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为王-第6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陈文和吕原几个,资历尚浅,新官制后才能成为从一品的大官,玉带绯袍,好不神气,现在一个是从三,一个是正四,官位差的远,资格更欠奉,所以只能老老实实的在一边旁听罢了。

彭时是有意气,不管这事情如何,反正打定了主意不说话,几次会议,不是装天聋,就是扮地哑。

这一次倒真的是忍不住了,当下便板直腰身,似乎要和谁吵加也似:“通州仓储,万不能全动,没有百万粮储,京师便人心不稳,就是皇上问起,吾等将以何词来奏对回答?所以,万不能动,万不能动”

他这般强调,众人便都拿眼看张佳木,便是李贤,也是沉吟不语。

最近内阁和都督府的配合还算默契,彼此间少了很多隔阂和阻碍。李贤这会才知道,以前有诸多误会和不解,所以才生出不少事来。

到现在,张佳木敬他的人才和经济之道,也敬他在文官势力中的地位,彼此是分庭抗礼的格局,到这种地步,李贤是很满足的了。

至于他,也是敬服张佳木在权力上的机警和退让,而身居如此高位,又有那么多的钱财,对下,是抚恤老弱,怜悯孤寡,而特别是在办学方面,更叫读书人出身的文官们心折不已。

就算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张佳木的做法,有样学样的,又有几家?

白花花的银子掏了出来养别人的娃,这等事,还真不是一般心胸的人能做的出来的。纵观历朝名将武官,有这般做事的,能有几人?

彼此佩服,也就配合愉快,最近几样新政务推行顺畅,其理就在于此了。

不过仓储大事,确实也关系到国家根基是否安稳的大事。官员不加俸也不会造反,以前用破布当俸禄的事都干过,大伙儿也没说什么。

最多私下抱怨几句,也就完事。

反正有节敬冰炭敬,不碍事。不过新官制一出,俸禄是涨了十倍有余,不过冰炭节敬也明令不准收受,就算是座主和门生的交待,规定来往不能超过一两银子,取其意思就是了。

毕竟儒家的门生制度行之有年,彼此都习惯了,不便一下子就直接取消。

但把这些陋规都停了,又不能实额俸禄,那大家就非得造反不可。

主持其事的,非得万蜂蛰头,不仅要辞官,将来还有后患,而且,还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著书毁骂。

这一世毁了不说,千百年后还落骂名,所以改革大政,一般人不敢为,也不愿为,其因就在于此。

但仓储一空,万一边关再次有警,无粮可拨,那时候就不是毁名声的事了,身家性命能不能保住,也在两可之间。

两害相权,必取其轻。

无论如何,文官们吵几句不会死人,现在看来,只能满足禁军所需和仓储要保证一定的储量,不能把通州仓储给挖空了。

至于多调粮食,暂且不能想这个事。

现在有风声,似乎又是这位太保大人放出来的……那就是,改漕运为海运。

这位太保大人似乎对出海兴趣很大,已经多次放风,海外虽然有倭寇,但有水师巡逻则可保无事,而不准寸板出海,水师也无用武之地,时间久了,自然堕落腐败,一无用处。

事实也是如此,南京和浙江一带的水师,久而无事,官兵不是逃亡干净,要么就直接做了渔民,更不象话的,就是干脆当了海盗。

无船可保,也无船出海,要水师何用?

但彻底裁撤水师,海面有警,又当如何?

以张佳木的意思,干脆先放开一部份海禁,然后改漕运为海运,千帆万船,从长江口下海,然后一路北上,到天津卫下海。

海运之议,在永乐年间就有过,技术条件还在其次,朝官反对是主要原因。海运安危难测啦,没有漕运稳当啦,万一出事,有碍国计民生啦,反正小农经济儒家治国,怎么保险怎么来。

当时海运也确实存在风险,所以海运之议作罢。

以张佳木的意思,海运确实有风险,但不可不尝试。头一年可以就用五万石,然后逐年递增,一直到能年运百万以上为止。

如果海运成功,那么漕运就可以减少份额,沿途的几十万运军也就可以喘口气了。至于耗费的大量钱财物资,也就能节省下来了。

试想,从苏州运一百石粮食到京师,沿途最少要加二十石的损耗,这是一笔多么大的开销。换在海路过来,最多加个五石的漂没也就罢了。

设想虽好,但海运缓不济急,现在锦衣卫总务和庶务局,还有镇江分卫的人正在江南一带筹划,李贤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所以知道一点儿消息。

