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域往事   -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可以肯定。另外,据历史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哈密王公的爱女,叫阿赫玛勒罕(1736~1795年),嫁给了咱们库车王公的儿子。阿赫玛勒罕去世后,哈密王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拱拜孜,面积有二百多平方米,拱墙是由青瓦砌饰的。这座拱拜孜一直保存到1970年,后来就被毁掉了,再也看不到了。


米尔扎·爱玛特王(1)


  米尔扎·爱玛特(?~1834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承袭了郡王的爵位。他是享有特权的,到了北京,可以直接通过乾清门进宫,直接觐见皇帝。这个特权不得了啊!他虽然臣属并忠于大清国,但也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是相对独立的阿奇木。据历史记载,爱玛特这个人,非常重礼节,人也特别正直,办事公道,品行端正,有天良,待人宽厚,布哈拉毛拉阿布都克里木大毛拉在《礼仪书》当中,对爱玛特的品行啊、为人啊,讲得很全面。里面说爱玛特很富有,为人慷慨,温文尔雅,威望极高;处事机敏,头脑清醒,深谙执政要领以及律法,在品行、爱民方面,胜过历代君侯,但也继承历代君侯秉性,以及一些惯用的做法;他宗教信仰虔诚,从不沾染烟酒这些东西,带头遵循和执行律法、教义教规,做道德典范;对任何官司诉状,都能够以律法和断案实例以及教义教规作为准绳,公正、公平地审理断案,对任何人都不偏不离,并严格执行判决。因此,大清国派驻的官员,对他都很敬畏,很尊重。他手下的各级官吏,地方显贵,还有他的众多王子、黎民百姓,极少做出违反教义教规的事情。
  大毛拉的《礼仪书》,还记载了爱玛特的宗教习惯。他每天夜里睡觉之前,必定很准时地做到大净,到他们这一派专门的礼拜寺做宵礼,然后根据在苏菲依禅派那里学来的知识,进行祷告和诵经活动。礼拜寺内,除了一张草席以外,啥东西也没有。大梁上挂着一条黑绳子,每次祷告和诵经的时候,都要将这条黑绳子打成结,套到脖子上。而且每次礼拜时,都做和五六十人一起做礼拜。每次礼拜,他都在前排。他一生中,从来没有单独做过礼拜,每次都是和众多信徒一同做礼拜,这也是很了不起的。
  每月初一和十五,按照惯例,爱玛特要上堂,要到乡衙门去办公。去的时候,他都是穿着一身清朝的官服,头戴顶戴花翎,脚穿朝靴,一点都不含糊。可是在平时,他都是按照我们穆斯林的习惯,头戴缠布,身着维吾尔族长袍。他很注意自己的穿戴,并且也要求他人穿戴必须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他对学者、宗教人士,都非常地尊重和爱护,平易待人。因此,克什米尔、巴达克山、印度、布哈拉等地宗教人士和王公伯克,都羡慕得很,慕名前来,到我们这边住上一阵,享受他的宴请和赏赐,为他祈祷祝福,然后很高兴地回去。
  爱玛特王信奉属于伊斯兰教的卡迪林耶纳克希斑迪一苏菲派宗派。他每周一和周四,都要邀请毛拉和宗教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虔诚的禁欲者以及一些隐士,到王府来从事宗教活动。他们按照苏菲派宗派的礼拜规则,组织诵经、讲经活动。被邀请来的这些宗教人士,不管有何要求,任何时候他都给予满足,进行赏赐。除此之外,爱玛特王还对客栈、宗教学校、经学院以及清真寺等,给与慷慨的施舍。组织祈年乃孜尔,布施乃孜尔。这些费用嘛,全都从祖先留下的财产,自己创造的财富、以及其他的一些个人收入中开支。
  《礼仪书》评价说:“有史以来,艾米尔胡达依达特(但愿真主保佑他的灵魂)后裔中,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像爱玛特王这样正派、熟悉教义教规、与宗教人士广交朋友、爱民如子的伟大郡王。他奉真主的旨意,为臣民所做的好事、做出的伟业以及贡献至今在民间传颂。”
  米尔扎·爱玛特郡王生前,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也影响到新疆这边。后来就有库车起义。当时,爱玛特站在自己的立场,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立场,也有一些举措。现在看嘛,要历史地看。
