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话-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敬神色淡然,“熙熙为名来,攘攘为利去。看似如此,但众多学子中不乏有造福天下百姓之人,黄公子,名乏,此乏有入俗又不俗之意,乏字,泛字无水,虽是平凡,却不平庸。”

    黄乏面露浅笑,抱拳道:“听你一说,倒颇有一翻新意,哈哈……外头的众学子都忙着打点应酬,为何二位还在潜心苦读。”

    赵小舅自嘲道:“外头太吵了,只想清静地读会书。”

    黄乏有些不好意思,“如此说来,倒是在下打扰了。”

    赵小舅道:“无妨,若真是做学问的,我们倒愿意与他结为朋友。”

    三个接下来的日子,倒真在一处谈天说地。

    赵四公子早前赵敬还愿与他住,后来索性与赵小舅共挤一屋,就算出门也是一道。

    虽是叔侄,可因年纪悬殊不大,倒更像兄弟和朋友般亲厚。

    早有徽郡的人听说赵敬原是徽郡解元,下帖邀他参加诗词会等,赵敬也去了两回,便觉得有些乏味,又不想留下书法招人嫉恨,故意用左手写字,写得寻常普通。(未完待续。。)

第262章 中三元

    ps:  ps:一直以来浣浣都在埋头苦码,如果对该文与新文有什么期待,敬请留言哦。

    转眼间就到了三月初五春闱大考,一大早就备好了几日的吃食,带着吃食进了贡院。

    三月二十三日一放榜,只见会试头名醒目地写着“赵敬”,不等赵家的小厮瞧个明白,就听有人惊叫着:“我中头名了,我中头名了,哈哈……”扭头看时,却是一个带着滇郡口音的书生,话一说完,抱着他身边相熟的人就跳起来。

    又有人惊呼一声:“快看,今年的榜奇了,竟有两个赵敬,有两个赵敬,两个都榜上有名。”

    有人道:“滇郡赵敬……我看不像中头榜,要说是徽郡赵敬我还信。”

    很快整个京城都知道,出了两个赵敬,一个是头名,一个是四百多名。

    早前欢呼的那人,此刻却冷静了下来,“徽郡还有个赵敬?”

    “是呢,听说是个神童,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可是去岁秋闱的解元。”

    而赵小舅也是榜上有名,中了个第十三名的好成绩。

    因要殿试后再定头榜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赵三站在人群里,焦急地看着,他还没瞧到名字,倒是听到赵家的小厮惊呼:“三少爷,有你呢,有你的名字,在三榜上。”

    赵三有些闷闷地移到三榜前,他不是在全天下最好的书院读书的么?怎的还考不过两个死读书的,赵敬是打小天资聪颖,可是他连赵小舅都没考过,赵小舅是个书呆子,标准的书呆子……

    差一点,他连三榜都落榜了。竟是在末位,倒数第十九个。

    小厮一路快跑回了客栈,给赵小舅、赵敬抱喜。

    赵敬却先问道:“黄兄可上榜了,黄兄的才学过人。”

    小厮道:“上榜了,上榜了,小的瞧得真真的。黄公子在第五名。”

    黄乏面带异色,“本……本人……考了个第五名?”差点就说错了,真没想到,他弄了名籍,居然考了个第五名。

    一边的随从抱拳道:“恭喜爷!”

    赵小舅面露敬重:“黄兄才学不俗,可喜可贺!”

    黄乏问道:“你家五老爷、五爷考了多少名?”

    小厮挠着头,“五老爷考了第十三名,只是那榜上有两个赵敬,不知道五爷中的是头名还是四百多名……”

    赵小舅道:“那定是头名了。阿敬的学问原比我做得好,怎会比我考得差,再说他的书法极好。”

    黄乏大笑起来,笑声朗朗,久久回荡在空中,这许是连他自己也想到的吧,他竟中了第五名,第五名……还以为他必是前三的。

    赵敬心头却犯了狐疑。怎会有两个赵敬,通常这个时候。不是该写注籍贯的么,这样就不会弄错了。

    客栈外头传来一阵锣鼓声:“徽郡贡生赵敬,恭喜高中会试头名!快接捷报了!”

