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1909-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办法,中外合资,且比例不得高于49%。

    八天后,招商局在原上海道台衙门挂牌成立,正式受理招商引资的注册和谈判,《办事章程》在同一天公布。

    而此前小心翼翼进行的货币改革终于迈开了大步,银商联合会规定,新的银龙币汇率为:一两关平银兑换一百元。

    一时间上海滩再度掀起了一场实业风暴。(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 革废南北洋大臣

    (第二更)

    庆王府,后花园。

    奕劻穿着一身便服漫步其中,前段日子发生了那么多大事,里里外外,忙的他焦头烂额,而现在,难得如此清闲。

    好在一切都以安然无恙,眼下,洋人兵也撤了,梁启超一伙人也散了,民众的呼声也因为《中英密约》而逐渐消散,所有的威胁都在远离,深陷荆棘丛中整整二十天,他到底还是躲过了一劫,一如丁酉年间事。

    不过,即便这样,他仍旧殚精竭虑,毕竟年逾七旬,身体远不如从前,抓紧时间调理身心,倒也在情理之中。

    在他的身旁,还跟着了两位小辈,一位是他的长子载振,而另一位是京城人称“大公子”的袁克定。

    “阿玛,英法的军舰日前到达了威海卫,休整几日,会和大清的水师进行操练,大致过个十天半个月,就会撤离。”载振说道,这几天奕…劻都在府邸里调养,大事小事都由其子载振亲自汇报。

    “没出什么乱子吧?”奕…劻问。

    “大的乱子到没出,只是。。山东巡抚孙宝琦发电报,说德国人派了几艘舰船到渤海湾,应该是监视中英两国的操演。”

    “德国人,嗯。。。”

    奕…劻吸了一口气,流露出了左右为难的表情,中英走到一起,到底还是惹了德国人啊,就在几天前,梁敦彦汇报,德国公使几次照会外务部,询问外界流传的中英密约有无,虽然梁敦彦极力搪塞,回答尽量婉转一些,但实际上已经默认了它的存在,对此,英国人倒是乐开了花,英德两国分歧由来已久,任何一方吃瘪走会让对方大感喜悦,而《密约》意外泄露,也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不管他了。。。”奕…劻摆了摆手,把这些烦心事抛到脑后。

    见奕…劻心情沉闷,袁克定见缝插针的说道:“家父给王爷发来了消息,海上旅途一切顺利,教王爷不用挂念。”

    “哦?”奕…劻果然喜上眉梢,问道:“袁项城几时到?”

    “再有两个月。”

    “两个月?”奕…劻惊咦了一声,皱着眉头道:“你上次不是说已过好望角,算算最多一个月,怎么越跑越远了?”

    “本来是这样,只不过。。。家父中间临时改变了行程,要在河内港停靠,怕要再耽搁一段日子。”袁克定回答。

    “这个袁项城,出了个洋怎么越发谨慎了,贤侄,我可是盼他盼的紧啊。”奕…劻捂着胡须说道。

    “王爷的殷切之情,家父自然晓得,只是。。嗐,家父自己也说了,越老越不重用,在海上漂泊的时间长了,这骨头就酸痛不止,每到一地非得上岸休息一段时间不可,不过,王爷放心,家父虽然走得慢些,但无时无刻不在为王爷谋划着,在船上这段日子,家父定然为王爷想好了分忧解难的锦囊计。”

    “锦囊计?你倒说说,袁项城谋划的什么锦囊计?”奕…劻饶有兴致的问道。

    “比如,良弼!”

    末了两字,袁克定咬字甚重。

    “哈哈,知我者果然袁项城也!”奕…劻哈哈大笑,“也好,反正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也不在乎这一月两月,你回去跟他说,叫他慢慢走,小心走,等到了京城,本王亲自为他接风洗尘。”

    “克定代家父谢过王爷了。”袁克定俯身说道。

    “这是他应得的。”

    袁克定在场,奕…劻也不介意多说几句,“等袁项城来了,为安排一个什么位置呢?”

