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5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三个职位,数量都没有定额。但翰林一科(三年)才三人,馆选庶吉士在国朝最多的一次也不过二十多人,而且并非每科都会馆选。再加上升官的、贬官的,翰苑词臣数量之少,也是可以预见。

    与此刻在检讨厅中的翰林们叙礼。翰林们并不都一直在检讨厅中,去处有随侍在天子身边、入直军机处、出使为钦差、修书、教授太子等事务。

    此刻,乙卯科的状元翁宗道,榜眼周慎行都在此。见过同僚,安排好座位之后,入职流程并没有完。接着,便是隶属于检讨厅内的属吏上堂来拜见。

    注意一点,翰林修撰或者翰林编修,都是官员。他们是可以使唤翰林院的属吏的。

    属吏分为四等:吏员、书手、堂班(差役)、门皂。纷纷上前来拜见贾环贾老爷。雅称:大夫。

    见到这等壮观的场面,周慎行对身边的翁宗道感叹道:“早知道是这样,我等也该晚几日来院中。”

    翁宗道因为朱鸿飞在长安左门前喊了一嗓子,和贾环友尽。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愿意听周慎行的调拨去针对贾环,沉稳的笑一笑,没说话。

    见礼毕,蔡宜指派一名堂班专门为贾环服务。主要职责是端茶倒水跑腿,并不是秘书。翰林本来个个都是笔杆子。贾环和姓白的书办聊了几句,便打发他下去。

    至此,整个入职流程才算走完。

    …

    检讨厅内热闹了一番后,便恢复平静。翰林们都各自有事。没事也得装出有事的样子。这是混日子的必备技能。

    贾环的位置在检讨厅后面的几排。光线明亮。坐在制式的长条书桌边,贾环磨墨写字。心中一片平静。

    这便是他进入仕途的开始了。

    一整天贾环都没有事。因为他的上级还没来:方宗师还在家里休息。翰林词臣是天子近臣,对朝堂上的消息都很灵通。天子让贾环跟着方望修书,这时候谁还会给他派工作?

    将近傍晚时分,翰林院散衙。新来的翰林翁、周二人早已经参加过翰林院的“迎新”酒宴。贾环来的晚,自然没有。否则,单独为他一个人举办酒宴,会显得很特别。

    而翰林院中不少人的看法,都认为贾环在雍治朝,就不要想别的事情,老老实实坐板凳了。虽然,他如今非常的年轻。

    金红色的夕阳在皇城城墙头悠悠的而走。当贾环以为他入仕的第一天将会这么平静的过去时,刚到翰林院门口,就被一名差役告知,“贾老爷,魏大人在前面棋盘街的‘叶开十里香’茶楼里等您。”

    “行,我知道了。”贾环让长随钱槐赏了差役几钱银子,往正阳门里的棋盘街而去。正散衙时分,各衙门的官员都开始“下班”,人流密集。

    京城里有几大闹市: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和崇文门。正阳门和大周门之间的棋盘街便是京城中黄金地段,类似于后世的步行街、商业cbd、大型美食购物广场。

    叶开十里香茶楼位于棋盘街的东段,五间开的大茶楼,古香古色。还有各种玩意儿听:戏曲、评书、大鼓等。

    贾环在临窗的位置见到魏翰林。魏翰林是他的会试房师,同时是大师兄公孙亮的岳父,关系亲近。

    贾环走近,在魏翰林一脸不耐烦的挥手示意下坐下来,问道:“不知道魏先生找我有何事?”

    魏翰林一口气憋了一天,这时道:“文约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辞官不做,跑回闻到书院里?”他女儿在女婿的老家密云县侍奉公母。方望下狱,他身为《皇周英华》的纂修官,每日忙的脚不沾地,还没来及和女婿沟通。

    他选好友张安博(忘年交)的大弟子公孙亮为婿,就是看中此子的潜力,没想到女婿却是一声招呼都不打,径直辞官不做,回书院教书。岂有此理!

    现在逮着贾环,可算是逮着人了。贾环和公孙亮的关系,他当然深知。

    贾环楞了下,随即想明白缘故,心中苦笑,给大师兄擦屁股,先给魏翰林倒茶,道:“魏先生,大师兄志趣不在仕途上。我与大师兄情同手足,日后他的事就是我的事。”

    魏翰林极度不满的哼了一声,鄙视道:“你有个屁的前程。老老实实的修五年书吧。还不一定修的成。”说完,拂袖而去。

    茶楼的小二看看离开的老翰林,一穷二白,再看看贾环,佩饰精美,便没有出声。

    贾环无语,喝了口茶。这是被魏翰林鄙视了吧?