    赵敬出了客栈,听了这话,心方才落定,又令小厮备了赏钱。

    一时间。徽郡六安赵敬连两元的消息就传开了,人们不仅要猜,他能否在三月二十五日的金殿上再中头魁。

    隔日,榜上有名者陆续入宫参加殿试。

    这次的考官乃是当今皇帝,翰林院几位学士也会当场监考。

    赵敬与赵小舅却意外地发现。黄乏竟不见了。

    他是第五名,按理应在其列,此人的才学过人,这个时候缺考,会让人觉得遗憾,说不准就点为三甲。

    而此刻,黄乏却跪在太极殿,正与皇帝请罪:“父皇,儿臣常听人说,皇子不如民间读书人,只是想知道自己到底如何?所以……便设法弄了个名籍,化名黄乏下场赶考……”

    皇帝还真没想到,这次他竟考出了这等不俗的成绩。

    气么?

    也不气。

    这证明他的儿子够优秀。

    “二皇儿,你着实太胡闹了。”

    “请父皇治罪!”

    皇帝厉声道:“当然要治罪,若在殿试考出好成绩,朕便恕你胡闹之罪,倘若不然……就给朕滚回冀州去。”

    “是。”冀王磕头应声。

    皇帝倒颇是期待,这次会有何不寻常,连他的儿子都下场赶考了,这是不是说,冀王的才学不俗。

    这么多年,他把冀王丢到冀州再没过问,他是不是得重新审视这个儿子。

    黄乏从外头进来,赵小舅担心地道:“黄兄,你去哪儿了,这可是在宫里,莫要乱走。”

    他抱拳道:“我尿急方便了一下。”

    然,大总管看着进来的黄乏坐下时,面露惊色。

    赵敬则微微敛额,大总管莫不是认识黄乏。

    黄乏,黄与皇同音,乏,一之也,皇一子,不会是大皇子,大皇子早夭,那这黄一子到底是皇帝的哪个儿子。

    罢了,人家愿意与百姓一样来赶考,且考出了好成绩,说明此人不俗。

    翰林院掌院学士道:“时辰将至,各考生坐好,考题时间为一个半辰,请皇上赐题。”

    宫里在殿试,宫外已经汇聚了许多瞧热闹的人,都想知道这回是谁点为三甲。

    眼瞧着时辰就要到了。

    通常殿试后,名次会有变动,有的会议考得好的,殿试后就未必考得。会试头名,就未必会在殿试里还是头名,这连中三元的传说,大周立国以来,也只有一人,这人还是百年前的人。

    而宫中,翰林院学士、丞相等正在阅卷,又挑答得好的呈给皇帝过目,皇帝看到“黄乏”的答题时,特意细细地看了一遍,颔首道:“不错,颇有见地。”

    考官将这试题特意搁到一边。

    皇帝看着手里这一纸好看的字体,虽朝廷规矩所有参考字体统一为行楷,但各人却各有风格。能写得这么好的行楷,皇帝这一生见到的很少,“这字不错。”

    翰林院大学士道:“字好,文章也做得好。”

    皇帝最先欣赏的还是这字,末了,才看到一边的名字“赵敬”。让他记住这名字的是考官禀报,今年出了两个赵敬,一个是徽郡六安人氏,另一个是滇郡人氏。

    细细从头看起,言辞得当,大气中又不失沉稳,反复再读,更让人回味无穷,这次殿试的题目是《国之大祸》。到底什么才是一国之祸。

    皇帝连看了两遍,竟有些爱不释手,“点赵敬为状元,朕要给他赐名,就叫赵文敬吧,将他与滇郡赵敬区分开来。”

    有考官喜道:“圣上,有你赐名,这可是他三生有幸。”

    翰林院掌院学士面露深色。抱拳道:“皇上,微臣以为。此人学识过人,却不应把他推到高位……”

    高位?

    皇帝冷声道:“朕听闻,他的未婚妻被人所夺。”

    赵敬因与周淑妃娘家侄儿有夺妻之恨,而翰林院掌院学士是三皇子的人。

    一文一武,两人之间却是对头。

    这样好,有利于牵制周八。

    掌院学士要阻。他偏点赵文敬为状元,不仅要点,还要破格使用、提拔,刚才他在龙座上瞧见了,赵文敬容貌不俗。风姿卓越。

    状元的人选定了,皇帝又看了旁的答卷。

    最后还有三人:黄乏、鲁郡冯熙仁、苏郡孟春林。

    黄乏的答题也甚好,很合皇帝的意,至少比孟春林更好些,但他不能点黄乏为三甲,要是黄乏中了三甲,那他的身份就会曝露。

    此意一定,皇帝拿笔勾了冯熙仁、孟春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