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领导。“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喊得天响,现在苏联有难,理应回报。

    但是,斯大林的话**是可听可不听,对自己有利的奉若神明,对自己无利的敬而远之。对此,斯大林也是鞭长莫及。

    1942年6月,德国继北占列宁格勒、南陷克里木的基础上,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夏季攻势,对战场南翼的苏联红军发动重点进攻,不仅突破了苏军在塔曼半岛的防线,跃进到高加索西北,而且击退了苏军在哈尔科夫的进攻,上演了又一场的基辅会战。恰在此时,苏联方面再次得到日军向中苏边境秘密集结的情报,这使得斯大林更加紧张起来。为此他授意苏联国防部起草电文,第三次致电**和**中央,要求“八路军在日苏战争发生时,派一部分正规军开赴南满,策应苏军,以牵制日军”。

    随后,斯大林和苏联方面又派弗拉季米洛夫以共产国际驻**中央联络员和塔斯社随军记者的双重身份,立即飞往延安,督促**中央派八路军开赴南满地区,配合苏军的行动。除此之外,苏联派驻延安的联络小组频繁地就八路军军事行动的问题同**中央进行磋商,并且派人前往晋察冀根据地实地考察八路军活动的情况。

    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斯大林和苏联方面一再要求中国***方面立即在军事上采取行动,袭击日军,破坏交通线路,并且同国民党蒋介石当局搞好关系。苏联的这一系列要求,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进攻苏联的时候,**能出兵援助,配合苏联红军作战。

    面对斯大林和苏联方面的要求甚至是干预,**明确表示:一旦苏日开战,我们自然要配合苏军作战,但这种配合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而不是孤注一掷的。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极端困难,八路军的任务只能是积蓄力量,巩固内部,休养兵力,恢复元气。这时要求八路军打大规模的运动战阻止敌人和牵制敌人是不切实际的。大动必伤元气,于我于友均不利。

    对斯大林的这两封电报,**之所以不做肯定的答复,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根本没有能力出兵援助苏联。自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势力已经发动了两次反。共**,与此同时,日本法西斯一方面扶植汪伪政权,一方面改变对蒋介石的强硬政策,腾出手来把主要兵力用于对付中国***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苏德战争爆发后,国内的反。共顽固势力更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国民党顽固派不仅派重兵围困我陕甘宁边区,而且停发八路军的军饷、弹药和被服等重要物资。

    不仅如此,一些国民党部队纷纷响应蒋介石“曲线救国”的号令,甘心投靠日寇,沦为汉奸、伪军,同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起进攻我八路军、新四军。在靠近苏联的华北地区,1941年7月冈村宁次接替多田俊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上任后他一方面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另一方面派军队对我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进行“铁壁合围”,实施“三光政策”。在靠近苏联的长城内外,日寇制造了东西长700里,南北宽80里的无人区,使我八路军各部队活动十分困难。

    以上因素,再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从1941年至1942年下半年,中国***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面积大幅缩小,人口由1亿减少至5000万以下,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减少到约40万。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军抽调部队离开根据地北上援助苏联,长途奔袭,兵力少,武器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供给和支援,其结果除了惨败,很难想象还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这不仅对中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利,就是对苏联本身而言也是不利的。

    1942年7月,德军再次纠集150万兵力直逼苏联南部重镇斯大林格勒,企图切断苏联南北水陆交通要道,截断苏联红军的补给线,进而包抄莫斯科。德军凭借数百辆坦克的冲锋,上千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于7月13日突破苏军的防线,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区,苏联形势十分严峻。此时,日本法西斯虽然忙于太平洋战争,但是关于日本在远东配合德国进攻苏联的种种传闻仍然不断传到斯大林耳里。

    当时正忙于指挥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斯大林,无法准确判断这些消息的真实性。远东地区的日军一直是斯大林的一块心病,为了以防万一,在积极组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同时,斯大林第四次致电**,请求出兵。

    斯大林在电报中要求**抽调八路军一两个师的兵力到内蒙古和外蒙古交界地区,接受苏联方面提供的新式武器装备。

第15节 斯大林六请**(中)

