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9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真是大方。一千条之外的步枪,价格可都不便宜,一百华元起步。而且这些军火,还都是换下来的二手货,堆在仓库里面,还要派专人维护。

    为了感谢帮助阿拉伯人民自由和解放的张广德大人,伊布拉欣拿出一张大发银行的本票,连个信封都没有,直接递过去:“一点辛苦费,您别嫌少。”张广德装模作样的推了推,扫了一眼数字,三十万华元,这老家伙还是比较会做人滴。

    “你这个人啊,都是朋友嘛,顺手帮忙的事情,搞的那么客气。”本票手下,又来一句:“以后不要这样,下不为例。”阿卜杜拉在心里说,“那是,下次三十万就搞不定您了,怎么也得按年来送,细水长流不是?”这三十万,可不是买枪的钱那么简单。军火这玩意,大明生产的最好,这都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这里不是北美,在大明本土想买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杆两杆的好说,上了十杆条子就会登门,搞清楚你这些枪买来是干啥的?

    大明人尚且如此,一个异族就更不要说了,还有一个问题,阿卜杜拉迟迟没有加入大明的户籍。这一点深受大明条子的诟病。现在还没有移民局,等到有移民局的时候,这种有钱人又不肯入籍大明的外族人,那是重点监督的对象。

    现在的阿卜杜拉,相当于拿了大明的绿卡,能够自由的在大明沿海行走做买卖。当然了,这个绿卡也不是那么好拿的。花费不多,但是你得有很多先决条件。当今世界,除非在北美那地界,加入大明的户籍比较容易,在大明本土,你想拿到绿卡都难。不过现在不叫绿卡,叫做“异族人口流动证”。要拿到这个证,前提是在大明有不下十万元的资产。否则提都不要提,你在华亭新区那种地方,连个码头区都出不去。

    就跟现代移民美帝一个套路,你有钱来投资,移民局大力欢迎。你要是单纯的想移民,又没钱又没本事,移民局正眼都不看你一下。如果移民那么容易,还有偷渡的什么事情?灯塔国又不是做善事的,收税那么高,怎么可能便宜那些单纯抱着移民过好日子的人。

    收了阿卜杜拉的好处,把人给打发了,没一会驻军后勤部门的人来了,也是一脸的讨好。军队创收工作不好做啊,眼下跟欧洲和奥斯曼在打仗,资敌这种事情是要杀头的。张广德就没这个顾忌了,他是来帮助阿拉伯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

    嗯,如果伊布拉欣识趣的话,也顺手帮助一下奥斯曼人民获得自由和解放。张广德很忙的,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到处给人帮忙。与军方创收人员达成分赃协议后,又接近了来自欧洲中部的德意志秘密代表。寻求光明和自由的人民全世界都有啊,德意志人民也在寻求光明和自由,比如帮助德意志人民建立一个普鲁士王国。

    当然了,现在这个工作还没什么头绪就是了,不过用点二手军火,给圣神罗马帝国添堵这种事,张广德是很乐意做的。欧洲这个地方,其实就算没有外人来搅和,没事也要互相打出狗脑子,现在张广德就是来做这跟搅屎棍的。(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五章

    第九百零五章

    冬天来了,法国松了一口气,这个季节的地中海地区,明显不适合作战。温暖多雨的冬天,对于行军打仗来说,实在是要命的事情。至于面对大西洋方向的海域,冬天来了就更让人放心了,动不动就是大雾天气,风高浪急的,这个季节很少会有人从海面上攻打过来。

    驻扎在西班牙的大明军队,现在对法国来说是最现实的威胁。好在有比利牛斯山脉这道天险,法**队抢占了主要的山口,对可能即将来犯之敌,必将给以迎头痛击。

    当然了,这是法国内部的说法,实际上法**方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就算有比利牛斯山脉为天险又如何?没有强大的海军,没有坚固的海防,就法国这个地形,人家随便从哪里登陆,法军也只能被动迎战。至于说到气候,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俄罗斯人和拿破仑表示不能认同。)

