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军队就真的是孤立无援了,陷入了绝境,被歼灭就是时间问题。

对于久受汉文化影响的陈仁宗来说,自然是熟悉西南一带的地理,陈兴道的话音一落,击掌赞道:“很有道理。还有呢?”

陈兴道微微一笑,道:“皇上,臣以为,我国现在就有一笔银子可以入库了。”

陈仁宗有点心急了,急急地问道:“什么好事?”

“皇上,臣推测,大宋朝连年战争,农田荒芜,这粮食必然是紧张。且不说拿不拿得出供军队使用的粮食,就算是拿出来了,要运到大理一带也是费时费力的事情,还不如就地筹措。大宋朝的皇帝是想从我国购买粮食,以充军用。”陈兴道都有点兴奋了,道:“皇上,正好我国今年的粮食大熟,粮价有下跌的趋势,要是卖给宋军的话,可以平抑粮价,这是送上门来的大好事。”

对于越南今年粮食大丰收一事,李隽是早就知道了,才摆出这么一副态势。对于李隽来说,现在他是什么都缺,粮食就更不用说了,更是紧张得很。能够用银子买到粮食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怕的是有了银子都买不到粮食,那样的话后果会更严重。用现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需求大过供给,会引起粮价上涨,进而更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对南宋的经济体系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从越南,泰国,缅甸购买粮食,虽然要花很多银子,但是相比之下对南宋的经济体系造成的危害要小得多。

陈仁宗一下子喜上眉梢,道:“这是互惠互利的大好事,我国哪能拒绝这等好事。这粮价嘛,也不能太亏了大宋朝,也不能亏我们,就依现价吧。一手交粮,一手交银子。不过,这入境一事……”陈兴道笑着打断他的话,道:“皇上请放心。大宋朝皇帝只是说要入境,没有说入境多远。”

陈仁宗也是个明事理的人,一点就透,紧皱的眉头一下子松开,笑道:“对对对,那就让他们入境五十里吧。”

李隽要求宋军入境,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步骤,只要越南同意入境了,也就是用他们的行动表示已经加入了南宋的阵营。至于入境多远多深,根本就没必要去追究。

陈兴道略一沉吟,虎目一转,闪烁着一丝精光,道:“皇上,臣以为好事就做到底。我国一旦允许宋军入境,那么我们已经站到大宋朝一边了,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蒙古人贪得无厌,侵暴成性,对我国始终是个威胁,这仗迟早是要打。我国何不趁此时机派军队与大宋朝一起去打蒙古人。”

“兵凶战危之事甚是凶险,可得谨重。”陈仁宗迟疑道。

陈兴道胸有成竹,道:“皇上请放心。我们不需要派太多的兵,只需要一千足矣。”

一千兵只是一个象征而已,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作用,这一旦打输了,蒙古人问罪之时,完全可以找借口。要是打赢了,完全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分点好处。这是为什么老是有国家喜欢象征性派兵的原因,两边得利。

陈仁宗自然是明白其中的好处,喜道:“就这么定了。”

陈兴道请命道:“皇上,臣愿意为国出力,带兵出征。”

陈仁宗没有想到其他,想也没有想,道:“好好好,陈将军出马,朕有何忧?”

越南境内,一身彪悍气的黄汉戎装在身,精神抖擞,威风凛凛,与一身戎装的陈兴道并肩而站,正在检阅行进中的宋军。

宋军排着整齐的队列,雄赳赳,气昂昂,人如龙,马如虎,气势如虹,仿佛他们不是凡人,而是神兵天将一般,具有一股威慑人心的力量。

黄汉作战风格凶悍,给人一种就是泰山压来他也顶得住的感觉,他把他身上这种气质灌输给他统率的军队了,宋军自然是人人凶悍,如狼似虎。

陈兴道也是名将,精通兵法,曾经打败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自有几分自鸣得意,心想南宋虽然地域广大,但是说到军队反倒是不怎么样。让他想不到的是,宋军竟是如此强悍,他此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以宋军的精悍,蒙古军队都不是对手了。

