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六章:皇帝的筹谋

    费丁那一句“折了五成的钞!”说出来,这早上的宛平县衙里温度就低了几分。本就入秋多了几分凉意的县衙内就更加气氛冷冽了下来。

    比起武将们的工资发放不同。近卫军团的将士们基本上都已经在恒信商行开办了账户,每月俸禄都是按时发放过去,从无拖欠,亦是没有中间人贪污挪用。

    但文官就不一样了。

    朱慈烺登基前就一直没有插手过京师文官系统,就是登基后,亦是南征北战,没个空闲的时候。如此一来,京师文官们的工资发放还是老办法。

    那什么是老办法呢?

    比如吴英科,宛平县令,从六品的官儿。一月俸禄8石粮。除此外,没了。一石粮食是六十斤,一个月四百八十斤粮食似乎也够吃,紧巴巴用一点,也凑合一家人过活。

    但大明的财政系统可从来就没如今这么好过,惯例,一年算起来能有96石粮食,最后到手可就没有这么多了。

    吴英科可就记得,去年一共领到手的就14石米,30两银子以及四百贯钞加一队破布。

    按说,今年夏税来了,朝廷也该将粮米都发了。尤其又有圣上大婚以及接连大胜,能够多发一年的俸禄。这是圣上的赏赐,谁都满怀期待。

    故而,这一回一见费丁从户部领到了宛平县衙的俸禄,吴英科也是满怀期待的。

    但一听折了五成钞,吴英科顿时一阵气闷。

    “原本多发一年俸禄,现在又要折五成钞,这敢情还是没变啊。”这时,东城警署署长林鹏也不由感叹了一声。

    警署虽然是暴力机构,但在建制上是属于地方文职机构。这不,林鹏还兼任着宛平县典史呢。

    “要说完全没变,倒不是……”费丁幽幽地道:“好歹多了一堆大明通行宝钞。”

    说着,户房的人也将今年的俸禄给抬了出来。

    俸禄挺不少,满满的数百个大袋子。见俸禄来了,众人便纷纷朝着吴英科行礼。作为县令,他自然是有优先权的。

    依旧与往年一样,一共十四石米以及三十两银子。要说唯一不一样的,或许就在这银两以及那宝钞上了。

    吴英科挥着手让后衙的家丁将粮食抬回去了,倒是看到那银子的时候,不由惊道:“好精细的做工。”

    众人闻言,也都纷纷凑过去看。

    “竟然不是银锭。”费丁也惊呼了一下。

    吴英科的手上有一盒子三十两重的银子。但这银子却不是一个个五两大小的元宝,而是一个个圆形的小银饼子。

    银饼子做工精细,颇为圆润,一面刻着一个睁开的壹元,另一面则书写着大明二六七年,以及一个日月龙纹。

    吴英科拿出仔细瞧着,触手摸上去,感叹道:“这是能工巧匠所做啊。这银饼子拿出去换,倒是能多兑一些银子出来。”

    众人闻言,顿时纷纷也将自己那份俸禄都拿了出来。盒子一开,惊喜之声纷纷传了出来。

    费丁以及林鹏等人都是惊喜道:“咱们今年的俸禄可都是这银饼子啊!”

    林鹏感慨道:“这般精细的银饼子,纵然里头成色差了,拿出去换,也能升水个三成。”

    另一边,费丁的眼珠子就活络多了,他笑道:“那可不一定。我宛平县衙虽然靠着京师俸禄每年发的早,可这说不定这回京官们发的银子都是这银饼子。那要是都有,这可就指不上三成的升水了。”

    升水说的便是额外的溢价,物以稀为贵,要是大家都有,那就溢价不了多少了。

    吴英科缓缓颔首:“是这么个理,但说回来,除非真手头紧的。不然,少有哪处会将这银饼子拿出去用。市面上通用的,有几个是好钱。”

    不同于后世大家都拿着人民币硬币用,说是钱就是说的纸币。这年头钱这一个字的花头可就多了去了。算是钱的,除了烂大街早就没价值的大明通行宝钞,最主要的就是银子与铜钱。在市面上通行的银子可不是电视剧上那白花花整整齐齐的银元宝,而是各种各样的银子。

    有些人甚至拿着剪刀将银子给剪开称重使用,更别提那各种各样,不同成色的银子。就是铜钱铸造的质量很差又稀缺,于是市面上甚至还通行过铁钱。发达一些的地区或许会接受有信誉保障的银票,偏僻闭塞的地方就只能以物易物了。

