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火武装军队,一面派人去大明跪求册封。对陈燮的一些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也都能答应就答应下来。

    有了陈燮的回信,朱由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日本的死活他才不关心呢。第二天就召见了酒井忠胜等使团代表,表示愿意册封德川家光,但是册封一个什么名号为好呢?

    一直在驿馆里等着的日本使团,其实是很着急的,三天两头的去拜求这个,拜求那个。带来的一点银子,都送的七七八八了。眼看都过去两个多月了,这还没见着皇帝,难道说事情有变。答应的亲自接见呢?

    所以接到了通知来拜见的时候,整个日本使团都乐疯了。但是随后更大的喜讯又来了,就是问他们,想要什么名号?幸福来的很突然,不幸来的更突然。激动过分的酒井忠胜,直接晕倒在地,中风了。御医出手,总算是保住了一条命,这个事情又拖了一段时间。

    最后还是朱由检觉得日本使团住的太久了,免费的饭菜不能总吃啊。干脆,下了一道圣旨给日本使团,册封德川家光为日本大统领。也不说什么权利和责任,就是这么一个封号,你们自己回去发挥吧。

    倒霉的日本使团,就此抬着还在恢复期的酒井忠胜回到了日本。这一下消息传开后,整个日本就不好了。尤其是各路藩,心里有想法的,觉得这事情不对啊。以前大家都有上洛的机会,现在你丫的扛回来一个大明册封的名号,这不是断了大家的进步之路么?

    实际上日本江户幕府存在二百多年,也不是偶然的,尤其历史必然。但是历史不是被改变了么?大明的入侵,给日本上下带来的震动。大量日本国民涌向大明的辽东、南洋,寻找新生活,这对日本来说,影响可谓巨大。

    可以说,一个大明的册封,埋下了日本变局的祸根。一群打算学习大明的藩,凑在一起,觉得要干掉这个德川家光的统治,就必须有个大义的名号。不推翻幕府的话,日本就不会有什么进步和发展。于是天皇被大家想起来了,口号就叫“尊王锄奸”。

    本来有人提出,叫“尊王攘明”,但是聪明人很多,立刻提醒大家,不要扯上大明。人家是来算账的,要不是因为幕府的商人代表打算毁约,导致的纠纷,人家跑你这穷地方来要个租借作甚?不就是为了买卖好做么?

    以长洲、萨摩两个藩为首的日本各路藩,开始了反对幕府,恢复天皇的军事行动的准备。这个事情呢,肯定绕不过大明。所以,这边也派人去找苏皓宸了。哭诉幕府如何如何,天皇如何如何,反正德川家光就是个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苏皓宸哪里会关心日本人民的死活啊,也没有说是还是不是,总之就是装傻。嗯嗯啊啊的,也没一个明确的答复。打发了反幕府联盟的人后,立刻给陈燮写信,询问怎么办。

    陈燮回信,两边都帮,挣钱要紧,最要紧的是,幕府不能倒。(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不是没远见

    第六百一十三章不是没远见

    欧洲国家的殖民者和陈燮这个“殖民者”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为了眼前利益,后者是为了将来的利益。你不能说欧洲殖民者因此而目光短浅,有的事情他们未必看不见,但是解决不了。原因很简单,国家太小,人口太少,这几乎是欧洲国家的通病了。

    就拿后来的英国来说吧,世界霸主,很牛叉。但是英国只能解决海上的问题,稍稍深入一点大陆,英国就得抓瞎。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独立战争,就已经暴露了英国这个弱点。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堂堂世界头号列强,因为自身根骨的缺陷,被现实必成了一根搅屎棍,挖空心思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你还不能说他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实际上这个思路在任何时候都是明智的选择。

    陈燮也做到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但是他来到南洋的目的不一样,别人是来暂居的,他带着人来是永久性定居的,就没打算再走了。这样一来,一些矛盾就不可调和了。仗着大明人口上的优势,陈燮能做到永久性的占据这片土地,这是欧洲人做不到的事情。荷兰人甚至一度都没能把兰芳共和国怎么样。说到底还是一个小国的悲哀,人口大国就没这个烦恼。大明经历了一连串的灾荒和内战之后,人口锐减,即便如此,也有一个多亿的人口。

