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兵: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录音-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念佛,所得到的这种快乐,不是别的方法可以代替的。因为别的方法,安慰自己,临终的事情,临死的时候大概人什么都不知道,也没必要考虑的。一些哲学家想,生死都是一样。像庄子说,生死为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没必要提前考虑。儒家讲只要我尽到我做人的责任,这个生死是自然,谁有不死啊,只有认命了,只有接受了。以认命的态度去接受了。当代西方的存在哲学,好多也都是这样。但你虽然这样想,实际上是不是真正能够解除死亡的焦虑呢?因为死亡的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焦虑。人之所以跟动物有区别,西方的心理学家也认为,人会考虑这个问题,会考虑死亡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会考虑我死亡后到哪里去,动物是不会考虑的。你说你已经是个人,意识告诉你不要去考虑,潜意识当中能不考虑吗?现在西方有临终关怀嘛。他把临终的病人放在临终医院里,用各种心理学的方法,使你安慰。使你能够不想到死亡的恐惧,使你能够愉快、安乐而死。但是这种能发生一定的作用,如果说真正的确信我死了以后还有一个无限的极乐的长生,哪能比得上这种效果。

  净土法门不一样,只要说真正理解了这个法门,深信这个法门,真正能够十念发愿,这件事情并不难做到,只要你把道理弄清楚,把证据找清楚,找很多的证据,说服自己以后,经过多方面的考虑,观察人生。尤其是老年人,反省自己的一生,观察别人的人生以后,大多数都会认同佛教的说法。人生生死确实是苦,如果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不去呢?不去那才是傻瓜。既然相信了这件事,也不难,也不耗费什么,也不用拿很多钱去买。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相信了有莫大的好处,你就不会畏惧死亡了。即使你修得不好,只要你曾经这样的发过愿的话,阿弥陀佛保证,不能说今生绝对往生吧,肯定在不太久远的将来一定会往生的。有的人是看你临终有没有这种往生的瑞相,实际上据我所知,即使你临终没有往生的瑞相,也不一定不能往生,因为人死了以后还有一个中阴境界,在中有境界里面,一般来讲人的意识还很清醒的,跟活着的时候一样,什么都记得。你既然在生前听闻了佛法,在那个时候更能记得了,那个时候念佛的话,照样佛菩萨还可以接引的。那个时候如果真有一个中有,不信仰宗教的人,不知道净土法门的人,你依靠谁呢?那是非常可悲了,中有的可悲,那跟人间的可悲不一样。因为人是一个社会动物、感情动物,从生下来就在家庭的、亲人的关爱当中,一直到老死。《无量寿经》里面讲,人是独生独死、独往独来,谁也不可能跟老伴儿一起去死。死的时候总是孤独的。你想你死了以后,一下就脱离几十年生存的亲人的氛围,一下子归宿没有了。吃的也没有,住的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亲人也没有,那是多么可悲,凄凉的一种景象啊。但是,只要有佛教的信仰,有三皈依,深信过净土法门,在那个时候,藏传佛教的中阴济度讲,只要记一句阿弥陀佛,或者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只要相信、信任,在这个时候念,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或者六字大明咒,或者阿弥陀佛的圣号,都有可能被很快的接引。再退一步讲,比如说不慎,这一生曾经做过一些恶,步入地狱了。步入地狱一般时间也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只要说曾经信过净土法门,有这个种子。因为在地狱里面有地藏菩萨说法的。还可以听法,继续修行,继续确信念佛法门,还可以往生。所以,实际上净土法门只要真正的深信,在十念里头真正的深信确愿了,而且能把这个心念保持到临终的话,一般来说往生净土或早或晚,绝对是有保障的。我通过教理的研究是深信这一点的。

  但是不是一往生,像有些祖师讲得那样,马上就成八地菩萨,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呢?那也不是这样。因为根据《观无量寿经》讲,我绝多深信这个佛经当时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的。其它的经有些可能是龙树菩萨做的,有些也可能是后代的一些菩萨做的。但净土这个经,我确信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因为他讲的这个条件,讲得很明白,比如上品上生,他的条件是,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种心。这三种心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至诚心是要一点怀疑都没有。深心,你这种信仰是非常深沉的。回向发愿心,你所修的一切都回向,发愿生于西方净土。然后还有,一者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具诸戒行”,因为戒很多,居士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具诸戒行,就是你受过什么戒,都得严格的守住,一点都不能违反。特别是慈心不杀,杀戒不能犯。第二是诵读大乘方等经典,读诵的,读的意思不仅仅是读一下而已,天台宗的解释是必须要,研究经教,大开圆解。道理应该是这样。诵是背诵,起码记得很熟,读得很熟。通过学习经教,起码得到大开圆解。即使没有见道,也离见道不远。三是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生到净土以后,当时就能够悟“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忍”一般的讲是七地菩萨。藕益大师的解释,就是上品上生的人,在这个地方实际上起码是修到见道以上的,就是大乘见道以上。

  第二是上品中生,“上品中生”就是“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古人对这个的解释,“善解义趣”,就是大乘经的义趣。它指的是经过参禅,对于大乘教理的核心,第一义、真如、实相能够获得很深的理解,这种解一般认为是禅宗的开悟,就是证悟,还不是指的解悟。然后又要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不谤大乘”这一点,对于很多研究佛教,特别是研究佛教研究得很多的人来讲,你看着好像很容易,实际上在今天来讲,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今天中国一般学术性的研究,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大乘经都不是佛讲的,是以后的佛教徒造作的、制作的。要完全确信这一点,要说你不谤大乘这很难说。有些法师,研究南传佛教或者研究其它的研究得很精通,但是他就不相信大乘是佛说的,或者还诽谤认为那个不是佛说的。你说这个算不算诽谤大乘呢。所以,这个对于一般的,懂得少的信徒来说,比较容易,对于研究佛教,看经论很多的人来讲,这一点还不是很容易做到,这种人往生到西方以后,经一小劫,得无生忍。七日之间,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可能很快的达到见道,经过一小劫得到无生法忍,这个藕益大师的解释,这个地方的修行起码要达到“加行位”。

  第三上品下生的人,“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发无上道心,真正的发了菩提心,真正的发菩提心,这个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看真正的发起菩提心的人也不是很多。这必须要经过对于社会人生的深刻的观察,对佛教教理的认真的学习,确实认识到大乘是非常殊胜的。是人生究竟的价值之所在,然后自己很深切的、很切实的发起这种,将来修行六度,将来一定要从事这个事业,要普度众生,跟众生一起获得解脱的这种愿心,而且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这样才算真正发了菩提心。这种人生到西方以后,经过一小劫得无生忍,大概是经过三小劫得百法明门,证到初地。这个应该起码也是,在此土修到“资粮位”已经圆满的人。

  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命终即得往生”。中品生的三种人,一般指的是没有发菩提心的,或者是,虽然他发了菩提心,但是他发的不真。实际上他主要考虑的是,他自己的解脱问题。虽然不一定是小乘,但是他的行动主要在小乘这种人。这种人主要是按照持戒的这种,清净的这种程度封他的品。上品是生到西方以后,马上就证到阿罗汉道。那在此土,你起码是修到三果向或者是三果,生到西方你才能够长一级,长到阿罗汉。哪有那种,说在此土就是一个凡夫,生到西方以后,一下子就能证到阿罗汉果的这种道理,没有这种道理的。

  下品上生是“做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