    孔代在西班牙的惨败,给法军的打击太大了。绝对优势的兵力之下,明军不过是一次反击,整个联军就崩溃了。其中值得总结的经验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大明陆军装备和战术都全面超越了这个时代。尤其是其军队的素质,更不是这个时代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可以比拟的。

    这种悲观情绪,很自然的传进了路易十四的耳朵里。这个专治的君主为此非常苦恼,几次找来皮埃尔,寻求和谈的可能性。皮埃尔告诉路易十四,别的国家或许可以有何谈的可能,法兰西帝国很难了。这就是背叛的代价,当初皮埃尔再三劝说。路易十四都没有听进去。执意要跟大明叫板,甚至一度认为,法军的战斗力已经赶上了大明。现在看来,就是笑话。

    法军名将蒂雷纳被招进宫内,询问关于这场战争的走向。面对皇帝的质询,蒂雷纳只能苦涩的表示。尽量争取与大明和谈吧。哪怕多争取一天的时间也是好的,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唯一获胜的机会就是在敌人登陆的时候,发起最猛烈的一击。但是现在这个战术很难实施,因为不知道敌人会从哪里登陆。考虑到法军的实际情况,稳妥的办法就是集中一个重兵集团,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等待明军的登陆。然后进行一次本土上的决战,处处布放等于没有防备。这么说的理由很简单,明军太过强大了。兵力少了不起任何作用。

    就眼下的战局来分析,蒂雷纳主张主力云集法国中部,比利牛斯山脉方向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因为地形的缘故,明军也不可能派出大军来攻打那个方向,因为后勤补给肯定要出问题的,毕竟不是冷兵器时代了,现在的明军作战有很明显的特点,对后勤非常依赖。这一点。看看明军在西班牙登陆之后就能明白,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做战争准备。蒂雷纳还指出。这种站前周密准备,不动则已,一动则雷霆一击的战术,充分体现了明军的作战思想。同时还指出,经过情报人员的观察发现,明军的军队纪律和士兵素质。远远高于当今欧洲任何一个国家。他们或许身体不如欧洲士兵强壮,但是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则是顶尖的。

    毫无疑问,这是长期坚持训练的结果,或者这么说,明军的更专业。

    蒂雷纳说这个话是有根据的。现在的法国采用的装备,都是大明采购和法国山寨的枪炮。甚至连步兵操典,都是从大明山寨来的。当然了,这个步兵操典来来路,就不能明说了。总而言之,法军能在欧洲横行,主要靠的就是大明先进的装备,以及战术上的山寨。线性队列,排队枪毙战术,集中使用大炮等等,都是明军玩剩下的东西,法军学过来了。

    这些学习,都是在友好期间,通过各种关系做到的。那个时候,大明对法国的约束不那么严格,即便是线膛的米尼步枪,法国都买了回来。如果不是膛线因为钢材的质量不行,很难达到要求,法军甚至都要大规模的装备米尼步枪。(钢材达不到要求,膛线打几十下就废)

    路易十四采纳了蒂雷纳的建议,纠集一个多达三十万兵力的重兵集团,同时在沿海各地容易登陆的地区,设立哨所,准备人手,及时传递信息。问题是,他把这些事情交给了安茹公爵去做。战术上因为法国的地形缘故,坚壁清野很难做到。因为真的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登陆,只能耐心的等待。

    就在法军无奈的等待之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大明帝国非洲军团开启了一次登陆作战,目标是重要城市伊斯坦布尔。

    因为地形的缘故,这一次作战明军丝毫没有站前掩饰的意思。舰队大摇大摆的出现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海域,海面上有条舢板都撞沉了去。三天之后,海面上出现了遮天蔽日的船队,一共三个步兵师,在海军战舰的掩护下,进行登陆作战。

    为什么不选择走陆地呢?道理很简单,后勤补给的问题没法解决。不是大明生产不出来,而是你走陆地怎么运啊?不可能放着地中海不用,去走陆地运输。这就是明清两朝,放着海运不用走漕运一样。说到漕运,提一句,不是不知道海运好,而是漕运牵扯太大。利益关系太过复杂,这里不多说了。

    明军的登陆地点选在了恰纳卡莱,这里面对地中海,本身就有港口。登陆的过程极为顺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进行了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