    人多了是麻烦,人少了麻烦更大。现在的大明内阁,就面临着西北各省人口稀少的麻烦。崇祯二年到十六年,整整十四年的战争,从最初的小股流贼到后来席卷中原的几十万甚至总数百万的规模,造成大明长江以北的人口锐减。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面对各省巡抚的奏报,内阁只好跟皇帝说,然后大家一起开会研究。

    办法有么?有!明朝建国之初,人口比现在少的多。靖难之后,北地各省也出现大面积的缺人口。朱元璋和朱棣是怎么解决的?很简单,移民。

    同样是移民。现在的移民跟以前的移民又不一样了,不管是朱元璋和朱棣,首先有一套高效率的执政团队,其次是有集中财力办事的权利,最后是一个相对廉洁的吏治环境。

    这三样东西,朱由检可都没有啊。他倒是想有,可惜大明政坛经历了百余年的松弛和涣散,想重新提振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还有就是贪腐的问题,各路御史以前是很积极的弹劾地方。现在则不然了,基本上你都看不到御史弹劾地方官员。真实的地方情况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在在座的诸位心里都很清楚,就拿赈济灾民来说吧,银子没出京城呢,就少了三成。京师尚且如此,何况下面?拨出去的款子,最终能有一成进灾民的嘴里,那就是比较认真办事的。能有三成。地方百姓就算遇见海瑞再世了。这也就是以前登州营在河南和江北,为何被御史频频弹劾的原因。你们不走,我们怎么贪?

    现在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解决的,朱由检心里只能默默的叹息,这是要花大价钱却未必能把事情办的妥当的节奏。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想着脸色一沉道:“可效太祖、成祖故技,自江西、湖广等地,移民往北,户部准备款子,内阁拟条陈。锦衣卫、东厂负责监察,但有不能实心用事之吏,直接拿下,充军发配。”这就是很给大家面子了,以前都是杀杀杀!甚至都不提什么贪腐了,就说你把事情给我办好的话。

    皇帝做了一些让步,这还不够,杨廷麟站出来道:“陛下,户部无银可拨。”什么意思?户部没钱,真的没钱么?真的没钱。这几年一直在打仗,银子花的跟流水似得。就算有了海关和商业税的进项,赈济要银子,打仗要银子,花起来不要太快。

    真要挤一挤,咬咬牙,户部也能拿出一点银子来。但是外廷是做不到虐待自己,反而让皇帝过的滋润这种事情。所以呢,这个事情就算是外廷有银子,也要皇帝出点血的,何况现在就没银子,每一笔银子都有去处。少了谁的那份,都得跟户部较劲。

    朱由检的心情立刻就变得异常的恶劣,攒点银子容易么?当即便把脸板着道:“朕的新军,百废待兴,拱卫京师的骁骑,也是朕的内库拨发费用。朕已经很体谅户部了,为何户部就不能体谅一下朕?”

    杨廷麟这个时候必须为了天下官员的利益说话,硬着头皮也要顶着行将愤怒的朱由检回答:“陛下,臣所谓者,非一家之事。天下,乃是陛下之天下。”这话绝对是政治正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天下皆知的道理,这个时候拿出来说,一点都没问题。再说了,天下的那么多官员,谁肯为了朝廷的事情掏腰包,也只能为难皇帝了。

    朱由检知道自己必须掏这个银子,但是他心里非常的不爽,一咬牙决定今天就不给他们面子了,站起来拂袖道:“那就让各省督抚自己想法子,朕也变不出银子来。”强忍怒火,朱由检走了,这次朝议不欢而散。

    回到后宫,朱由检看见周皇后来迎接,脸色更加的不好看了。外廷没好事,后宫也不消停。老岳父周奎,最近铁了心要做大海上的生意,不能入股皇家船队,就在别的地方做文章。他要买船自己搞船队,但是去的太晚了,几个能造海船的船厂,订单都排到两年后了。

    周奎没招了,只好来求女儿,让周皇后出面去求皇帝。好歹从皇家船队匀一条船给他跑运输,不然看着别人大把挣银子,心如刀割啊!尤其是那些内阁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