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兵:三乘道次第与净土法门(录音-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品上生是“做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这都是临终遇到善知识,平时没有修大乘法门的。

  所以一般的来讲,这种九品往生,只是大概的,从不同种类的的众生大概分九个等级。实际上往生的品位不只是九个等级。根据个人的修行的修证,往生以后证道的时间是各自不同的。就说一般的人,像我们今天的人,一般要说完全没有做恶,或者前世没有做恶,因为他讲的这个做恶。没有说明是前世做还是现世做。前世的恶业恐怕也要算在里面,做诸恶业。如果你的业障太重的话,虽然念了很多的佛,那也不一定临终的时候就能够往生的。所以净土宗历代的祖师都强调,一个是要深信确愿,这是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如果是在家人,必须要按照《观无量寿经》讲的,要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就是一定要尽到你做人的责任,做好人,孝养父母,奉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念佛当然越多越好。我的认为,光是一个念佛,恐怕也还不一定能保证你比较顺利的往生,因为净土法门是属于佛教的一个法门。所有的佛教,诸宗诸派,虽然说它的方法不一样,实际上它的实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它的根本目的都是要超出三界生死,起码要超出三界生死。所用的智慧都是照见诸法二无我,起码是人无我,共同的这一点。这种智慧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有深浅的不同,没有实质的不同。这种智慧主要是生活当中,很切实的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通过观察整个的社会人生,慢慢要积累的,要从生活当中要体认到,确实佛法所说的是一个真理。诸行确实是无常,一切现象,不仅功名富贵是无常,没有可以长保的。人的身体也是无常。世间的一切,可以享受到的幸福,确实都是无常。最深刻的无常就是人的这种心,所谓的自我是念念生灭,找不到一个永远保持原样的这么一个东西。这么一个自我是找不到的。所以禅宗的人,它的智慧,如果你连这个智慧都找不到的话。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幸福,古人也是这样讲的,现代人也是这样讲的。或者说我耍得好、玩的好,自在痛快嘛。总而言之是一个幸福。但是幸福要有一个幸福的主体,是使谁幸福呢?如果真正的有一个,从生下来一直保持到死的这么一个真正的自我,你说是谁幸福这可以说的。但这个自我你经过认真的分析以后,没有的,他实际上不存在,所以在禅宗看来,这件事是大事,其他的是小事。其它的事无非就是怎么样幸福而已,就算你得到幸福,谁幸福了没有解决,幸福没有个着落点。而且是无常的,它的时间维持很短暂,所以你先要明白这一点。

  这个在净土宗也是一样的,也是必须要通过日常生活当中,拿小乘的出离心,说得好听一点就叫超越的心。因为出离,好像你要脱离这个社会人生,要从你的家庭脱离出去,要躲到深山里去,要从人间出去。你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也都不承担了,佛教就是因为这一点,一直受到儒家的谴责,现在是受到当代社会思潮,也是这样谴责佛教的。也确实是有很多佛教徒,接受佛法以后他是这样做的。实际上你要看到《阿含经》以后,佛根本就没有这样讲,那都是对佛法的误解。在家人应该怎么修,出家人应该怎么修,佛都讲得很清楚。在家人必须把在家的责任必须要尽到,必须要按照相当于或者接近于儒家的这种,或者当代社会的伦理观念,首先做一个好人。在这个基础之上,拿佛法的智慧在生活当中观察,保持一个比较超越的心。就说一般人碰到这种声色货利,他会生起烦恼,他会陷进去。陷进去以后,当然也可能会发财,也可能会得到什么。但是还会蒙受到更深的痛苦。所以要保持一个比较超越的心态以后,你不会陷得很深。要考虑对众生跟自己,真正有利的事情我才干,没有利的我不追求它,在这一点上跟没有佛法指导的人不一样。我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首先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当代人最缺乏的就是这一点。他是无头苍蝇,他虽然在找钱在奔忙,他往往回到家里想,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个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当代,尤其是高层次人的,有知识人的困惑。就说物质财富增加了,意义丧失了。但是学佛就不一样,虽然我没有证到果位,但是我有这种智慧,我做的事情,按照佛法来讲,是对人类有益的、对社会有益、对弘扬佛法有益,我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

  人的根器是不同的,有的人本事大一点,有的人本事小一点,你不能强迫本事小的人,根器钝的人,一下子修行几十年,一下子就变得跟本事大的人一样,那不可能的。因为任何本事修行都是修行得来的。都是他本事大,人家前生修行来的。但是只要有这种佛法的智慧作为指导,你做小的事情,从小的事情也可以看到大的意义,这样现前的生活,首先现前的人生获得的利益是非常大的,跟一般的人没有信仰的人是不能得到的,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念佛,修净土法门的话,我想应该说往生净土,从年轻的时候那不是很难,老年人是更不难,因为老年活到像我这个岁数,已经过时了,更青年人相比,那比不上。你想挣钱,与年轻人相比,也比不上。想当官也当不上,想搞什么研究,你的知识结构,社会发展快得很,你根本不可能赶上的,现在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到40多岁以后都很难赶上了。外国人七天之内要中国,来七天不接触他国内的信息,他回去,别人讲的东西他就不懂了。你就过时了,所以你赶不上,你把人家的什么都知道,都享善受完的时候。那每一个人到人间来也都是一种旅游,那不是一个永远安身之处,那是一个旅游观光的地方,唯有一种诗意的、善意的态度去对待它,把我这个过程当中,我应该干什么?尽我得能力我能够干好。我从这个意义里面得到意义和价值,然后我又深信有一个能够往生净土的这种保证,这种人生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念佛证到三昧,那当然更好。证不到三昧,无非你往生的品位稍微低一些罢了。低跟高的,只是说证道解脱的时间不一样,但是解脱从佛法的观点来看的话,时间的长跟时间的短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

  圆教讲“念觉圆融”,你觉得人生很长,几十年很长。但在佛菩萨看来大概就跟打一个盹儿时间那么短暂。你死了以后,回忆这一生,觉得做了一个不太长的梦。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大劫,那好象很长,有些居士法师,还把它解释为说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时间,因为其它的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一日一夜相当于这个地方的多少劫。这样算下来的话,在西方要修到见道,那时间长的不可思议了,那还是不往生西方好。在这个地方好。我的解释,我认为,这个经他是给人说的,所以它的地方观念,时间观念都是根据地球人的观念。你认为那十二大劫很长,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看起来,十二大劫,也可能就是你打坐当中的打一个盹儿。所以那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当然争取尽快的能够,往生的品位高一些,在此生能够证得智慧,能够见道的智慧,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见所未见,这叫做见道。见别人都没有见到过的,人生的真理,见道过了以后,就获得了永恒的生命,知道了所有宇宙人生的意义、价值,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那当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那也不是没有可能。按照大德们的说法,如果说要达到这一点的话,也还是净土法门来得最稳妥,最快。所以印光大师讲,如果当世的人,末法时代,你想即生证到圣果,是不依念佛法门的话,那是极为狂妄。他说这是狂妄。实际上这句话说的不过分。

  因为大乘的证道,一般的就是先修般舟三昧,然后从般舟三昧修实相。实际上念佛就是从持名念佛,念到能够看见佛,这个是有相三昧。从有相三昧上,按照你的圆解修观,直接进入实相念佛的时候,同样可以见道。这个修起来要比禅宗的参禅,要比密法的三密相应,都要好修多了。一般来讲,如果你具有圆解的话,不需要上师的指引也可以成就,在密法里就不行,所以是一个最稳妥的法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