  他这个人看得很开,一些委屈,受过也就过去了。比方说在很早的时候,还在1830年吧,他还没有承袭郡王爵位,被授予阿克苏阿奇木伯克,当时正是张格尔的哥哥玉素甫伙同浩罕入侵嘛,爱玛特就捐粮啊、捐马啊,帮助清军,被授了一等台吉,表现很突出。结果呢,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受株连,爱玛特被罢了官,一年多啊,到第二年才平了反。他也不计较该咋的还咋的,没啥怨气。
  爱玛特在担任叶尔羌阿奇木伯克期间,有人指控他摊派过多,庇护下属,对侍卫啊、阿訇啊这些人的一些暴行和贪婪行径没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咸丰三年(1853年),他被革掉了叶尔羌三品阿奇木伯克,不过郡王头衔还保留下来。回到库车,他又因为采办铜厂,出了力做了贡献,得到奖赏。这一年,南方的太平天国,已经定都南京,新疆这边的形势很不稳定。加上两年前,清政府被沙俄欺骗,正式和他们签订了近代中国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叫《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老百姓很失望。清朝对新疆的统治,越来越没有力量了。因为政府发不起饷,清朝甚至停止陕甘两省往新疆调防官兵,并且规定,南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八城,部署的兵力只能从伊犁和乌鲁木齐的绿营调拨。这样,新疆驻防的总兵力,一下子减少了很多,边防力量大大削弱。当官的奉禄少嘛,就拼命搜刮、贪污,俄国人也在这里为所欲为。矿工就起来反抗,农民也要反抗,社会乱得很。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库车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爱玛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愿意与起义者合作。结果呢,他个人遭到灭顶的灾祸。
  这个暴动始发于渭干河水利工地。暴动的头头有两个:一个是马什子阿訇,回族人;还有一个,是英吉沙尔阿奇木伯克的儿子,名字叫安拉雅尔,大家都叫他安拉雅尔伯克。他们在库车城里放了一把大火,杀了很多人,当然是汉族人和满族人,焚烧地方官员的房屋和衙门,又攻占了库车城堡,将库车城里的满族人,统统赶出城外,占领了库车老城,占了萨依博伊阿克店庄,情况搞得很严重。
  以爱玛特郡王的身份看,这个样子,肯定看作是暴乱嘛。他当时估计,“暴乱分子”可能会找自己的麻烦,当天夜里就悄悄跑出去了。果然,第二天,起义军队的首领安拉雅尔伯克,还有马什子阿訇,就专程到库车王府来“拜访”,他们没有见到爱玛特王,就派人到处打听下落。后来,派出的两名骑兵,在科克拱拜孜王公的墓地那边,找到了他。爱玛特正在祖先陵墓上做乃玛孜,两名探子向他转达起义军的意愿,劝他一起回城。爱玛特王以礼相待,婉言谢绝,两名探子只好空着手回来了。没过多久,又来了四名骑兵,安拉雅尔伯克也来了。他对爱玛特王说:您是世代统辖乡里的王爷,熟通执政要领和朝廷禀性,因此,希望您为我们这些大小穆斯林做主,继续执政,发挥作用。听了这些话,爱玛特沉默不语。安拉雅尔伯克继续说:我们愿意全心全意为您效劳,执行您的政令。在所有行政管理事务中,以您为重、以您为首,继续拥戴您。
  安拉雅尔伯克的这些话,根本不能打动。他说,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起码常识,是根本的要求。我家世代受朝廷恩惠,除此之外,我还多次进京觐见清朝皇帝,得到皇帝的恩典,如今你让我背叛大清,我做不到,否则天理难容。我现在年过古稀,已经享尽荣华富贵,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度晚年,请求真主宽怒我的罪过,并接纳我的灵魂。因此,你们怎样,我管不着,但希望你们不要为难我,更不要打扰我。这些话嘛,在爱玛特那个地位,也是大实话。可是起义的人听了很不高兴,安拉雅尔伯克没有办法,只好走了。


米尔扎·爱玛特王(2)


  后来,起义军长期攻城不下,许多人死在清军刀枪下面。没有办法,他们又来找爱玛特王,还是要他出任首领,爱玛特王坚决拒绝,说:我可以上奏大清皇帝,为你们请求恕罪,愿真主饶恕你们的罪过。但我绝不会做背叛清朝的事。听到爱玛特最后的答复,大家都很绝望,纷纷骂爱玛特是民族的败类,说他背叛了民族,是伊斯兰的敌人,要让他下地狱。接着,就找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