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继续笑着吩咐。

    “某二人但凭主公差遣!”章溢和宋克双双站起,带着几分醉意回应。

    “二位请坐!今日天色尚早,咱们不妨再多喝几杯!”朱重九笑了笑,再度举起酒盏。

    无缘收刘基于帐下,至少还收到了章溢和宋克。这数个时辰口水,倒也没白浪费。虽说章、宋二人,在他的记忆中没什么印象。但任何人的成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谁能保证给了章、宋两人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将来的成就依然还会小于刘基。

    “主公,刘师弟他,他只是眼界窄了些。没,没,以前没看到过咱们的工坊,绝对,绝对不是故意为生事而来!”施耐庵快速举着酒盏站了起身,红着脸替刘伯温赔罪。无论如何,他终究是刘伯温的师兄,做师弟的行事莽撞,他这个师兄难辞其咎。

    “我知道,子安不必担心!”朱重九笑了笑,用酒盏与施耐庵相碰,“朱某不生气令师弟今天的作为。相反,令师弟的话,倒是颇能发人深醒。”

    这是一句大实话。以朱重九现在的能力,可以一眼看出,刘基并非是某个诸侯的说客。放眼天下,也没几个诸侯敢公开派人来扬州捣乱。但刘基今天的表现,却令朱重九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前在淮扬三地所推行的东西,已经引发了士绅阶层整体的警觉。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便会有更多的刘基站出来,想方设法要将淮扬地区的工业化建设,扼杀在萌芽状态,甚至为此不惜主动去与蒙元朝廷那边勾结。

    但是,以目前的能力和财力,朱重九却找不出任何有效手段,去缓和双方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今天他听了刘基那番话之后,不想再做任何回答的原因。大工业化生产,与士绅们所秉持的农业社会等级秩序,有着根本无法调和的矛盾。他朱重九即便说碎了嘴皮子,做再多的让步,也一样是徒劳无功。

    如果朱大鹏的历史老师死得不那么早的话,也许他就会惊诧的发现,不止是他一个人,遇到了眼前这个难题。最终解决方案,却出奇的一致。

    另一个时空里,华夏大陆地区,是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彻底打碎了农业社会的原有秩序。而撤离到海岛上的另外一个政权,居然也在军队的支持下,进行了“耕者有其田”和“减租减息”。至于大洋彼岸的那个民主国家楷模,则是通过一场血腥无比的南北战争,碾碎了所有阻力。胜利者在失败者的城市里,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而失败者,则通过一本又一本的文学作品,持续不断地控诉胜利者的暴行。(注1)。。。。。。。

    “主公请恕彦端贪心!”正惆怅地想着,耳畔却又传来施耐庵略带紧张的声音,“师弟之才,的确胜彦端十倍。今日虽然一时莽撞,做出了很多失礼的事情。可如果他以后能自己醒悟过来,也许。。。。。。”

    “他不是想开个书院么,那刚好在你学政衙门的管辖范围之内,你自己酌情处理就是,不必向我请示!”朱重九想了想,有些促狭地回应。“资金方面,不妨给得充裕一点儿。以青田先生的品行,谅也不会将它用到不该用的地方!”

    你刘伯温不是声称要去传承师门绝学么?那朱某就成全你!要钱给钱,要地盘给地盘。哪怕你刘伯温本人再不愿意跟朱某合作,你教出来的学生,却都是淮扬子弟。日后,依旧会进入淮扬大总管府和淮扬商号效力,最终还是没逃出朱某人的手心。

    “如此,就多谢大总管宽宏!”施耐庵愣了愣,拱手向朱重九道谢。

    这在他眼里,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刘伯温将来还有进入大总管幕府的机会。而他们师兄弟两个,日后也不至于为了各自的主公,相见于沙场。

    “也没什么宽宏不宽宏的。他有话能当面说出来,总比憋在肚子里,然后暗中生事为好!”朱重九又摆了摆手,喟然回应。跟刘基等人吃饭,可比跟黄老歪、焦玉等人研究新产品耗神多了。后者虽然也很累,但每当有新工艺和新产品出来,都会令他从心灵到身体都觉得无比地满足。而跟手下官员们吃饭,却每一次,都让他感觉形神俱疲。

    “主公,章某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见朱重九的确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会因言而罪人。章溢站起来,试探着问道。

    “说吧!不必这么客气!”朱重九将头转向他,笑着鼓励。

    “伯温,伯温刚才最后那几句,其实,其实并非没有道理。”章溢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头不要低下,“溢观主公这边,处处都生机勃勃。然观其纲纪秩序,却又如同雾里看花。主公欲谋百世之业,总得有个章程为好。如此,溢等在做事之时,也能自觉遵从。不至于违了主公本意!”