可惜,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一旦开议,又是一通吵。

在这种事上,李贤和张佳木还是有默契的。

此时此刻,他向着张佳木拱一下手,道:“太保,不知道此事有何成议?不妨直言,学生等洗耳恭听。”

“倒是有。”张佳木笑了笑,看向众人,道:“我的意思,就是通州仓储七成供应禁军,禁军不能成,一乱就不得了。”

“是。”张凤欠了欠身,面无表情的道:“那么百官俸禄从哪里来,剩下的三成么?”

“是的。”张佳木笑道:“通州仓一年多拿出百万石来,并不影响仓储,多了都霉烂了就很好么?留几十万石应急,我看该够了吧。”

“这就是说,七十万石给禁军,禁军十二万将士也差不离了,至于百官俸禄……”彭时在一边略算了算,又一次开声道:“这,似乎不够罢?”

“是不够。”

皇帝是善财难舍,上次已经抱怨过收入不够发俸禄的,也难怪他,一卫就有两千多军官,按当初皇帝和官员们的协议,文官俸禄由户部来管,驻京武官俸禄和光禄寺的开销是皇帝自己负责,是从一年一收的金花银里头拨出来。

现在一季就要发十四万,加上光禄寺的使费,皇帝到手的银子所剩无已,早就心疼了。

所以这一次改官制俸禄,李贤和张佳木一合计,光禄寺还归皇帝自己管,在京武官俸禄,和文官一样,议定改制之后,也由户部支出,兵部承领一体发放。

第652章 裁撤

在文官来说,这是掌握了后勤管理的权力,当然开心。

在张佳木来说,文官对武官制约的太厉害了,不成,为严重制约和伤害武官的自尊和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巡抚领军制度将来是一定要改的,文官出而为将,也要改。

武官现在勋亲势力有复苏的迹象,将来不妨就是保持这种制度,高层武官由勋戚来充当,中低层武官从讲武堂出来,以后还会再有职业军士制度……不过反正大明的军人和后世不一样,全部都是募兵,而且一当最少十年八年的,恐怕人人都职业了罢?

这个且不提,改成禁军和厢军制度以后,原本自成系统,管兵管民自管财务和土地的卫所制度当然就彻底铲除不要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以后的军队财政怎么弄?

既然全改为募兵制,当然是中央财政全包了,好在现在二百万卫所军,全部一体转民,除了卫所军官之外,怕是没有人不赞同。

现在已经是卫所大量逃亡军户的时候了,一声军转民,大家不用再逃,本乡本土,土地改成官田就行。

虽然赋税比私田要高十倍,人家交三升三合一亩,官田要交三斗三升,正好是十倍。不过就算是十倍,只要正常年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军户卫所,可比种官田还苦的多了。

到时一声令下,全国留三十万禁军,就是战兵,再有二三十万的厢军,也就罢了。

现在海寇未有,只有北边防,南方无事,最多留三五万人的战兵分驻南方各省,特别是云南一带,再配十万八万的厢军就够使了。

况且,最要紧的就是,锦衣卫在扩张。

锦衣卫的野战部队,监察部队都在扩张,纯粹的特务部队的老底子不仅没减,反而日渐增多。

就算是京城里曹翼那一部分拨做了厢军,负责维持日常治安的事锦衣卫不再插手了,以防形象太过刺眼,但就算如此,锦衣卫未来在全国将是一支仅次于禁军的武装力量。而且,这一支力量只供张佳木一人指挥,至于维持费用,皇帝还是照一卫的数目来给……反正张佳木搞钱有方,不扰民,不祸害官员士绅和富户,一样养得起这么些人,皇帝也乐得不管。

至于文官,知道此事是张佳木的底线所在,现在这种情形,彼此不生事最好,要是谁敢胆触动张佳木的底线,把锦衣卫的问题也提出来议一议……恐怕大明官场也找不到这样的傻鸟罢。

就算真有的,诏狱是干吗使的?

只是这人数一少,中央财政包干下来,问题倒不大。但如果再把军饷给军队自己发,显然也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