宋军在李隽的统率下,一年多来征战不断,打了不少大仗,苦战不少,早就是精锐之师了。再加上装备的更换,一大批头脑灵活、指挥果断、敢打敢拼的将领给提升,一大批优秀军官充实到军队中来,军人的地位和待遇大幅度提高,战斗力早就大为提高了。

新式装备的出现,推动新的技战术理论的更新,宋军比起蒙古军队已经不逊色了,已经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之一。

陈兴道很是庆幸自己说服了陈仁宗,没有与南宋为敌。同时,他更庆幸自己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一选择让他名垂青史,成为一位战功卓著的名将。

越南皇宫,陈仁宗手捧李隽馈赠给他的十颗钻石,爱不释手,赞道:“真是好东西,亮晶晶,光闪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东西。真是好宝贝,就是太少了点,要是再多个几十颗就好了。”

泰王、缅王也如陈仁宗一样,对着南宋使臣带来的钻石赞不绝口,眼睛里尽是美丽的小星星,巴不得出现一座钻石矿。

第161章 全民教育

李隽不住地敲着自己的额头,眉头深锁,静静地沉思。李隽是个才思极其敏捷之人,很少有难倒他的事,现在这事虽然难不住他,也是让他很伤脑筋,他正在为办教育一事犯愁呢。

都知道两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能让人满意的王朝之一,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不仅仅是在对外战争中屡吃败仗,还在于他本身的腐败,正是两宋王朝本身的腐败才导致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要不然,都是相同的民族,为何在秦汉之际,隋唐之时却是那样的强盛,偏偏在两宋王朝却是那样的积弱。

对于李隽来说,他对南宋朝庭积弊之深的体会比谁都深刻。军事上刚刚好转,局势好起来了,经济问题来了,经济问题布署好了,头疼的教育问题又来了。要想发展经济,要创新技术,没有大批人才,没有专才想都别想,这是现代历史已经证明过了的问题。

在古代,历代王朝推行愚民政策,不推行教育,民智未开,李隽一心想发展南宋的教育事业,培养出大批人才、专才,可惜的是,根本就不具备这个条件。不是没有钱,而是因为没有师资力量。

用李隽的话来说“就算没有钱,我就是饿肚子,就是去求人,去借去乞讨也要筹措到办学的银子。可是,就算有了银子,把学校办起来了,谁来教授呢?要那些张口孔孟之道,闭口圣贤之言的老夫子们来教,还不如不办。至少,不会误导人。”

儒家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曾经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儒家最大的长处就是在于空谈理论,而无实际上的可操作手法,是以一提到儒家,人们就想到个与之相应的词“迂腐子”。

儒家的理论对于科技的缺乏那就是有目共睹的了,而李隽要的恰恰就是大批科技人才、各种专才,这是儒家理论所没有的,是以李隽打算另起炉灶,把现有的教育体制,也就是培养朝庭所要的官员的儒家教育摒弃掉,另外建立一套体制。

作为一个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李隽深知师资力量对于教育工作有多么的重要。有人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是夸大之言,是实实在在的很有道理。教师要改变的是人类的灵魂,要是让那些迂腐不堪的老夫子们来教授,还不把全国老百姓都教成迂腐子?

“皇上,这些战俘怎么处置?”李庭芝向李隽施过礼,直接切入主题。在江南的两次大战,南宋打了大胜仗,直接的后果就是战俘暴满,都快没地方关了。

对于南宋战俘太多一事,高达曾戏言,道:“皇上的本事真是了不起,特别是抓俘虏这本事,真的是让臣佩服无已,一抓一大堆,都没地方关了。皇上,要不要让臣抓几个回去关在马棚里?”

高达的戏言,自然是引来李隽的大笑,指着他笑言:“你这个老顽童,亏你想得出来。想要人给你养马,你就直说嘛,还要找这么多借口。”

李隽想了想道:“战俘有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三种,区别对待吧。蒙古人和色目人罚去干活,挖矿也好,做工也好,只要需要就派他们去。反正我们现在缺人手,不能白养活他们,也该让他们活动活动。”

李隽真会说话,明明想“压榨”战俘,却给他说成活动活动,李庭芝在心里偷笑,道:“皇上,臣这就吩咐下去。”

“不要亏了他们,给他们吃饱,有条件的话,也给他们吃好。”李隽一副语重心长的长者态度,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