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大用忙道:“廖将军军务缠身,大用一点浅见不敢打扰廖将军,还请廖将军原谅。”

“你呀,还没有听出来。”李隽提醒杜大用道:“廖将军这人有一个不好的缺点,见了别人好的主意,总想着弄个明白,你找了张世杰,没有找他,他呀是有点点怨气,就罚你毕业了。这战略部队一事,还非你莫属。”

李隽也是个玩笑高手,开了廖胜功一个小玩笑,引来一片笑声。

杜大用仍是不敢答应,道:“皇上,可臣还年轻。”

“你二十四岁,也不小了嘛。”李隽阻止他要说的话,开导起来道:“你是知道的,霍去病十八岁出征,以八百壮士斩敌过当。二十四岁时,已经封狼居胥山,禅姑衍了。正所谓‘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嘛,你也二十四岁了,正是驰骋沙场的大好时光。不会说你没有霍去病的胆色?”这话既有开导,也有激励,更有激将之意。

果然,杜大用一听之下,头一昂,胸一挺,明净的眼中射出精光,道:“皇上,既如此,臣干了。”

“这不很好嘛。”李隽非常欣慰,道:“杜将军,这战略部队的组建是头等大事,有什么需要,你可以直接找我,这事千万要从快从严抓起。”

杜大用领命道:“臣明白。”

“成立战略部他,我早有想法,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就把特种部队,玄甲骑兵以及解晋将军的骑兵都划入战略部队。”李隽一下子就弄出三支战略部队。这三支部队都是精锐之师,装备了极其先进的装备,用现在的话来说技术含量不低,划入战略部队再正确也没有了。

特种部队和玄甲骑兵这两支在临安保卫战中大显身手的精锐部队正式升级为战略部队。

廖胜功他们自然知道李隽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道:“皇上圣明。”

“杜将军,你刚才提到要夺取山东和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现在就把你心里的话全说出来,具体要怎么做,我想听听你的高见。”李隽期待地看着杜大用。

杜大用这样的人能够提出夺取山东和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不用想都知道他肯定有他的计划,听听他的意见对处理这些问题很有好处。李隽是个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的明君,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机会。

廖胜功他们也如李隽一样想,非常期待地看着杜大用。

“遵旨。”杜大用领旨,走到地图前,拿起竹节鞭,指着地图道:“皇上,臣以为夺取山东,我朝可以来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可以派出一支劲旅在这里登陆,然后沿着这一带南下,与从扬州出发的大军南北对进,遥相呼应,切断盘踞在山东之地的鞑子军队与中原鞑子的联系,以便全歼。”

“在实施分割的同时,派出军队实施多点登陆,进行向心突击,打他个遍地开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山东战事。”

他的话音一落,立即响起一片赞同声,是李隽他们表示同意。

“这是个很好的计划,但是必须要有一支能够担负得起分割敌人重任的大军才能完成。”廖胜功以特有的洞察力分析,道:“只可惜解晋将军远在江汉平原。”他的感叹之词是说,谢晋是胜任这一重任的最好人选。

解晋这支部队从扬州开始的长途奔袭干得实在是太漂亮了,让人非常放心,廖胜功自然是一下子就想到他了。

他的话马上得到李庭芝他们的赞同,陈宜中道:“皇上,臣以为可以让郑静和将军把解晋将军运送到山东登陆。”

李隽笑而不答,看着杜大用,道:“杜将军,你说,哪支部队合适这一任务?”

“皇上,臣以为解晋将军的骑兵固然能够胜任这一重任,但他在江汉平原休整,朝廷不必舍近而求远。除了解晋将军以外,朝廷还有一支战斗力不在解晋将军骑兵之下的突击力量,臣以为赵佥将军率领的玄甲骑兵也可以完成这一重任。”杜大用这个战略部队的指挥官第一次点将了。

陈宜中猛敲脑门,道:“对呀,我真是老糊涂了,居然把玄甲骑兵给忘了。”