    长期以来,斯大林把援助中国抗战的装备都提供给了国民党蒋介石当局。1938年的武汉会战中,中**队用的坦克、装甲车和部分飞机都是苏联货。武汉会战期间,苏联无论从道义、舆论上还是从物资、装备上都是援助中国抗敌的唯一大国,也是主要的援助国。

    抗战之前到武汉会战前,纳粹德国大力援助中国,淞泸会战期间,在上海狭窄的街道上,中**队开着德国潘策尔2号坦克冲向日军,冲毁日军的小炮,把太阳旗碾在履带下,迫使骄横的大日本帝国皇军抱起炸药包,与中国坦克同归于尽。

    日本以停止德日战略伙伴关系相威胁,并请意大利法西斯说情,才迫使希特勒停止了对华军贸,并召回军事顾问团。让苏联乘虚而入。

    1938年3月和6月,苏联向中国分别提供了两笔专项战争贷款,各5000万美元。中**队利用该款项总共获得了急需的、较为先进的大批军用物资,包括各种飞机377架、轻重机枪超过4000挺、各类火炮710门、坦克82辆、汽车700多辆、各型炮弹数十万发、子弹数千万发等。

    苏联不光是出枪出炮,还组织空军志愿人员直接参战。1938年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空军跃跃欲试,妄图以矛头直指武汉的“空战大捷”作为向天皇的献礼。日军特地由精锐的海军航空兵第12航空队派遣了由36架战斗机和18架重轰炸机组成的特混编队,气势汹汹直飞武汉,志在必得。

    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早已严阵以待,只见一架架战机呼啸升空,直指云霄,向一路上已遭中国地面防空炮火拦截的日军飞行编队直扑而去。

    此役可谓武汉会战中的空战奇观,总共上百架飞机在空中交织在一起,枪炮声、马达轰鸣声响彻云霄。地面望去,不时看到有日机被击中后拖着一股浓浓的黑烟,带着凄厉的尖叫一头栽在地面,还有的日机可能被击中油箱,凌空已然爆炸,碎片纷纷散落。

    战斗异常激烈,区区半小时之后便已见分晓。日军来袭飞行编队遭受重大损失,共被击落21架,其中12架为苏联空军志愿队击落,9架为中国空军击落。

    四年后的今天,斯大林提出为中**队提供武器装备,**回复斯大林说:武器,我们自然很需要,但调一两个师的兵力通过蒙古草原到边境去接受武器却是不可想象的。敌人有空军,在我们的部队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会被敌机消灭掉。这个方案难以实现。

    过了一段时间,斯大林第五次致电**,询问“**方面是否可以派出较小型的游击队到满蒙交界的地区轮番接受较小批量的武器,以加强抗敌力量”。

    权衡利弊后,**仍然否定了斯大林的这一方案。斯大林尽管精明,也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中**队一直奉行敌后游击战,你给人家装备坦克,人家到那里加油去?正如乞丐拿着金碗讨饭一样,别说讨饭,弄不好连命都丢了。百团大战暴露实力的事再也不能发生了。

    从1942年7月开始,成千上万的德军坦克轰鸣着向前奔驰,如一股旋风从哈尔科夫经罗斯托夫、沃罗涅什,向顿河弯曲部刮来。坦克途经的村镇、田野,熊熊烈焰吞没了房屋、财产、人群,横尸遍野,瘟疫肆行,整个苏联南部布满了鲜血、死亡。

    凶神恶煞的德军坦克冲垮了苏西南战区的层层防线,现在如同决堤的江河,在一片辽阔无际的草原上肆意横行。坦克后面是洪流一样的履带式卡车。苏军虽已放弃了死守阵地的打法,但是高速攻击前进的德军三个坦克军团仍然追上苏军并不断把他们包围。苏联红军已无法阻挡它们逼向顿河河岸,不设防的斯大林格勒一夜间成了前线城市。

    斯大林格勒位于莫斯科东南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