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密布,日苏之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东西两线作战的危机!

    在全力对付德军西线猛烈进攻的同时,斯大林心中始终没有忘记东线的日本关东军。为此斯大林先后六次致电中国***领导人**,请求**出兵援助苏联,以配合苏联红军对付日本可能在远东地区的进攻。

    德苏战争的爆发不仅影响了世界局势,而且对中国***的对外政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941年6月23日,**中央便发表了**起草的《关于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决定》,指出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侵略“不仅是反对苏联的,而且也是反对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目前世界***的任务是“为反对法西斯而斗争,为保卫苏联、为保卫中国、为保卫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

    就在这一天,《解放日报》也发表了题为《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社论,指出:当此德国侵苏战争开始之时,即毫不迟疑地,寄无限的同情与伟大的苏联,并愿意追随苏联援华的光辉范例来援助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斯大林就紧急约见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要求共产国际立即组织和发动各国***武装保卫苏联。为此共产国际通过了一项紧急决议,提出了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口号,并且指出:只有保证苏联的胜利,各国人民才有可能争取自由。

    当苏联方面在侦察到日军在中苏边境集结情况之后,立即通过共产国际要求“八路军迅速集结,对向中苏边境集结的日军采取牵制行动”。

    1941年7月,斯大林第一次致电**,要求**方面不要让进攻苏联的日军麇集在北平、张家口和包头方面,要求**方面“采取行动,破坏上述地区的铁路交通”;在这封电报中,斯大林还以商量的语气询问**“能不能抽调若干旅或团摆在长城附近,以牵制日军”。

    对于斯大林的请求,**给予了积极的回应,7月2日,他电示华北前线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说“日苏战争极有可能爆发”,如果日本进攻苏联,“敌为肃清后方计,将在华北加强镇压”,面对如此复杂局势,“我军须准备配合苏军作战,目前做此准备,以待时机成熟,即可行动”。但是,**同时提醒彭德怀:“此种配合,是战略的配合,是长期的配合,不是战役的配合与一时的配合,请在此基点上考虑一切问题!”

    7月7日,**中央在纪念抗战四周年的宣言中再次指出苏联的卫国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站在同一战线上,成败与共,休戚相关”的,但是针对“只有保证苏联的胜利,各国人民才有可能争取自由”的说法,**在文中委婉地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指出中国***援助苏联的具体办法就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驱逐法西斯日本强盗出中国。

    7月15日**在致远在重庆的周恩来的电报中指出:“苏德战争起,我们即刻加紧侦察和准备破坏交通,借以牵制敌人,我们决心在现在条件下最大可能帮助苏联红军的胜利。”

    但是**也清楚地看到敌我力量的悬殊差距,强调“假若日本进攻苏联时,我们在军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很大。假如不顾一切牺牲来动作,有使我们被打坍,不能长期坚持根据地的可能,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在电文中还让周恩来把他的意见告诉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崔可夫将军,并请崔可夫转告斯大林……

    “谁?”李德一怔。这个崔可夫可是炒面捏的人——熟人了,莫不是目前不久前正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作对的那个人?

第14节 斯大林六请**

    施蒙特证实,米沙说的苏联驻华使馆武官崔可夫将军,正是日前被德军打得满地找牙的败军之将——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副司令员兼62集团军司令。

    哈尔科夫惨败后,苏军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以朱可夫为首的一个全新的指挥官群体却开始渐渐崭露头角;获得了权利——精力旺盛、冷酷无情是他们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使得政治委员和内务人民委员会对他们都畏惧三分。朱可夫所采取的整顿措施让许多年轻的官员看到了自身发展的希望,并且对红军目前所遭受的耻辱大为愤怒。

    二是苏联面对生死攸关,斯大林发布了更为严厉的“决不后退一步”的命令,对各级指挥员实行严酷的连坐法。在斯大林对军队实行政治迫害的恐惧气氛之中,瓦西里?崔可夫将军作为新生群体中最冷酷无情的一员,担任了斯大林格勒的城防司令。

    崔可夫的喜怒无常与朱可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身体强壮,长着一张线条粗犷的脸,一头浓重的头发,这些更加凸显了他作为俄罗斯人的典型特征。他毫不掩饰地表现着典型的崔可夫式的直率的幽默,然后露出他发黄的牙齿大笑。苏联宣传资料将他视为十月革命的典型产物。

    在德苏战争爆发的前六个月中,崔可夫一直在蒋介石政府中担任苏联驻中国使馆的武官一职。后来他被苏联政府召回国,担任驻扎在图拉的一支预备役军队的代理指挥官。早在7月初,崔可夫在脊柱受伤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就接到苏联政府的调遣命令,要求他带领尚未训练成熟的预备役军队,也就是后来的第64集团军,去拦截顿河西部德军的进攻。

    7月16日,在政治委员康斯坦丁?科克维奇?阿布拉莫夫的陪同下,崔可夫来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线指挥部。此后,他以铁腕手段治理军队,尤其是他残酷无情地实行连坐法,让部下噤若寒蝉的同时,也确实让广大苏军官兵与德军拼个鱼死网破。斯大林提出“决不后退一步”,崔可夫加了一句:“我们决不离开斯大林格勒”。其结果是让德军重兵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攻占这座城市。

    屋子里一片寂静,大家都望着元首。李德意识到自己刚才思想又抛锚了,便朝米沙看了很久,“……你继续。”

    于是米沙又继续讲述来自东方的消息……

    1941年10月2日,德**队出动35个师的兵力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

    就在斯大林惶惶不可终日地指挥苏联军民进行莫斯科保卫战的关键时刻,苏联方面得到了一份绝密情报:如果德军攻下莫斯科,日本就要进攻苏联远东。完全可以想象,这份情报对最高统帅斯大林的触动有多大。自德苏战争爆发以来,斯大林最担心的就是苏联在东西两线腹背受敌,因而对于日本方面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极其敏感。

    1941年11月12日,斯大林第二次致电**中央军委主席**,提出了在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的情况之下**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斯大林希望**方面派出一部分力量向长城内外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斯大林还通过共产国际向**中央、**施加压力,不断要求**派遣部队尽一切努力向日军发动进攻,以配合苏联红军,牵制日本关东军。1942年2月27日,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书记处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中国***和**“指望苏联胜利,却又不积极开展军事行动,力图自保”。

    面对批评和压力,**不为所动,规定1942年***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它武装力量的中心任务仍然是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而不是直接出兵援助苏联。同时,**的力量像撒胡椒面一样遍地开花,集中起来也非一日之功。

    实际上,**高瞻远瞩,在抗战前早就秘密拟订了对抗日方略:“一分抗战、二分宣传,七分发展。”平型关战斗是**抗命的产物,百团大战正如事后对组织者彭德怀批评的那样,事先并未经过**中央批准。那些宣扬“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学生娃王明很快被踢出局,**掌管了全局。

    从**的角度考虑,**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他的决定是正确的,道理很简单:鱼蚌相争,渔人得利。在党内斗争中,与其说是**手段高强,不如说是对方太幼稚、太有信仰,让学问塞满了肚子可怎么也倒不出来,在厚黑学上那帮秀才连学前班的水平都没有。

    斯大林何等的精明,**的意图他洞若观火,而且他也看不起**武装。只是形势逼人,病急乱投医,把**当成了救命的稻草,一遍遍去捞。另外,与世界上的其他***一样,中国***依靠苏联建立健全,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一直受共产国际和太上皇斯大林领导。“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喊得天响,现在苏联有难,理应回报。

    但是,斯大林的话**是可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