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朱由检都看不到,朱慈烺也看不到。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朱由检又道:“礼部拟一个条陈,内阁票拟之后,交司礼监披红。从即日起,陈燮为大明兴海公。朕,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还请诸位爱卿理解。”

    这一次没人说半个“不”字,整齐的大礼参拜:“陛下圣明!”可以这么说,大臣们都很清楚,朱由检这一手玩的叫一个漂亮!一举解决了大明最大的隐患——陈燮!国公,大明人臣的极致了,至少现在是极致。你儿子则是封王!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陈燮现在是国公,在南洋那片地方,他跟王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没有称王立国的国王罢了。

    现在有了这个承诺,陈燮就是大明的臣子,怎么都不会改变这个定性。如果他在闹腾,那就是谋逆。那就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这是大义和名分,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至少这帮臣子,就是这么想的。陈燮不想与天下为敌,就必然接受这个承诺。

    历史学家称,这一举动,奠定了大明未来五百年的基业,甚至是更久,那就是后来的历史学家该总结的事情了。

    崇祯十八年夏,一支舰队在大沽口停泊,在此,陈燮换船沿着海河入天津,这一路虽然辛苦,但是心情很好。困扰陈燮多时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这一次陈燮回来,可以甩开膀子在大明掀起一股工业化的浪潮了。

    南洋的大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了,总督林雅坐镇兴海城,源源不断的财富变成强大的军队后盾。计划是五年之内,向南洋移民五百万,其中日裔一百万,华裔四万万。人口从哪里来呢?两广、福建、浙江这些省份,人口还是比较密集的。尤其是福建这个地方,女孩子生下来都要溺死的,为啥?养不活啊!

    具体到如何执行,那就是流放和人口买卖相结合,管他合法不合法,先把人弄去再说。还有一个人口来源,就是欧洲。相比之下,欧洲人有更强烈的海洋意识,在兴海城这个地方,对欧洲人而言,无疑是个好地方,这里没有太强烈的歧视。大明人,还是比较温和的。成为这里的公民后,就会受法律的保护。

    陈燮离开南洋之前,一支强大的舰队远征印度,这支舰队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吓唬人的。顺便呢,在印度的孟买抢一个地方,然后转向缅甸,在仰光海岸登陆。印度的情况太复杂,那就先占了缅甸吧。陈燮还许了个愿,谁要是能征服缅甸,就是大明的贵族中的一员。

    这话不是乱说的,是接到了皇帝的圣旨才说的。兴海城的贵族跟大明的贵族,那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安排好一切之后,陈燮才往回赶,这一路都没有在华亭多呆,简单的看看女人们抱来的孩子,顺便给郑妥娘和叶纤云生的儿子取了陈拱、陈柱的名字。

    船到天津登岸,等在码头上的是一脸风霜的王贲,这位虎将,在过去的日子里,深入漠北的不毛之地,将漠北不服的蒙古人和女真残部击败后,迫使他们臣服。就在年初,王贲自漠北班师,回到京师后,蒙古诸位王爷,跪在了京师的永定门外。朱由检在城门上,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后,册封王贲为塞北候,册封常时仁为辽东候。都是所谓的万户候了!

    随行的何显,倒是没有封爵,不过他现在的职务可不简单,京营都督。总领新军之事,权利大的很。一贯低调的何显,平时深居简出,陈燮北归,他才出来迎接。

    见到这两位,陈燮也颇为激动,上前使劲的拥抱了一下,呵呵笑道:“都出息了!”

    “没有公爷的栽培,哪有我们的今天。”王贲笑着回答,眼睛里泪水克制不住的涌出来。当初一个在国公府内的对手,现在也是侯爵了。当初跟着北上,怎么会想到有今天。可以说,大明来自北面的威胁,现在已经平定了。两大功臣都封爵了。朱由检兑现了承诺,陈燮也接受了他的安排,安心的回京师来面圣。

    “国公爷,奴婢在此等候多时了,给您请安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吴直,这会从后面冒出头来,曹化淳老了,皇帝放他回家养老,吴直顶了上来,主动放弃了东厂太监的位置。派他来迎接陈燮,也是一种皇帝的姿态。

