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途-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臣顿时噤若寒蝉,都想知道这封系着几位臣子身家性命的手书到底是什么内容,一个不小心,不仅朝廷震荡,就连后宫都有可能翻天覆地啊。

第四百四十三章 放手一搏做孤臣

    “本宫素闻朱学士和冯将军深明大义,今日僭越恳请二位以朝廷稳定为主,配合刘先生安抚臣心……望诸位大臣今后齐心协力,共同为大明和皇上分忧,为天下百姓谋福……”

    司礼太监哆哆嗦嗦地打开信纸,一字一句念下去,渐渐他的音调趋于平稳,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及至奉天殿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随着司礼太监的宣读,朱元璋的脸色慢慢缓和,群臣悬在嗓子眼的心也一一落了下来,心情从不安变为惭愧。马秀英信中没有一丝涉及自身和官员私利的言语,全是苦心相劝众臣放下私心,摒弃党派之争,共同为大明社稷谋福祉的内容。

    等到司礼太监念完马秀英的手书,宋濂伏首哽咽道:“皇上圣明,皇后贤德,此乃天下大幸。虽说后宫不得干政,然皇后此举并未涉及朝事,只是劝臣子摒弃党派之争,齐心协力辅助皇上。皇后乃我朝国母,关心皇上关心臣子并无过错,皇后的手书也非一般私信,字字珠玑,良言警句,叫臣等惭愧。臣恳请皇上将手书彰表起来,时刻鞭策臣等。”

    费聚和周德兴痛哭流涕,“都是罪臣之过,连累皇后和三位大人为罪臣之事操心。罪臣甘愿受罚,以儆效尤。”

    徐达叩首道:“此手书证明皇后并未与臣子结党营私,刘太史和朱学士、冯将军一心为国,所作所为只为了朝廷的稳定。臣认为他们三人非但无罪反而有功,还请皇上嘉奖他们的忠心。”

    所谓法不责众,这一刻无论是江南派还是淮西派又或是中间派的官员都异口同声请求朱元璋嘉奖刘基三人,并表示以后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朝堂上和睦融融,仿佛彼此的派系斗争从未发生过。

    反倒是胡惟庸孤零零地跪在地上无人搭理,明显已被群臣孤立了。对于这样一个逮着谁都咬的疯狗,显然大家都是不待见的。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胡惟庸要的正是这个结果。朱元璋疑心太重,对任何人都不放心,常常扶持一方势力打压另一方势力,等被打压的势力衰弱了他又扶持起来去压制强胜的势力。如此一来,没有几个官员能被朱元璋真正重用,只有成为孤臣,不受到党派影响,朱元璋才会认为对方是真心实意只为自己办事的,自然就会视为心腹了。

    章溢怨愤胡惟庸陷害刘基,上奏道:“臣觉得胡大人耳目通明,掌管礼乐实在大材小用,臣举荐胡大人为副都御史,专门监察黄河河道修缮的重要事务。”

    太常少卿是正四品官职,副都御史是正三品官职,看似章溢是请朱元璋给胡惟庸升官,但是让其监察黄河河道修缮却是在叫朱元璋把胡惟庸赶出京城。这分明是要把胡惟庸明升暗降了。

    众所周知,京城的官比地方的官大。就算行政的级别相同,地方官见了京官也是点头哈腰的,毕竟京官直面圣颜,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有更好的执行权力和更容易迁升的机会。而地方官员每隔三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审核他们政绩的就是京城官员。甚至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官员送礼、行贿,以期他们在皇上面前帮自己说上一两句好话。所以有权没权,并不能看表面文章,还得看实质。

    如果胡惟庸真的离开京城,在群臣的影响运作下,没准朱元璋很快就淡忘他了,而他的职位也就止步副都御史了。

    此言一出,淮西官员也纷纷赞同,胡惟庸的背叛好似一把尖刀插在他们心上,没有什么能比来自自己人的背叛更让他们愤怒了。

    面对群臣鄙视的眼光,胡惟庸视而不见。所有人的意见对他都不重要,只有龙椅上的那个人才能主宰他的生死。他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无非就是赌上朱元璋的心思,败则一无所有,胜则达成所愿,无论哪一种结局,都比他现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处境来得痛快。

