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红楼-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弘治天子以徐溥、刘健修撰《大明会典》,历时五年完成,孝宗死,而未颁行,正德、嘉靖、万历三朝均编修此书。工程浩大。乃研究明史,史家必读之书。

    本朝在世祖时,由国朝唯一的三元,朝廷宰辅林季同为总裁官,编写的《大周全书》。圣上对皇周英华一书的要求,既要有永乐大典之全,又要区别于《大周全书》,同时还要兼顾《大明会典》这样的权威性。”

    老夫无意与宰辅之位,书成之日,就是告老还乡,回金陵之时。暂定以翰林院之力,计7年之功,来完成此书。子玉这几年就安心的跟着我修书。”

    从方望的角度来说,他在京城中修书7年,当然是可以保护弟子7年。当然,汝阳侯(太子)、彭仕鄂联手造谣导致他和贾环都入狱,这只是个意外。

    贾环起身,答应道:“好的,先生。”

    他心中怎么想的,他并没有对方望说。毕竟,方先生是一片好意。他并无意在翰林院中蛰伏七年之久。官场之路怎么走,他有自己的计划。当然,在现在这个风口浪尖之时,暂时还是要低调一点。

    方望和贾环聊了一会儿,给贾环派了任务:在半年的时间内,通读《大周全书》。方宗师并没有将贾环当做修书的主力,派的任务很轻松。他这个弟子,擅长的是实务和权谋,而不是修书。这一点,方望很清楚。

    贾环领到工作任务后,便在翰林院的书阁借出《大周全书》的前两卷,在自己的书案上浏览。因方望重新回来修书,翰林院中变得热闹起来。

    检讨厅中,人来人往,贾环并不关注,心中沉思着。

    方先生派给他的事情很轻松,这很对他的胃口。他并没有将精力投入到修书中的想法。可以预见,七年之后,皇周英华成书,他亦不会被雍治皇帝加官。

    他的翰林之路,最普(苦)通(逼)的走法是这样的:首先,担任翰林院修撰九年后考满。看清楚,是九年。然后,谋求升詹事府的左右中允(正六品)。

    再看看翰林院侍读,侍讲有无空缺,补入。累迁侍讲学士(从五品),侍读学士,兼任六部侍郎,准备入阁。

    走到正六品后,后面这段路,每一步,都需要竞争、运作、功劳、机遇、运气。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完。以他的年纪,熬资历到兼任侍郎,活的久点,六部尚书可期。再往后,是否进入军机处,就不是年龄能决定的了。

    这样的一条官场之路,崎岖而费时,贾环怎么可能愿意?他要走的是宰辅之路。

    贾环笑一笑,喝了口茶。看着手中的《大周全书》,思路转到除揣摩天子修书的意图上。

    雍治皇帝的要求,说简单的点、透彻一点,其实就是要求方宗师修书替他夺位洗白。

    洗白的手法,就是在要求《皇周英华》如同《大明会典》一般,成为权威性的史书、史料,然后在史书中携带私货,把某些地方给修改掉。

    试想,后世如果将《皇周英华》当做研究周朝的详实史料,书里说雍治皇帝是被迫政变夺位,后世的学者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必然。

    这种宣传的套路贾环见得多了。比如,后世里有某位知名的女记者拍了一部关于雾霾的片子,里面就是大量的携带私货。

    雾霾当然是要治的。这是共识。而某人却在其纪录片中宣扬“去工业化”的理念。不要钢铁。那么,试问别人的军舰、飞机来了,你怎么办?用人命去堆?抗日战争时期的苦头还没吃够是吧?人,能抵抗的了钢铁洪流?

    所以,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会关注到那部纪录片末尾的致谢名单里有:福特基金会。搜一下,就明白,这家基金会是干什么的。拿了别人的钱,就要帮别人说话。仅此而已。

    贾环对雍治天子如何夺位,细节并不清楚。毕竟已经过去十几年。只知道,其弑兄,诛杀了当时的太子一系,兵变夺位,逼如今的太上皇退位。

    夺位这种事,隋炀帝杨广干过。唐太宗李世民干过。太平公主、唐玄宗干过。赵老二干过。永乐天子干过。所以,在历史的角度而言,雍治皇帝这么做,不算什么出奇的事。

    但是,贾环并没有从这个方面刷天子好感度的想法。在正统的文官来说,夺位,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他日后还是要混文官圈子的。

    …

    四月十八日,下午五点许,散衙之时,坐在贾环侧面的周慎行邀请道:“贾兄,今日有在都察院实习的同年在醉仙楼宴饮,你可要一起前往?”

