他大唱赞歌。固然那些尚未及第的平民士子会感到焦躁,尤其是屡考不中者,更是将其视为自己失败的原因。几乎每年都要为此闹事,

    但这一次”朝廷宣布连开两年科举,所有的噪音马上就销声匿迹了。

    所以沈默能有一个比较愉枝的心情,为北京国子监的结业生们践行。那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艳阳取代了寒风,一扫冬季的严寒,沈默在三公槐下,对这七十八名结业生,以及五百多名在校监生,讲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历代朝廷选拔人才,为国家出力,自应当非论身世、唯才是举!

    本朝更是立贤无方,惟才是用。太祖高皇帝时,用人之途最广,僧、

    道、皂隶,咸得至九卿、牧、守,大臣荫子,至八座、九卿者,亦不成缕数。然而宣德以后,独重进士一科”虽乡举岁贡,莫敢与之抗衡,而大臣恩荫,高者不过授五府幕僚,出典远方郡守而止,即便有卓荦奇伟之才,若不从科目身世,终不得登堂入室,为国家展采宣猷,终身不得其志矣”

    沈默一番话,把过去二百年来,监生们江河日下的地位勾勒出来”

    引得全场无不黯然神伤。然后他话锋一转,大声道:“一直有人,这是因为科甲官排挤所致。我相信,哪怕现在,持这种想法的也大有人才。然而我告诉们,这是大错特错的。们要知道,开国初年,即是监生与进士并举。那时经过严格教育、谙熟政务的监生,表示要远远强于进士。以至于后来”国朝曾经有十年未开科举,朝廷官员尽数采取监生,那时的名臣大僚,都是清一色的监生身世。如果要排挤,也应该是们排挤进士才对,怎么能挤着挤着,又被人家后来居上了呢?这显然要从别处找原因!”

    ,“这里面,既有朝廷的原因,也有们自己的原因。朝廷方面,由于财务危机,允许捐资入学、缩短学制、减少师资力量,这都是致使监生水准下降的客观原因。然而最根本的,还是监生们的自我纵容,非论是荫生还是贡生,都可以是天之骄子,进入国子监后,便自以为前途无忧,青云直上指日可待。就开始耽于享乐,荒废学业,在国子监中混几年,除酒色财气,什么知识都没学到,进入官场上,如何去跟那些经过层层选拔,才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科甲官竞争,输得一败涂地也就层见迭出。”

    “所以几十年来被边沿化,们怨不得人家科甲官,是朝廷和们自己的错。”顿一下,沈默接着道:,“可是从隆庆元年以来,朝廷已经改正了毛病,这一点上,相信们比谁都清楚。可以,今天能够结业的七十五人,在学识上不逊于那些进士官,在实际政务上更是要比他们强。现在我给们大展身手的机会,虽然要比进士官低一些,人家究竟�结果是一层层考出来的,这自己就是一种成绩,们不该不服衡。但我包管,自从们踏上仕途的那一刻起,便非论身世,只看政绩!非论是科甲官,还是监生官,考核们的唯一标准,就是那本考成账删白纸黑字,历历在目、谁也捣不了鬼!只要们表示优秀,年年考成位列前茅,自然不会有人阻止升迁,将来就是登阁拜相也有可能!”

    “我今天来到这里,这么多,其实也不至为了们,同样为了我自己。们也许不知道,为了重振国子监,我顶了多大的压力。如果们不得争气,我自然要引咎。这这没关系,关键是好容易重新振作的国子监,就会成为昙花一现。到时候再没有人会为们话,机会也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万事开头难,想要把国子监这块招牌,变得和科举取士一样亮,们要付出科举官十倍的努力。”

    ,“自助者天助之,国子监将来何责何从,监生的前途如何,谜底就在们每一个人身上。

    己经结业的,将要结业的,和还要继续学业的监生们,牢记们各自的使命,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散会之后,沈默到徐渭的值房中休息,徐胖子摇头连连道:,“通篇没有一句忠君爱国,勤政恤民,全都是官途、前程、命运俗,真俗,这些年可是越来越俗了。”“这世界原本就是个俗世。”沈默撇撇嘴道:,“也不想我好容易来一次,全讲空话空话吧。”

    “这却是”徐渭颔首道:,“我看那些监生,眼珠子都红了,只要不是麻木不仁的,这一回,得萃好几年用。”

    ,“希望如此吧。”沈默颌首道:,“他们到底能不得立足,接下来几年是关键。推行条编、清丈田亩、整理财务,这三大战役中,不知要有几多官员落马,几多新星窜起。加上从朝廷到处所,都要扩大编制,能掌控住机会,他们就能确立自己的地位,要是掌控不住”到这,他轻叹一声道:,“恐怕真会是昙花一现。”

    ,“那样就太糟了。”徐渭mo着已经花白的胡须道:,“我这辈子全搭在这一件事情上,还指望这帮子除四书五经,还会数学、会计、逻辑的家伙,毙失落那些书白痴呢!”

    徐渭这辈子,最恨的就是科举。他才调横溢,千载难逢,却被一篇八股文,足足折磨了三十几年。要不是遇上沈默,点醒了他,还不知道这辈子磋砣成什么样呢?所以当初沈默让他当这个国子监祭酒,冲击一下大明朝的取士之道时,徐渭毫不犹豫的就承诺了,并且在国子监一待就是十年,为得就是培养出一批学以致用,经纶济世的干才来,证明不是只有文章写的好,才能当好官的!@

第八八五章 大婚(中)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万历六年春。冰消雪化燕子归,柳条滚绿榆钱青。辽阔的华北平原从漫长的冬季中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牛欢马叫春景如酒,天地回暖花香芳香,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这六年时光里,老天爷给足了大明朝面子,年年风调雨顺、四方无事,正是内行改萃的大好时机。

    自从隆庆六年八月,沈默当国以来,这五年半的时间内,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重新理清了中央处所各衙门的权责。其中最醒目的,是财务权的上收和行政权的下放。

    财务权的上收,是一项重大的成绩。在此之前,全国的补给虽然也是由中央统筹分派,而实际的执行却全赖互不相属的处所衙门。各个处所衙门……通常是县一级的官府,依照上级规定的数额,把给养直接运交附近的卫所、河工等需要补给的单位。一个府县,要向十几个不合的单位输送钱粮:一个卫所,要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补给。这种短程的补给线就如蜘蛛罗一般,密密麻麻广泛全国,其低效僵化的水平,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试想,由十几个州县别离按固定的数量供应,总难免有个别州县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如额如期缴纳,而其他州县没有义务补其缺额,于是国家明明有能力,却总是供应不足。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下,更谈不上作任何改变。所以开国二百年来,因此引发的财务危机根本无从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