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惊奇,但是要说他就因此而兴兵,那就荒天下之谬,书呆子之言尔!

这次远征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正是这次远征促成了中国把西域诸国收归版图,因而可以说这次远征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对于这一战,后人是遣责者多,赞成者少,就连《史记》都是颇有微词。这一战之后,“西域震恐”,再也不敢猖狂地遮杀汉使,效果已经达到。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拿回来,但是可以预期的是,南宋拿回这些地方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南宋光复了唐朝时期的所有领土,对外贸易必然是仗打完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是不树立规则、不树立威权,难保不出现汉武帝当年面临的难堪局面。正是基于此点考虑,李隽才决定对日本大举用兵,让周边国家知道正常的合法贸易而不是劫掠才是他们致富的正确途径。

当然,从战略角度来说,此时出兵日本是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历史是在并没有让你准备好了再来发展,而是在边准备边发展中前进。要是现在不出兵,等到北伐全面结束再出兵,不知道涂毒会有多烈,受害的商人不知道有多少。

“皇上能必多虑,出兵东瀛对于此时的朝廷来说不过是一件小事,正如廖将军所说朝廷已经具备了两线作战的实力。”清风子分析道:“贫道以为,朝廷的当务之急有两件。

一是朝廷大军应该趁鞑子没有恢复过来之前渡过黄河,追亡逐北,趁鞑子虚弱之机一举收复燕云之地。”

渡过黄河北上之事已是共识,没有人会有异言,众人点头赞同道:“道长所言极是。”

清风子接着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朝廷应该马上投入到对中原的治理中去。中原,经过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终于回到朝廷的手中了,这都是皇上圣明才有今日之盛。”

李隽笑着道:“道长,你也学得很世俗了,你这个出家人,要你分析当今急务,你却拍起我的马屁了。拍马屁可不是急务哦。”说到后来,已经在开玩笑了。

清风子摸摸白胡子,笑道:“皇上,贫道不是拍马屁,而是有感而发。光复中原之事,并非没有人想过、做过,就是没有成功过!”

他的话马上就得到众人赞同,道:“是啊,皇上。”

“打住,打住。”李隽挥手道:“道长,还是说急务吧。”

清风子接着道:“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朝廷光复中原固然是喜事,不过贫道以为这才是千里之行迈出第一步,要把中原治理好,让中原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中原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才是最终的目的。”

李隽抚掌称妙道:“道长之言,深谋远虑之言,朕之得道长,犹如文王之得太公。光复国土仅仅是第一步,治理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帝王之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民富兵强。”

清风子那句“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堪称千古至理。在这点上做得很成功的可能要推战国时的秦国。一开始,秦国很弱小,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越来越强大,最后统一了中国。

人们认为商鞅变法仅仅是推行了新法,那就大谬特谬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也仅仅是说商鞅变法秦国就强大了,实在是让人无语。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法制,这点没错。更重要的是,商鞅还给秦国制订了一个完整的战略,这才是秦国真正变强的原因。

商鞅的战略很简单,就是向东防御,向西发展,兼并西方那边为数众多的小国,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秦国的实力在短时间急剧增强,很快就具备了与山东六国争夺霸权的实力。

现代社会一个有名的举措“以战养战”与秦国的做法比起来,只能是下下之策。

“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才是越战越强之道。”李隽感叹道:“不仅仅中原,所有的国土光复之后都要治理好,使其成为朝廷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摆设。道长的两点看法,朕完全同意。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处理这两点。”

也许是气氛热烈,一向最后发言的杜大用忍不住了,发表看法道:“皇上,臣以为道长说的渡河为急务再正确也不过了。不过,臣以为就目前态势来看,鞑子损兵折将之后,实力大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无法与朝庭抗衡。”

这是显而易的事情,众人点头赞同。

“因而,臣以为渡河北伐之战,朝廷完全可以把网撒得更大些,再做一个囚笼,把鞑子在燕云之地的军队一举歼灭。”杜大用信心十足地道。

张珏脱口问出了众人心中的想法,道:“请问杜将军,这个囚笼怎么做?”