    “家父不在乎官大官小,能为王爷效命已是殊荣加身。”袁克定急忙表态。

    “那不成”奕…劻摇摇头。

    “阿玛,以袁军机的身份,到京之后,怎么也得是个府部大臣啊。”载振在一旁出主意。

    奕…劻看了看载振,又看了看袁克定,摇摇头说道:“府部大臣配不上他啊,当年,老佛爷让我和袁慰亭厘定新官制,我和他曾约定成立内阁之后,我为首相,他为副相,在我这个内阁中,他至少也应该是个协理大臣,但眼下,协理大臣的位置上,前有徐世昌,后有载泽,人员已满,这倒让我发愁啊。”

    “王爷,家父不在乎这些虚名浮利,无官无职,反倒身无掣肘。”袁克定重复了一遍。

    “那怎么行?不能辜负了有功之人。”

    奕…劻想了想,一拍脑门,突然说道:“如今不都行立宪改革之事吗?那好,咱们也改革一次,载振,你等下找一趟徐世昌,梁敦彦,告诉他们,从今往后,废除南北洋大臣职位,另外,永废疆臣便宜行事之权,凡涉外事务,皆由外务部统领,督抚大员不得擅自擅专。”

    “革废南北洋大臣?是,儿子知道了。”稍一发愣,载振当即点头。

    “等袁项城回来,就先做这个外务部副大臣吧,管理原南北洋大臣事务,贤侄,你觉得怎么样?”奕…劻接着说道。

    不得不说,奕…劻这一招的确切中要害,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之所以位高权重,就是因为其有南北洋大臣的加衔,而现在,南边有一个良弼,北边有一个岑春煊,这两人全教奕…劻不省心,如此心腹大患,奕…劻早就要了削权的打算。

    正巧,现在权归中央,让袁世凯来做这个新的南北洋大臣,实在是一举两得。

    “克定代家父谢王爷恩宠!”袁克定急忙拜谢,他当然懂这里面的意思。

    “岑春煊手中没有兵权,这样吧,先北洋,后南洋,借此试探试探良弼的反应。”

    “王爷果然深谋远虑。”

    奕…劻捋了捋胡须,心中却在不停回响,袁慰亭这般边走边听,必然探查到了什么,那。。到底是什么呢?

    苦思无果,奕…劻摇了摇头。

    “就让南边那位猖狂一段日子吧。”

    。。。。

    奕…劻在府中闲居几日后,第一天到文华殿办公,刚一到内阁办事厅,法部大臣戴鸿慈就找上了门。

    “联合审理,关系重大,本部想来想去,还是亲自去一趟为好。”

    “光孺老弟,你要去上海?”

    奕…劻着实有些意外。(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视察江南制造总局

    (第二更)

    戴鸿慈是前军机大臣,又是出洋五大臣至一,在朝中颇有一定威望,虽然跟良弼有扯不清的关系,但同为阁僚,奕…劻对他还算客气。

    听他有去上海的意思,奕…劻脑海中下意识地想到良弼,顿时有些警觉。

    “光儒老弟是法部大臣,权位甚重,这种事还是派遣一位副大臣主办为好,况且,洋人只派出了租界的审理法官,若光儒去,怕这规格不对等。”

    想了想,奕…劻这么,但戴鸿慈却。

    “我这几天翻阅了卷宗,发现这起案件极其复杂,涉及的内外人员达上百人之多,如此大案,要是弄不好,恐怕又会惹起多国争端,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去一趟好。”

    奕…劻细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洋人刚刚走,这个时候,他可不希望上海再出什么乱子。

    “那好,既然光儒有这份心,那劳烦你跑一趟了。”

    “职责所在”

    戴鸿慈退下了,按他的打算,要尽快抵沪,案子不能拖下去。

    。。。。。

    招商引资的事宜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此事有李平书全权负责,叶开到省劲了不少,但也没有彻底清闲下来,他粗略翻看了一下第一批企业登记的名单,多是生纱厂,棉纺厂,洋火厂这类的日用品轻工业,诚然,这些企业有投资少,风险小,回报快的优势,但叶开却多少有些失望,他期望中的重工业,如冶铁,生化,汽车制造之类的项目仍旧属于空白。

    要知道,未来的三四十年,可都指望着这些重型工业挣国本,没有重工业,即便国家再大,也终究是瘸腿的巨人。

    当然,这个道理,未必只有叶开一个人清楚,从近现代开始,不少民族企业家都试图创办中国人自己的重工业,但是,当理想遇到现实,纯靠一腔热血就行不通了,严峻的实际情况不得不让他们就此止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