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10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大家都发表了意见,帝尘笑着说道:“大家的意思是,再斗一场?!”

    “斗!”雄霸言简意赅。

    “就是干,不能怂,不赢一次我心里总是不服气。”杀破军耿耿于怀。

    春申君到也没反对,笑着说道:“也好,都斗了七次,不差这一次。据家族专门研究战役规则的专家推测,中国区接下来的几场战役很可能是单阵营战役,枪口一致对外,我们能跟老狐狸掰腕子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帝尘豪气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全力以赴,再斗一番。”

    【炎黄盟】跟【山海盟】之间的又一次对抗,再次拉开帷幕。

    ************

    盖亚五年一月十五日,上午九点,系统公告准时响起。

    “系统公告: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跟史思明打着‘讨伐杨国忠’之名,举兵叛唐,最终被唐朝镇压,第八场史诗战役安史之乱,正式开启!”

    检测参战条件,指定参战部队,选择阵营……

    大夏王朝此番出征的十万大军,欧阳朔选择了禁卫军第一军团的两个山蛮重装步兵师团,禁卫军第二军团,再加上三千神武卫,刚好组成十万大军。

    鉴于唐朝并不缺名将,为了避免客大欺主,欧阳朔此行没带上霍去病。

    “系统提示:传送开始!”

    经历一阵短暂的天旋地转之后,欧阳朔一行出现在战场。

    “系统提示:欢迎玩家岂曰无衣降临唐朝阵营大本营长安。”

    “长安?”

    欧阳朔一怔,也就是说,长安城此时还没被叛军拿下。

    按照历史进程,唐玄宗应该还没带着大臣、妃子们逃往蜀地避难,著名的马嵬驿兵变自然也还没有发生。

    “那么潼关是否已经沦陷了呢?”

    欧阳朔现在最关心的就在这个,潼关作为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倘若沦陷,那么留在长安就没什么意义了。

第九百九十一章 潼关丢了,陛下快跑!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乘铁舆,其属下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之声震地。

    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已经几代人没有见过战争了,听说范阳兵起,远近震惊。河北是安禄山统辖范围,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开门迎接叛军,或弃城逃跑,或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河北。

    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同时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

    唐朝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赶回,封常清、高仙芝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都是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而且还没有经过训练。

    安禄山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仍然于十二月十二日攻入洛阳。

    退守潼关的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奈何,唐玄宗听信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玄宗斩杀封常清、高仙芝两员大将之后,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二十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再攻打便可不战而擒。”

    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郭、李二将同样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道:“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

    玄宗轻信谗言,对郭、李之谋置之不理,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

    有封常清、高仙芝被斩的前车之鉴,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唐军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

    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近二十万唐军,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初九,崔乾佑攻占潼关。

    哥舒翰被部下胁迫,投降安禄山。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宗错误估计形势,拒绝采取据守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急转直下。

    崔乾佑潜锋蓄锐,诱唐军弃险出战,会战时又偃旗欲遁,诱唐军进入伏击区,因而取得大胜。

    得知潼关失守,长安一阵混乱,百官中上朝的不过一两个人,唐玄宗到勤政楼颁下制书说要亲征,众人都不信。

    最终,唐玄宗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在禁卫六军护卫下往蜀地逃去。

    再之后就是马嵬驿兵变。

    潼关之战是安之之乱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潼关若在,欧阳朔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打赢这场战役。潼关若失,那乐子可就大了。

    …………

    长安城外,欧阳朔跟凤囚凰汇合,耳边传来一阵阵战役公告。

    “战役公告:安史之乱共八位领主参与,总兵力四十五万。唐朝阵营共两位领主,总兵力十五万万;安禄山阵营共六位领主,总兵力三十万。”

    ……

    “战役公告:唐朝阵营因为兵力弱于安禄山阵营一方,根据战役规则,唐朝阵营自动获得部队防御提升50%的增益加成。”

    ……

    因为唐朝阵营兵力只有安禄山阵营的一半,此次增益加成非常可观。

    “战役公告:根据爵位和功勋值检测结果,唐朝阵营异人代表为岂曰无衣,王爵。安禄山阵营异人代表为帝尘,一等侯爵。”

    ……

    虽然得到【功勋符】,帝尘距离公爵应该还差一点,就是不知道战役结束,帝尘能否晋升为公爵。

    真要那样的话,中国区很快就会诞生第二个王朝。

    欧阳朔按下心思,照例先找到军需官登记,继而问起当前战事进展,“敢问将军,眼下叛军打到何处,潼关是否还在?”

    “启禀两位大人,日前潼关已失,西京混乱,两位大人率军来援,正当其时。”军需官的回答,让欧阳朔跟凤囚凰心中哇凉。

    凤囚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糟糕,这次我们真是要败给帝尘他们了。稳妥起见,还是赶紧率部逃进深山,捱到战役结束吧。”

    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