众人知道,杜大用如此有信心,必然是成竹在胸了,很是期待地看着他。

杜大用走到地图前,指着大都道:“皇上,臣以为接下来的战事,鞑子必然是集中有限的兵力防守大都,激战必然是在大都附近展开,朝廷正好利用鞑子这种心理做一篇大文章。大都,朝廷依然采取视而不打的做法,大规模的兵力向大都运动,但是不要急着攻下来,以免鞑子逃蹿。”

他的话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兴趣,廖胜功很感兴趣地问道:“请问将军,要如何才能围歼鞑子的军队?”

杜大用右手重重一下按在长城上,道:“这里,朝廷先拿下长城,先做成囚笼,关门打狗。若如此,鞑子投在燕云之地的军队必然是全军覆灭,这对以后的战争有很大的好处。”

李隽说出杜大用含糊其词的话:“杜将军用意很大胆,不过,可行。若是把鞑子投在燕云之地的军队被全歼的话,以后进行的战略追击面临的阻力就会减小很多。以朕看,对于大都一战,可以实施视而不打的做法,以此把鞑子部署在草原上的军队也吸引过来,一举收拾掉最好。朕相信,为了保住大都,鞑子会不计一切代价,这是一个很好的饵,要好好用用。”

“皇上圣明。”众人齐声赞同。

李隽的眼光放得很深远,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大草原一直是困扰中国两千多年的一大军事难题,历朝历代都很头疼。要是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部署足够多的军队,那么接下来的战略追击,进攻大草原的压力会大得多。把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有生力量调出来,一举歼灭,对战略追击的好处会有多少,在座之人不会不明白,还有不齐声叫好的道理。

“皇上,做囚笼这事,臣倒是有一点谬见。”张世杰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朝廷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汴京出发,渡过黄河,直取大都,以此来吸引鞑子的主力。另一路,从洛阳过河,从三晋之地北上,直去长城。攻下长城,扼守住鞑子北蹿的通路,鞑子插翅难逃。”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叫好声,道:“张将军此计大妙。”

清风子摸着胡子,道:“张将军此计不错。不过,还不够完美。”

他的话立即引来一片询问声,道:“道长之意是……”

李隽笑着代清风子解答,道:“道长的意思是说,两路出兵只能切断鞑子西蹿北逃的道路,还有一条道路没有切断。再说了,一路大军直取长城,压力太大,不如两路有效。”

得到李隽提点的众人恍然大悟,道:“对,还有东面没有切断。”

李隽走到地图前,指着东北道:“你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对于战略的分析不会外行。乍一看之下,东北和燕云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是唇齿关系。东北实为燕云的后援,成吉思汗当年为了攻打大都,先派木华黎攻下了东北,其目的就是避免到时东北掣他的肘。要是朝廷不把东面的通路也切断的话,鞑子一则可以从东北获得援军,二则可以向东面逃蹿,为以后进军东北增添很多困难。”

如此一说,问题再也清晰不过了,众人眼睛放光。解晋一下子站起来,道:“皇上,臣以为就燕云之地的地势看,从中原出发,朝廷以两路进攻为宜。等到时机成熟,朝廷可以在这里登陆。”他手指按着的地方就是现在的秦皇岛。

“这里离大都近,朝廷在这里登陆,鞑子必然以为朝廷是在开辟第二战场,不会引起鞑子的注意。”解晋很是振奋地道:“我军就可以在毫无阻力的情况,快速北上,直扑长城,与西路军会师长城。”

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图画,让人热血如沸,齐皆道:“此议甚好。”

“都没意见?”李隽问众人,道:“都没意见,就这么定了。朕决定,西路军由张珏为主将,柳河子,黄汉,陈兴道为副将,兵出洛阳,直取长城。”

“遵旨。”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