    就算偶尔市面上能冒出来成色好,品相好的银子,入手以后想的也都是仔仔细细收藏着,等关键时候再用。而这,便是劣币驱逐良币。

    “不管怎样,这都是件喜事。”吴英科终结了这个话题,因为他有发现了一个更加有意思的玩意:“这宝钞,倒是不一样了。”

    说着,吴英科拿出来一叠宝钞,不经意间抖动一下,发出了清脆的响亮声。

    这下子众人的目光都纷纷被吸引了过去。

    与此同时。

    位于紫禁城的乾清宫里,徐焕武进献了一叠钞票。

    这便是崭新的大明通行宝钞了。宝钞花花绿绿,看起来很是鲜艳。朱慈烺从最底下抽出了一张仔细打量了起来。

    宝钞的样式比以往小了许多,比起朱慈烺一个巴掌大一些,更长更窄,看起来苗条了许多。宝钞的正面首先书写着大明通行宝钞…帝国中央银行印制。旁边则写着一个硕大的字样:十银元。这一行字下面,透着光还能看到十银元的税银字样。

    宝钞的背面则是一副描绘着遵化战役的画。画上面,是将士们发起冲锋的景象。他们的敌人:凶残的建奴奇形怪状,纷纷逃溃。最底下则写着一行颇为清晰用红字书写的“大明二七六年制”几个大字。

    这便是这一回宝钞发行的最大面额了。其余面额的还有五银元、二银元以及一银元面值的。或许是偷懒,除了个头小以外,设计之上全都是一样的。至于面值,都是对比小银饼子一一兑换。一银元就能兑换一两小银饼子,也就是银元的字面意思。

    当然,在朱慈烺的计划里还有更多小面额的纸币,这是利于推广的举措。小面值的纸币才更能够促进流通。只不过,徐焕武这么短时间能推出四种面值的大额纸币已经不容易,小面值的就只能先靠后了。

    拿着宝钞,朱慈烺微微抖动了一下,发出了清脆的响亮声。

    这时,徐焕武道:“圣上,宝钞用的纸是迥然不同与寻常的纸。寻常的纸是木与草,而宝钞所用的是棉花与亚麻。故而,这才有这清脆的响声,触感更是迥然不同,大为有档次。”

    朱慈烺摸着宝钞,微微颔首。的确,摸起来凹凸不同,做工显得十分精细。可以看出来,徐焕武上任过后显然是用了大心思的。

    稍待,朱慈烺又举起来,窗外的阳光照射之下,一个日月龙纹显现了出来。

    “这是圣上交代的水印,多亏了有匠作大院里能工巧匠帮衬,要不然,这一回恐怕就难了。这处水印非是后天加上去的,是造纸一开始就准备好了,可以说是两张纸夹着一张水印纸。”徐焕武继续解释着。

    朱慈烺见此,又将这一叠宝钞收了起来:“不错。这一回短短时间内能够将第一期宝钞做到这个程度,中央银行的工作朕是很认可的。你再接再厉,最大程度扩大银元的生产速度,同时,这个宝钞的发行,决不能慢。一百万元面值的宝钞,朕要在月底看到。其余人力物力你要怎么调配,朝堂会鼎力支持。”

    徐焕武心中疑惑,不知道为何皇帝陛下对宝钞的发行如此上心,但还是躬身应命:“微臣遵旨。”

    紧接着,微微一思量,徐焕武还是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圣上,一百万元面值的宝钞,若是可以借用京师军械工坊在永定河边的水力工坊,微臣有信心可以完成圣命。只是,眼下水力工坊只有一处,若是用在了宝钞上,银元的扩大生产就难以为继了。”

    徐焕武说的颇为含蓄,但朱慈烺还是一眼听出了徐焕武对宝钞的信心不足。事实上,到现在几乎没人拿这宝钞当回事。朱慈烺这一回为了让徐焕武执掌中央银行生产宝钞,前后可就花了上万两银子用以扩张生产。

    用在宝钞上的上万两银子几乎可以说是打水漂。要不是另外的银元生产让徐焕武嗅到了关键,徐焕武都要怀疑皇帝陛下好大喜功了。

    一块面值一元的银元比较厚,约莫是后世四个一块的硬币大小,足足有一两重。但里头的银子成色可不是四九纯银的。这里头,在京师军械工坊造炮的能工巧匠帮助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