    他现在的年纪进翰林院,就算熬也能把雍治皇帝熬死。凭什么说他没前途?何况他根本没打算熬的。有功难道可以不赏么?再者,无非就是个天子的感官问题,难道还“刷”不过来?

第四百五十九章 工作、修书、官路

    在翰林院入职之初的日子过的很快,单调而枯燥。辰入酉罢。即早上七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而贾环正好静下心来思索他当前的处境、接下来的走向。

    周随明制。因雍治天子最近在西郊的大明宫中避暑。逢三六九举行的常朝改为初一、十五朝参。

    按照朝廷的制度,正在三个月内的观政进士可以免去常朝。不过,贾环、翁宗道、周慎行三人是直接进入翰林院,免去实习期,因而参与常朝。

    四月十五日,大明宫正殿勤政殿中举行常朝,御使、鸿胪寺负责常朝的礼仪。

    自明成化年间以来,常朝早就已经被架空,不具备议事功能,只能算仪式。

    贾环资历最浅、年龄最小,站在殿中翰林词臣方阵的最后,看着礼部尚书方望上本谢恩天子加方宗师为太子太傅(从一品),这是安抚,亦是恩典、荣耀。

    常朝之后,四月十八日,下午时分,贾环在京城中的翰林院内堂讲读厅里的一处公房中见到了方宗师。

    方宗师坐在书案之后,还是清的老者模样,正在提笔圈阅文稿。吏员将贾环带到后就退了出去。贾环打量了一下屋子,房间不大,约二十来个平米,里面堆满了书。就知道方先生这是在认真的修书。

    方望忙完手中的事,这才放下书卷,微笑道:“子玉,来了,坐。”语气欣然。很多事,他和贾环都是心照不宣的。像赵星辰那种人,心里素质太差,什么都交代出来。这能落得了好?

    等差役上了茶,方望笑着呷一口茶,问道:“子玉这几日在玉堂之中,感觉如何?”

    玉堂是翰林院的别称。

    贾环在方望面前很轻松,并没有面前一品大员的压迫感,坐在交椅上,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就是常朝太苦。”常朝通常是要求凌晨三点到长安左门处。他今天去西郊的大明宫参加常朝,也是起了个大早。这完全打断了他的作息习惯。

    他暂时手头无事,又不用参与同僚们的交游事实上,除了蔡宜、魏翰林,暂时也没人找他喝酒吃饭。贾环要坐冷板凳的事,翰林院都知道。

    这些天他在工作悠闲之余,连续的拜见了蔡宜,聊了聊黛玉在贾府里的近况。又参加了回京城的龙江先生组织的酒宴。龙江先生近来已经不再放浪形骸。否则,按照他的做法,回京之后的酒宴,必然是人文荟萃,名妓云集。哪里会是冷清的在家中摆了几桌酒,请朋友赴宴吃酒。

    再分别参加了四王八公中的南安郡王府,东平郡王府,西宁郡王府、一等子柳芳,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一等子侯孝康,三等伯石光珠。

    他中探花之后,这些贾家的世交多次下帖子来请。他既然顺利的入职,便与各家开始走动。这几家都是没有兵权、实职的勋贵,走动起来,并没有太多需要避讳的地方。

    贾环要在雍治朝坐冷板凳,这已经是京城中都知道消息,但是,他这么年轻的从六品翰林修撰,前途还是有的。当然,门庭若市就不要想了,来往的都是世交、故旧。

    “哈哈。”方望仰头大笑,对贾环这个回答很满意。现在就是需要贾环这个低调、闲适的心态,免得给天子惦记上。不要像初入官场的菜鸟,急着作出成绩,越出成绩,天子现在印象越深。

    方望闲话了两句,给贾环介绍修书的情况,道:“当年明朝永乐天子以翰林院大学士解缙为总裁,编修永乐大典,历时六年完成。参与编撰人数2169人。此书现存在南京翰林院中有一套。

    明弘治天子以徐溥、刘健修撰《大明会典》,历时五年完成,孝宗死,而未颁行,正德、嘉靖、万历三朝均编修此书。工程浩大。乃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