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茶马古道和一个白族女人-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丽江版(1584年——1638年)。现在拉萨大昭寺中,还珍藏着木氏土司献给该寺的《甘珠尔》朱印版,每两函用绸缎包成一包,每包一木箱,包外用金线缠,木箱用银锁锁。这些故事都是当地的活佛喇嘛们告诉我的。这些文化典籍开拓了我对滇川藏这个大文化背景内涵的理解。  在普济寺我向圣露活佛的宝座献了哈达,圣露四世活佛转世丽江县白马里和家,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光绪十九年22岁时,在西藏楚布寺学经深造,这期间结识了九世班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1935年,圣露活佛受云南佛教协会邀请,率丽江七大寺喇嘛十余人到昆明讲经传法,通过因果善恶等佛学理念,结合国家形势,讲救国、爱国的道理,呼吁人民团结,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


卡瓦格博士,让我的心愿迎飘扬丽江人的故事(7)(图)

茶马古道上的驿站——束和古镇    

  1937年,圣露活佛支持热振活佛在拉萨为抗战胜利祈愿,热振被害后,国民党为安稳边疆,电邀九世班禅赴南京共商国事,班禅因病特电南京由圣露活佛为代表。圣露率世路、青巴、曲楚、鲁都、巴松、彭措等六人取道昆明、河内、香港抵达上海,由蒙藏委员会专车接到南京,在南京宣讲爱国爱民、民族团结和统一,深得政府和各界尊敬。1941年初,圣露活佛被邀请到重庆为国民政府主持超度抗日阵亡将士亡灵的法事时已70高龄,超度法事尚未进行,圣露活佛就在重庆千佛寺圆寂了……  这些活佛高僧们在历史上爱国爱教,呼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故事也将成为我创作《茶马古道》的一个组成部分。


卡瓦格博士,让我的心愿迎飘扬丽江人的故事(8)(图)

马帮来到家门前    

  2002年4月28日丽江束河(晴)  玉龙雪山下有一个村庄,叫束河,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溪水环绕着这个村庄,滋养着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和村里每一户人家门前的绿柳鲜花。束河在历史上是一个皮匠村,村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都做皮匠活,主要生产马具,加工马龙头、马鞍子、皮靴、皮口袋,在茶马古道上束河皮匠的皮具是十分受马帮欢迎的。由于束河位于云南通往西藏的途中,随着南来北往的马帮,束河人四海为家,能通各种民族语言,也与各民族通婚。在康定、昌都、拉萨以及印度都有束河人开的皮匠马具店。束河村出过许多文人,其中一位叫做杨沛成的老先生就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民俗学家和茶马古道的知情人。经人介绍,我在杨沛成老师家看到了杨老师撰写的许多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是描写束河的皮匠和藏区的关系,还有束河的历史与发展。  在离杨老师家不远处的一个小巷里,我访问了当年茶马古道上著名的老皮匠阿哥德老人。他如今已90岁高龄,双目失明,但他仍然坐在台阶上,双手不停地搓着皮条子,用含混不清的语言向我讲述他在茶马古道上的传奇生涯。尽管儿孙们对他很孝顺,并不需要他再劳动,但是,由于命运和精神的艰辛,这位9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冥冥世界中还没有从茶马古道上归来,他长久地沉浸在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中,除了茶马古道的往事,他并不知道今天他身边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儿孙们都说他神志不清,糊涂了,可是,就在他那一串串糊涂的语言中,我听到了茶马古道上真正的辛酸与苦楚……他是一个永远走在茶马古道上还没有归家的藏客,也许,直到最后他都不会回来……


卡瓦格博士,让我的心愿迎飘扬丽江人的故事(9)(图)