    这话,基本意思与刘基先前那些一样,态度,却缓和了许多。不强求朱重九遵从儒学道统,但希望朱重九能拿出个固定章程来,以便成为新秩序的总纲。让后世在继承时,有所凭依。

    朱重九听了,先是眉头轻皱,然后忍不住摇头而笑。大意了,自己还是大意了。只看到了章溢愿意加入大总管府效力的表象,却忘了此人和刘伯温一样,也是受了几十年儒学熏陶,不知不觉地,就会从本能出发,去遵从心目中的“天理”。

    “三益是否也想说,正因为采纳了董仲舒之策,才确立了大汉的四百余年传承?!”慢慢收起笑容,朱重九看着章溢的眼睛,轻声问道。

    “不敢完全归功于董圣!”章溢想了想,认真地点头,“但至少董圣于其中居功至伟!”

    “那大唐呢?”朱重九点点头,继续追问。

    “大唐立国之初,曾修《五经正义》。《唐律疏议》中,亦曾明言,士庶不同。士人若有罪,则受“议请”之庇。”章溢非常博学,立刻引经据典给出了回应。

    “这?”朱重九犹豫着,将目光转向逯鲲。后者立刻低声解释,“唐律,名位不同,礼亦异教。凡贵戚、官员、士子犯错,有议、请、减、赎、当、免,六权。而奴婢,部曲,官户,杂户则严惩不贷。”

    “大宋立国之初,则定立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策。所以南渡之后,依旧有一百五十余年国祚!”见禄鲲也有给自己帮腔的意思,章溢胆子更大,迅速补充。“而蒙元虽然残暴粗鄙,对乡绅、望族,却是优渥有加!从没有直接从乡绅头上征收赋税的先例!”

    “如此说来,是朱某人特立独行了?”朱重九大笑,摇着头反问。

    “溢不敢!溢只期盼,主公能以史为鉴!”章溢拱了拱手,很谦卑地回应。他与刘基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一致之处。但二人的最大不同是,刘基想现在就试图强行说服朱重九,让后者改变策略。而他,却希望能通过进谏、潜移默化等方式,慢慢将自家主公拉回至正确道路上来。

    “好一个以史为鉴!”朱重九继续冷笑,一边笑,一边轻轻摇头,“三益,我记得儒家是立志于复三代之治的吧?推崇的也是复古和周礼!”

    “主公所言甚是!”章溢想了想,点头回应。

    “那三代之时,可有孔圣和董圣?”朱重九立刻笑着接过他的话头,大声追问。

    “这。。。。。?”这回,轮到章溢发傻了。三代之治还在夏商之前,怎么可能有孔夫子和董仲舒?怎么可能去遵从儒学的观点?

    “大周的国运,据说有八百余年,然否?”朱重九却不给他更多的思考时间,继续笑着追问。

    “自武王伐纣,到文君入秦,有七百九十余年!”明知道话题开始朝自己期待的反方向发展,章溢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如实回应。

    “那大周之时,可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重九的下一个问题,如同利刀一般,直刺章溢等人心底。

    “这,这。。。。。”章溢一时语塞,额头上汗珠滚滚。西周之时,孔夫子没有出生。而放眼春秋战国,竟没有一个国家,因为采用了儒学理念而兴。孔圣人空负盖世盛名,却走到哪都无法将自己的理论推广出去,走到哪都不怎么受待见。

    “事易备变,上古竞于道德,无须儒家之言,文教自兴。而后世则竞于智谋和气力,是以儒家应运而生!”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的刘基忽然从桌子上抬起头,大声补充了一句。

    “好一句事易则备变!”朱重九用力鼓掌,这句话,他不久前刚跟胡大海说过,还被对方认真地纠正了一回,所以印象极深,“此语,出于韩非子吧。他可是法家宗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