    朱元璋并没有立刻同意文武百官的意见,他看了看李善长又看了看刘基,最后视线落在胡惟庸身上,手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龙椅扶手,闭目沉思了片刻,缓缓睁开眼说道:“刘爱卿和朱爱卿、冯爱卿为君分忧,忠心可嘉,各赏黄金百两,如意一对。看在诸位大臣求情的份上,朕这次就免了费卿、周卿的责罚,以后不可持宠生骄。朕早就说过,对朝政得失、大臣以及百官的过错,你们随时都可提出谏言。胡爱卿上奏之事虽与事实有些出入,但其也是为了维护朝纲,故功过相抵,无赏无罚。至于监察河道修缮之事可另择其他官员。”

    刘基、冯国胜急忙上前叩谢圣恩。费聚、周德兴也感激不尽。

    文武百官默然,皇上不责罚刘基三人倒在情理之中,但对胡惟庸的态度却让人有些捉摸不定了。上次言官弹劾皇后都被下了牢狱,胡惟庸却安然无事,皇上到底想做什么?

    无人注意到胡惟庸紧绷的呼吸一滞,全身都放松下来,他终于赌对了么?他把头垂得更低,遮住了微翘的嘴角。

    李善长眼光一闪,似乎洞悉了朱元璋的心意,他静静地注视着胡惟庸的背影,脸上泛起一丝苦笑,摇摇头,或许他真的老了,还没有胡惟庸看得透了。

    朱升缓过气来,心中仍气愤不平,颤巍巍地请求道:“皇上,老臣年事已高,自觉无力再为朝廷效力。还请皇上恩准老臣告老还乡,祭扫祖茔。”

    “朱学士!”文武百官惊呼,皇上不是免除他的责罚,表彰了他的忠心,他为何还要辞官。

    李善长在背后做了一个手势,暗示淮西官员不要轻举妄动。

    朱元璋淡淡地说道:“朱爱卿乃朕的肱股大臣,不可或缺,若因年纪问题,朕可免你朝谒。”

    “臣年迈体弱,最近常有糊涂的时候,已不能帮皇上决断朝事。”朱升倔强地跪在地上,执意退隐。

    朱元璋深深地凝视着他的满头白发,终于开口:“准!”

    这一声准,如同一柄铁锤重重敲在文武百官心上,众人的心仿佛被敲开一个豁口,莫名的悲痛,莫名的愤怒,莫名的无可奈何。

第四百四十四章 交泰殿聆听皇训

    “母后!”安庆和汝宁兴高采烈地跑进殿,身后跟着的教养嬷嬷一直小声喊着,“公主,规矩礼仪……”

    “方嬷嬷,你退下吧,等她们用了晚膳你再来接她们。”马秀英笑着劝退教养嬷嬷,站起来迎接两个小丫头。

    “您看我们写的字,先生今天教我们认识天、地、人、君、亲、师……”安庆和汝宁争先恐后把自己练的字递给马秀英看。

    马秀英夸张地叫道:“呀,你们真棒,都认识这么多字了,母后看看谁写得最好。”

    “我!”

    “是我!”

    两个丫头大声地笑着、闹着,马秀英则宠溺地望着她们,煞有其事地点评她们的作业。

    坤宁宫的宫人都含笑静静地看着三人。安庆公主、汝宁公主虽然不是马秀英亲生的,马秀英待她们却视如己出,跟亲娘没有区别,所以两位公主从来就没有感受到丧母的悲伤,都把马秀英当成自己亲生的母亲,在马秀英面前无拘无束,有了开心的事也是第一个想与马秀英分享。

    逊影麻利地端来一些糕点瓜果,她对两位小公主也非常喜欢。马秀英太孤单了,三个儿子都在慢慢长大,忙碌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很少来坤宁宫。只有每次安庆和汝宁来坤宁宫,坤宁宫才会变得热闹许多。

    朱元璋的儿子中除了朱标被封为太子,朱、朱也被分别封为秦愍王、晋恭王。其他几个皇子如朱棣被封为燕王,朱被封为周定王,朱桢被封为楚昭王,朱被封为齐王,朱梓被封为潭王。还有一个不是皇子的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

    按例这些亲王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出宫住在自己的亲王府,将来成年了还要去自己的属地,这就意味着马秀英除了以后还能经常见到朱标,其他两个儿子相见就不容易了。所以逊影巴不得安庆公主、汝宁公主能够转移马秀英的注意力,让马秀英多把心思放在两个女儿身上,将来才不会为儿子们的离开难过。

    母女三人正在其乐融融地互动,突然宫中响起了警示钟,一连响了九下,这昭示宫中有大事发生,所有妃嫔都必须马上赶到交泰殿聆听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