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千问-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法是有舍分。十善业道…此等十法是有胜分。十圣居:……此等十法是难解。不净想,死想,食厌忌想,一切世间不乐想,无常想,无常者苦想,苦者非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此等十法是应令生。十尽事:由正见而灭尽邪见,而且凡缘邪见者,无量罪、不善法生,其等亦由彼而灭尽,又缘正见,无量之善法,趣向于修之圆满;由正思而灭尽邪思……由正语而灭尽邪语……由正业而灭尽邪业……由正命而灭尽邪命……由正精进而灭尽邪精进……由正念而灭尽邪念……由正定而灭尽邪定……由正智而灭尽邪智……由正解脱灭尽邪解脱,而且凡缘邪解脱者,无量罪、不善法生,其等亦曲彼而灭尽,又缘正见,无量善法,趣向于修之圆满。此等十法是应胜知。十无学法:…此等十法是应作证。

五百一十二、什么是蕴以及五蕴?答:「蕴」是形容被如此分类之法。而在许多地方都可看到「蕴」这个字,用来表达「集聚」、「堆」、「美德」、「概念」、「分类」。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诸比丘,就有如要量大海洋的水是不容易的,不能说它是这么多容量的水,或几百倍这么多容量的水,或几千倍这么多容量的水,或几十万倍这么多容量的水,而只能称它为一堆不可计数的水《相应部.大品》,它基于「堆」的含义而被称为蕴。因为一点点的水不能被称为一堆水,而只有大量的水才能如此称之。同样地,少量的灰尘不能被称为一堆灰尘、少数几只牛也不能被称为一堆牛、少量的兵力也不能被称为一堆兵力、少量的福业也不能被称为一堆福业,因为只有大量的灰尘才能被称为一堆灰尘;只有许多牛等才能被称为一堆牛、一堆兵力及一堆福业。但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戒蕴、定蕴」,它是基于「美德」的含义而被称为蕴。但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世尊看到一大捆的木头被恒河之流冲走」《相应部.六处品》,它是基于「概念」的含义而被称为蕴。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心、意、心智…识是属于识蕴」(《法聚论》节6),它是基于「分类」的含义而被称为蕴。在此 它指的是「堆」。蕴的这一项含义包含了球、量、群及堆的含义;因此当视诸蕴为拥有「堆」之相。也可说它为拥有「部份」的含义。因为在这世上,有些人在还债时说:「我们将分两期(蕴)还债;我们将分三期还债」;所以也可说诸蕴拥有「部份」之相。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于此,「五」是分组的数目。透过这一点,它显示没有比它更低或更高的数目。在此,「色蕴」是指色堆或色的部份。「受蕴」是指受堆或受的部份,而想蕴等的含义也应当以此类推。于这点,以「过去、未来与现在」为始的十一个方式分类的「四大元素及四大所造色」、分为廿五部份的色法及九十六部份的色法是色堆,而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色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受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乐受、苦受及不乐不苦受」。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受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想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眼触生想、耳、鼻、舌、身触生想、意触生想」,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想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思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眼触生思、耳、鼻、舌、身触生思、意触生思,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行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心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眼识、耳识、识鼻、舌识、身识、意界、意识界」,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识蕴的名下。再者,一切四种起源的色法是色蕴。与从八欲界善心为始的八十九心俱生的受是受蕴。类似的想是想蕴。以触为始之法是行蕴。八十九心是识蕴。如是当依五蕴理解诸法的分类。

五百一十三、什么是善法?答:喜俱智不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以香、味、触、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欲界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喜、乐、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有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有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所有之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七根、五支静虑、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之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五百一十四、什么是行蕴?答:其时有所有之触、思、寻、伺、喜、乐、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观、勤励、不散乱,其时除色蕴、受蕴、想蕴、识蕴或又有他缘已生之无色诸法。是等为行蕴。

五百一十五、什么是一切之色?答:即四大种与四大种所造之色是言一切之色。一切之色即非因、无因、因不相应、有缘、有为、恼坏、世间、有漏、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己取着、顺取、顺杂染、无记、所缘、非心所、心不相应、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不已杂染不顺杂染、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无寻无伺、非喜俱行、非乐俱行、非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非流转非还灭、非有学非无学、小、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所摄、非非所摄、不定、不出、已生、六识所识、无常、老所蔽。如是为一种色聚。
二种色聚:有色取、非色取。有色之已取、色之不已取。有色之已取顺取、色之不已取顺取。有色之有见、色之无见。有色之有对、色之无对。有色之根、非色之根。有色之四大种、非四大种。有色之表、非表。有色之心等起、非心等起。有色之心俱在、非心俱在。有色之心随转、非心随转。有色之内、色之外。有色之粗、色之细。有色之远、色之近。有色之眼触事、非色之眼触事。有色之眼触所生受。。。想。。患。。眼识之事、非眼识之事。有色之耳触。。。鼻触。。舌触。。身触之事、非身触之事。有色之身触所生受。。。想。。思。。身识之事、非身识之事。有色之眼识所缘、非眼识所缘。有色之眼触所生受。。。想。。思。。眼识所缘、非眼识所缘。。有色之女根、非女根。有色之男根、非男根.有色之命根、非命根。有色之身表、非身表。有色之语表、非语表。有色之空界、非空界。有色之色轻性、非色轻性。有色之色软性、非色软性。有色之色适应性、非色适应性。有色之色增广、非色增广。有色之色相续、非色相续.有色之色老性、非色老性。有色之色无常性、非色无常性。有色之搏食、非搏食。如是为二种色聚。三种色聚:即所有色之内者为取,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取、非取。所有色之内者为已取,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己取、不已取.所有色之内者为已取顺取,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所有色之内者为无见,所有色之外者为有有见、无见。所有色之内者为有对,所有色之外者有有对、无对。所有色之内者为根,所有色之外者为有根、非根。所有色之内者为非四大种,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四大种、非四大种。所有色之内者为非表,所有色之外者为有表、非表。所有色之内者为非心等起,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心等起、非心等起。所有色之内者为非心俱在,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心俱在、非心俱在.所有色之内者非心随转.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心随转、非心随转。所有色之内者为粗,所有色之外者为有粗、细。所有色之内者为近,所有色之外者为有近、远。所有色之外者为非眼触事,所有色之内者为有眼触事、非眼触事。所有色之外者为眼触所生之受。。。。非身识事,所有色之内者为身识事、非身识事。所有色之内者为眼触非所缘,所有色之外者为有眼触所缘、眼触非所缘。所有色之内者为眼触所生之受。。。。非身根,所有色之内者为有身根、非身根。所有色之内者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