三塔    

  束河还有另外一位皮匠也非常令人称叹,他的名字叫做李能张。他的院子里堆满了各种皮具和一张张还未加工的生皮,他十分快乐地和两个儿子工作在这些由皮具搭建成的世界里。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茶马古道上有许多杀人复仇的英雄、强盗,有一个人为了躲避追杀,只好终身披着一个皮口袋,只露着一双眼睛,在大山上闭关修行,老百姓把他叫做口袋僧人……”这种只有皮匠才知道的茶马古道的秘密,为我的创作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夸张的戏剧色彩。  我给老人献上红糖和茶叶作为答谢的礼物,老人用那双粗糙的割皮子的双手接过红糖和茶叶对我说:“姑娘,这点红糖和茶叶倒不值钱,但你对我的关心和亲热是千金难买,你是大城市里有文化的人,我是一个老皮匠,但是,我想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会互相忘记吧!”  我摸着老皮匠那双粗糙的手说:“阿大爹,阿大爹,我们永远都不会互相忘记,谢谢你的故事。”  傍晚,丽江古城大石桥边的一个小饭馆里,我的朋友丽江市长和自新,和我一起吃晚饭。他听了我今天在束河的采访经过和我对《茶马古道》这个剧本故事的构建,非常高兴地对我说:“你写吧!纳西族父兄支持你,这个《茶马古道》如果写成功,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那么对于开发丽江的大旅游,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从古城区域辐射到石鼓、虎跳峡、拉石坝及三江并流地区也有了文化支点。”我说:“我可能会把束河变成一个拍摄基地,在这里复制一个茶马古道的博物馆,或是外境地。”朋友和自新更加激动,他说:“好,就是这个创意,我就可以招商,我就可以让旅游投资商来开发和包装束河,让束河成为我们又一个旅游的支撑点。”  大石桥下,流水依依,我和这些纳西族人,就这样亲密地交往。


卡瓦格博士,让我的心愿迎飘扬神山的儿子

  2003年4月7日白马雪山(晴)  从中甸去往德钦县的公路要翻越4800米的白马雪山,汽车在云雾中穿行,远远的大山对面盘旋着一条细细的马帮驿道,那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由于剧本创作涉及到德钦县阿墩子的许多情节,所以我带领主创人员又一次去往阿墩子。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青藏高原的南缘,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西南与维西县、共山县接壤,西北部与西藏的芒康、左贡、察隅县接壤,东南与四川的巴唐、德荣县及云南省的中甸县和金沙江相望。在云岭山脉和怒江山脉之间流淌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地段,境内遍布高山雪峰、峡谷险滩、林海高原、高山湖泊,其中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为云贵高原之最。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到达了茶马古道上著名的重镇阿墩子。这个县城过去是一个古老的驿站,白族和纳西族的马帮走到这里就不再往前走了,从西藏过来的马帮从这里把茶叶和货物接运到藏区。  这个古镇坐落在山环里的半山腰上,据说这里过去开铺子的全是大理鹤庆的白族人。顺着这座山城的古街道一一走去,我们看见了非常精彩的文化并存。在半山腰上是喇嘛寺,离喇嘛寺不远的地方就耸立着一座清真寺,清真寺的门敞开着,楼顶上的新月在蓝天上闪着银光。在小城的另一边,还耸立着一座天主教堂。陪同我一起采访的是德钦县民委主任鲁茸益西同志,他是一个藏族人,对阿墩子的情况非常了解,他告诉我,在这个地方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在历史上这里的喇嘛和天主教传教士、清真寺的阿訇都友好往来。离这里不远的茨姑村里,法国的传教士还在那里引种了法国的葡萄苗,多少年以来,那里的藏族老百姓从传教士那里学会了酿制葡萄酒。所以阿墩子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文化交错民族往来的古驿站。  我在这个古镇里找到了几户当年去过西藏的白族和纳西族赶马人,还同几个藏族老人一起交谈了他们的经历,鲁茸益西主任告诉我:“阿墩子的故事你写不完,等有时间你到这里住上半年,我找几个老人好好地跟你讲一讲。”因为第二天早上要去往梅里雪山,所以我没有在阿墩子安排更多的采访任务。  2003年4月8日梅里雪山(晴)  早上10点多钟,我们的车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停住了,那里耸立着一排佛塔,两座巨大的香炉飘着袅袅青烟。从这里望过去,美丽的卡瓦格博雪山耸立在云雾当中,这里是当地老百姓的烧香台。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丽高耸的祭台,在这苍茫群山之巅,正对着卡瓦格博神山的地方,藏族同胞搭起这巨大的烧香台,用松柏之叶加上水和五谷粮食燃起一缕缕青烟飘向神山卡瓦格博,挂起一道道彩色经幡迎风飘扬。  顶礼,卡瓦格博。  在仰望你耸入蓝天的雪峰之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