    这种邀请哪里有什么诚意可言。贾环看看和周慎行同行的翁宗道,微笑着摇摇头,道:“我有点事情。改日吧!”拿着两卷《大周全书》,独自离开翰林院,返回贾府。

    入职这几天来,一股若有若无的隔膜出现在他和众多翰林之间。但,贾环并不在意。这是人之常情。还是魏翰林鄙视他的那句话:你有个屁的前程。

    他呢,也乐于当一个小透明。

    当然,有些事可以开始了。

    贾环回到贾府望月居后,吩咐长随钱槐,道:“去把琏二哥、蓉哥儿、蔷哥儿、芸哥儿叫来。晚上在我这里摆饭。”

    常申凯校长有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既然,他的翰林工作清闲、稳定,那么,是时候夺取贾府的主导权了。

第四百六十章 整风运动(上)

    望月居位于荣国府的北向。有十余间屋子,环境清幽,正门与荣国府北街相通。

    因贾府修建大观园,宁国府与荣国府之间的角门街给占去小半,贾蓉、贾蔷带着小厮从角门里进入荣国府,直通西边,再绕到北面,至望月居。

    此时,贾琏、贾芸早已经抵达,正在前院的正厅里陪着贾环喝茶。见人到齐,贾环便吩咐元伯在敞轩里摆饭。

    晚风徐徐,吹拂着庭院里的树叶。天空着散着淡青色的夜幕。敞轩中烧着驱蚊的香,明亮的蜡烛点了两排。小厮、管家们在轩外以此候着。

    八仙桌上陈设着贾府里常有的菜:火肉白菜汤、椒油莼齑酱、燕窝火熏煨豆腐,更有扬州风味的菜:糟鸭子、酥鸡、狮子头。这是贾环自金陵带回来的厨子所制作,原汁原味。

    另有:清淡小菜、瓜果若干。酒是贾府里常饮用的惠泉酒,清冽入喉。

    贾琏、贾蓉几人虽然都知道贾环不会无故请他们吃酒,但酒桌气氛还是轻松。这主要是贾环长久以来给贾府众人的信心。天大的事,贾环没慌,他们怕什么?

    贾蔷更是提起酒壶给贾环斟酒,笑呵呵的道:“环叔,昨儿宝二叔在族学里豪言,说今年要是童生试,他定要连过三关,取一个秀才回来。”

    贾琏微微一笑。他是持中的立场。贾蓉则是不加掩饰的晒笑道:“宝二叔说笑了罢。秀才有那么容易取中?大宗师又不是我们家的。”

    贾环摆摆手,他不屑于用言语去嘲笑贾宝玉,对贾蔷道:“今年是乡试年。你管理大观园里的戏班子不要太上心,没事翻翻书,跟着骆先生多结交士林的朋友,明年二月下场试一试。”

    他早就许贾蔷一个秀才功名。但是,当前的形式下,并非帮贾蔷搞舞弊的好时机。

    贾蔷讪讪的一笑,又喜上眉梢,“环叔…,我听你的,一定认真读书。”

    贾环笑着摇头。没接话茬。贾蔷和龄官的事又不是什么秘密。他心里有数。

    再一起吃了一杯酒,贾环环视四人,说明请几人吃饭的缘由,道:“我前儿听芸哥儿说琏二哥派了贾芹管理家庙的和尚、尼姑。贾芹这个人我是知道的。办不成事。要撤下来。

    我们家里,传承至今,已经是百年世族。族中的子弟、家里的奴仆难免有一些害群之马,有几个不孝子弟,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之辈。我这段时间没什么事,把你们找来,是和你们说一声:要好好的清理门户、整顿这股歪风邪气。”

    贾环话说的很平稳,仿佛家常闲话。但是,贾琏、贾蓉、贾蔷、贾芸都是心中一凛。用环叔的话来说:要搞整风运动了。

    贾琏给贾环批评的有点灰头灰脸,冷着脸喝酒,不置可否。自贾环会试之后,他和贾环的关系就有点裂痕。

    贾蓉、贾蔷则是积极回应,“行,环叔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上一回,贾府的大清洗,发生在赖家倒台之后。此后,贾府里的奴仆再没有所谓的赖大爷这样的称呼。主子是主子,奴才是奴才。贾蓉知道这是增加自己的话语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