    “吴公公,有心了,一向可好?”陈燮也客气的很,对于太监,他可没轻视过。这些人,成事的本事没有,坏事的本事绝对一流。

    “好好,托您的福,如今在司礼监坐了末把交椅。奴婢老了,您可是一点都没变啊。”吴直感慨不已,陈燮跟以前来说,真的没有太大的变化,看上去顶多就是三十岁的样子。

    一番寒暄之后,陈燮的车马沿着新修的通衢大道北上,这一路水泥道路,都是陈燮走后,朱由检从内帑里出资,在各地的商户主动捐助下修起来的道路。别说商户们钱多的没地方花,因为这条路修好之后,大明还要修从辽东到天津的路,这条路,则是分段收费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九章新貌

    第六百一十九章新貌

    沿着官道北上,运河上依旧有船帆点点,海运兴起之后,运河天津至通州段,反倒变得的兴旺了起来。官道上车流如龙,昔日荒凉的北直隶,短短两年就恢复了繁华甚至大大超过了以前。指着官道边一支停车让路的车队,吴直颇为感慨道:“这是来自辽东的车队,装的都是羊毛呢子、皮毛这一类轻便的货,重一点的都走水路。遥寄当年有人拿运河来说事,咱家就奇怪了,这运河离开了漕运,就此衰落了?如今看来,全是扯淡。货物从南京出发,走水路至瓜州,转入运河北上的,多了去了。还是要在于鼓励工商,就算收点商税,也是用在疏浚河道,修建管道上。阁部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太监进了司礼监,基本上就是人生最高的追求了。对这个机构,陈燮是很不喜欢的,但是皇帝肯定不会这么认为,至少朱由检不会。君权这个东西太过于敏感,不是哪个皇帝都有气魄放弃手里的权利。朱由检已经做了不少让步了,对外廷的控制已经不如开始那么严了。

    其实陈燮以为,皇帝只要管该管的事情就行了。比如吏治,这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稳固的大事,还有就是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再有就是军队,管好这几样,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惜,明朝这帮皇帝都是极端分子,要不就是怠工很彻底,要不就是什么都要管,什么权都要抓。而且这帮孙子都聪明,有偏才的真不少。什么木匠高手,什么修道能人。总之看看明朝这些中后期的皇帝,不务正业的好几个。

    兴海公回京。这一路上地方官府自然是要封路的,不过陈燮提前打了招呼,让在路边就行了,不要耽误了别人的营生。就这么着,一路到了广渠门,遥遥看见城门的时候。迎接的队伍出现了。别的国公当然是没这份待遇的,陈燮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内阁诸位大佬全部出动,周延儒站在最前面,拱手致意:“思华,你倒是一点都没变,不像我等,都老了。”说着还捋一下白胡子,周延儒真是老了,不过脸色很好。红光满面的。这个跟他的境遇有关,这一回主政内阁,受到内廷掣肘的地方少了很多。以前内阁掌握了披红权利,外廷的票拟进来被拖着不批的事情很多。现在不一样了,披红是有时限的,内阁送来的票拟,最多两天,必须给个说法。行不行。都得说明白。再牛逼的司礼监太监,遇见解决不了的事情。也只能上报到王承恩那里,然后再转皇帝定夺。

    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什么事情都能最快的速度解决,烦心的事情也少了。在一个就是朝廷的财政收入,从以前的年入四百万银圆。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万银圆。

    “现在的沿海各省,都在吵吵着要开海,浙江、两广,奏折都堆成山了。报给陛下,迟迟没有决断。思华。你这趟回来的很及时,要说服陛下,还得是你啊。”周延儒抓紧时间提这个事情,陈燮听了哭笑不得,这事情还要我去跟皇帝说?内阁大佬们,真能给我找事。

    “各省的奏报都是怎么说的?”陈燮不动声色,先问了一句,一遍继续跟其他人见面。周延儒也不嫌麻烦,跟在陈燮边上不紧不慢的继续道:“还能怎么说,列举开海的好处,让后奏请陛下核准呗。”陈燮陡然站住,笑道:“就这么做事,还指望我去跟陛下说?开海是嘴巴说说那么简单的么?船舶司的选址,稽查队的简历,基础建设的投入。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