玄甲骑兵现在也在扩大,差不多有两万人了,其战斗力早在临安保卫战和围歼郭侃的大战中为世人瞩目,要是他们出动的话,自然是马到成功,这个问题一下子取得了一致意见。

“这是战略指挥官点的名。”李隽笑言,道:“就由赵佥去执行。廖将军,杜将军你们和赵良淳,以及郑静和好好研究一下,制订出一个详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出来。”

廖杜二人马上道:“遵旨。”

李隽走到地图前道:“杜将军决定把解晋放在江汉平原不动,那是有用意的,他的意思是把解晋派入四川,以便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是骑兵的天堂,相信他们会有不俗的表现。”

李庭芝接着说出李隽没有说出来的话:“关中平原也是骑兵的天堂。当我们进兵关中之时,鞑子必然会派出大军来争夺,臣料定关中地区必然有一场大战,有一场硬仗要打,派出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很有必要。”

他的话百分百会应验。忽必烈这个喜欢汉文化的人肯定知道关中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两大基地之一,汉高祖认识到关中的重要性后马上从洛阳出发,定都关中。作为雄材大略的皇帝,也是极其优秀的战略家,忽必烈肯定知道关中之地要什么有什么,要是给南宋拿下了关中,李隽肯定会以关中为基地,象秦始皇统一战争一样,从关中大举出兵,威逼洛阳,挥师中原,直扑汴京。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关键一战,天中山之战,一次性投入了六十万大军。那时,秦国的基地主要是关中,成都平原,还有现在的贵州一部分,就凭这三地,可以一次性投入六十万大军,可见这些地方的实力有多么的雄厚。

要是南宋得到关中之地,加上成都平原,贵州,还有云南,加在一起的军队至少也有好几十万。要是李隽裹胁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这些卫星国一起出兵,这队军的数量就更多了,战国时纵横家赞誉秦国“带甲百万”就不是夸大其词了,而会变成事实。

更不用说现在的南宋拥有好多先进的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惊人,要是这样一支大军从关中出发,挺进中原,其意义会有多大,就是用光所有的赞誉之词来赞誉也不为过。

忽必烈派出大军来争夺关中是必然要出现的事情,因而关中之地的大战硬仗在所难免,把解晋这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部署在四川,是未雨绸缪之举。

“原来如此。”陈宜中这个不善长军事的人恍然大悟,赞道:“这是个好主意。”

“解晋入川一事,就由海军送他们一程。”李隽愉快地回到座位上,拍拍脑门,突如其来地冒出一句与此无关的话:“银子,银子。”然后再解释道:“胜利固然是好事,但是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朝廷收复失地,不是盘剥,而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战胜仅仅是第一步,还要进行建设。淮东、淮西、蕲黄、郢汉四地的重建工作应该马上启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这里的生产,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日子。”

打仗的军费需要大量的银子这是不用说的,重建也需要大量银子,李隽、李庭芝他们是为银子天天愁,时时愁。用李庭芝感慨的话来说,就是:“朝廷并非没有银子,而是花得太快。这银子花得有多快,说出来很是惊人,给我的感觉银子不是花出去的,而是给水冲走的,哗哗一阵水声,原本堆得象山的银子一下子就没有了。”

文天祥他们给李隽两个“银子”弄得迷糊了,现在才明白过来,原来李隽是为重建这些地区急需银子发愁。他们万万想不到李隽这个极有修养的人居然表现得象个财迷,相顾莞尔。

“皇上仁德!”文天祥他们不得不从心里佩服李隽深谋远虑,什么事都想到前面去了,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他已经开始部署重建工作了。

李庭芝也象李隽一样拍脑门,有点无奈地道:“皇上,这银子我们省着点花,还能撑下去。”他的话给李隽打断了,李隽说的是:“那就好,那就好,太好了。我一直担心没银子,有了银子就好办多了。”

李隽这个人很少有这样的表现,实在是银子让别人开心,却让李隽发愁,愁得他没办法。

“皇上,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官员,吏员,请问皇上从哪些地方挑选这些人手?”李庭芝这个丞相当得也真是难苦的,愁完了银子还要去愁人手。这也难怪,这四地经历战火,原先的官员、吏员要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