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那就是欧洲距离太远了,所以每次军火买卖都有一个漫长的交易期。这个问题,必须给以解决,那么该怎么解决呢?

    陈燮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建议:“欧洲距离太远了,我个人认为,大明应该在印度有一个立足点,这应该作为谈判的一部分内容来商议。军火从大明运到印度,再有你们运往欧洲,行程上将大大的缩小。时间就是财富,我觉得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不是这样么?”

    奈特对陈燮的无耻程度,早就有了充分的认知,对他提出的条件,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很简单,现在的欧洲不是荷兰人一家的,葡萄牙人在那,西班牙人也在那,英国也在那,大家都占了一些地方,谁都奈何不得谁,只能保持默契。都是来发财的,打打杀杀的就没意思了。现在陈燮提出这个要求,对于奈特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作为一个颇具远见的军事家,奈特对陈燮的这个要求,还是有很深的担忧。归根到底还是荷兰太小了,大明太大了,甚至什么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加起来,绑一块都没有大明大,人口更是没法比。大明到印度去插一杠子这种事情,你说没担心那肯定是假话。尤其这样一个海上的强国,军事上尤其先进的国家。

    “阁下,我认为应该将维持整个东南亚和平的状态这一条,写进我们的谈判和约内。”奈特觉得需要一到保险,所以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陈燮答应的很干脆,似乎他就没打算在印度发展似得回答:“很好,我认为这个建议很中肯。这样吧,三十年和平期,足够了吧?”

    奈特觉得很有诚意,实际上陈燮也是有心无力,大明的情况并没有外人看的那么好。内部的保守势力还是非常强大。陈燮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不但要对外扩张,还要跟大明内部的保守势力作斗争。怎么斗争?当然是以工业化的革命性变革,来推动大明的前进。

    现在的陈燮,还不到四十岁,面貌上看起来还是跟以前差不多。到底能活多久,陈燮自己都不知道。来到这个时代十七年了,陈燮辛辛苦苦才做到这个地步。当然了,前面肯定比后面难的。现在的大明,在江南、山东、辽东这三个省,你要不让商人挣钱,人家真的能弄死你。再想封海的人,就是跟整个大明沿海的省份作对了。

    “很好,看来接下来我们可以谈谈价钱和数量的关系了。”奈特心里松了一口气,三十年啊,足够了。陈燮也很满意,三十年啊,足够他消化掉南洋和澳大利亚,顺手在印度扎根,缅甸也有时间去纳入囊中了。现在唯一的问题,还是人口,尤其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人口。(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二章日本变局的祸根

    第六百一十二章日本变局的祸根

    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导致了大批欧洲人逃离,美洲无疑是首选。其次因为一些宣传,相当一部分愿意冒险欧洲人,拖家带口的来到了亚洲。这也是兴海城最近一年多,欧洲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其中主要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商船带来的人口,原因是在兴海城这个地方,有手艺的欧洲人很受欢迎,尤其是造船方面的手艺人,介绍一个人去船厂工作,厂方会给一笔不菲的报酬。

    所以很多欧洲商人,从欧洲过来的时候,都会忽悠一些因为战争逃难的手艺人,把他们带到这里来,收一笔介绍费,然后甚至都不用去大明那么远,就在兴海城就能通过船厂的关系,直接这里就采购到想要的货物,价格上或许会高一点,但是每年能多跑一趟来回。

    来到兴海城的欧洲人,很快就发现这里确实很不错,因为要对土著开战,军方招募了很多欧洲人,给的待遇也很高。至少比在欧洲打三十年战争的待遇要高的多了。打土著还不太费劲,雇佣兵这活很多人抢着干。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军队中服役三年以上,就能成为大明兴海城的公民。公民是什么,大家都不懂,但是不妨碍欧洲人为了银子卖命。

    陈燮和奈特之间的私下交流,进行的颇为顺利。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大明向荷兰王国出手“新式”的燧发滑膛枪和三、六磅炮,步枪的价格以大明联合银行发行的银币为基准,每一杆步枪的售价为三十个银币,火炮的价格则为五百银币一门。实际上这个火炮的买卖,肯定是一锤子买卖。这一点陈燮心里很明白。欧洲已经有能力仿制这两种火炮,就看他们能不能想到青铜作为材料了。当然了,这也可能成为一个坑,就是欧洲人看见大明用钢铁来制造这两种轻便的步兵炮之后,一头扎进来,一门心思想解决里面的材料技术问题。那就有的折腾了。摒弃了欧洲青铜炮的传统,陈燮就呵呵呵了。

    因为距离的关系,第一批步枪的数量比较大,一共是五千杆,火炮的数量不大,只有各三十门。对此陈燮并不在意,因为他还有潜在的买家。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站在荷兰对立面的国家,对军火的需求也不小。

    最后定下的交货日期为年底。估计那会谈判也该结束了。其实陈燮在兴海城囤积了大量的军火,完全可以立刻就交货,无非就是不愿意这么做,想抻着对方的胃口而已。

    谈判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两边的代表们,在“友好”的气氛下,进行的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尤其是在加里曼群岛的问题上,双方的争议非常激烈。荷兰人要求是整个加里曼作为他们殖民点。兴海城方面的代表则笑而不语,表示这就没法谈下去了。其他的都好商量。涉及到这个问题,一准不欢而散。就这么拉锯了下来,一个月后,双方再次坐下来的时候,互相修改了一些条件,做了一些让步。还是无法达成一致。

    这个时候的京师,朱由检接到了来自陈燮的回信,里面的内容很直接:德川家光者,日本之曹操、王莽也。日本越乱,对大明就越有好处。既然求封。何乐不为?

    陈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这个德川家光需要一个大义的名分,就是大明的册封。有了这个册封,他在政治地位上就可以跟天皇抗衡了。至少跟日本的民众,有一个解释了,我是大明帝国皇帝册封的什么什么。天皇呢,你有册封么?你说你是万世一系的日本统治者,我怎么没看出来啊?你这么牛逼,你家的天照大神怎么不知道?

    反正就是这个意思,陈燮可以肯定,只要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册封,德川家光肯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这个大将军的政治地位不下于天皇,并且成为一个礼法上都能说的过去的东西。只要日本人能接受一个大明册封的什么王或者什么将军,他就能有理由把天皇的合法地位淡化,再不济也能混个大家差不多。不能取而代之,一字并肩王是可以期盼的。

    德川家光能生出这样的野望,也多亏了陈燮对日本的“惩罚”。现在的日本武士阶层,确实存在一种风气,那就是向大明学习,向大明靠拢。从隋唐开始,日本就以学习中国为时尚。宋朝的时候,直接变态到把女人送到中国去借种。

    有一段时间,大明显得很弱,才有了所谓的倭寇和丰臣秀吉的侵略朝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明把舰队开到日本来了,整个日本的都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大明跟过去的认知不一样了,以前书上说什么大明太祖设日本为不征之国,这都没用了。日本使团出访大明,整个日本都很重视。天皇下面的公卿,甚至因为德川家光甩开天皇自己组团的事情,到处去私下游说各路藩。目的就是要否定德川家光的“正义”性,甚至还有自己组团走一趟的意思。只是因为天皇太苦逼了,拿不出这么一份旅费和朝贡的本钱,这才要各路藩的支持。

    有没有人支持天皇呢?有,长州藩和萨摩藩就支持。为什么?很简单,利益。萨摩藩的长崎贸易港,被德川家光攫取了利益,当然很不爽了。长州藩从来都是彪悍见长,上洛这种事情,谁不想啊?于是呢,这就搞不好了。万一大明支持天皇呢?那么,很多事情不就有转机了么?日本是不是就此能搭上大明的船,走出这个狭小的海岛,打出另外一片天地呢?

    这些都是日本有识之士的想法了,德川家光是不会这么想的。作为既得利益者,最担心的就是政局的不稳定。所以他才不惜一切代价,一面采购军火武装军队,一面派人去大明跪求册封。对陈燮的一些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也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