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域往事   -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很绝望,纷纷骂爱玛特是民族的败类,说他背叛了民族,是伊斯兰的敌人,要让他下地狱。接着,就找来了四位大阿訇,让他们当宗教裁决人,从宗教上给爱玛特定罪。
  最后的结果是很惨的。他们在荒凉的河滩中间,挖了一个行刑的大坑,让爱玛特王自己跳进坑里。那个坑很深的,可以没到爱玛特的肩膀。安拉雅伯克命令他的队伍,向米尔扎·爱玛特王扔土块和乱石。不一会儿工夫,爱玛特王就被活埋了,埋在在土石块里面。爱玛特王到死都没叫一声。这一天是伊斯兰教历1281年1月的第二个“主麻日”(1864年6月6日)。当地一些伊斯兰教人士,宣布爱玛特是“殉教者”,将他安葬在库车科克拱拜孜祖陵。
  爱玛特王的儿子阿密特塔吉伯克,在慌乱中乔装打扮逃到焉耆,也被起义军追杀了。在这次起义事件当中被杀掉的,还有库车办事大臣萨灵阿,路过库车的乌什、叶尔羌帮办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以及包括爱玛特王在内的八个伯克。
  爱玛特王被杀害后,安拉雅尔伯克、马什子阿訇两人,将热西丁和卓(?~1687年),拉出来当了“汗和卓”。这个热西丁也是库车人,维吾尔族,是伊斯兰教著名教士鄂西丁的后人,当时是个阿訇。
  热西丁上了台之后,大肆鼓吹圣战,处心积虑地把库车的起义引到分裂国家的歧路上,自称“汗和卓”,挑起民族矛盾。他在位十七个月,攻占并统治东至哈密、巴里坤,北至伊犁、准噶尔,西至叶尔羌、巴楚,南至洛甫、且未等很大的一块地方。同治皇帝四年(1867年)的春天,浩罕那边的阿古柏带兵打过来了,入侵我们新疆,热西丁派兵抵抗。同治六年(1687年)的夏天,阿古柏攻占了库车。这个人一上来就很厉害,热西丁和卓在这次交战中,败给了阿古柏,他自己也被打死了。


米尔扎·阿密特


  米尔扎·阿密特是爱玛特王的第二个儿子,1878年到1895年期间,担任阿克苏、和阗两地的阿奇木伯克,前后干了十七年。这个时期,从背景上看,我们新疆主要受到阿古柏的影响。阿古柏这个人非常贪婪,他为了对付清朝,和俄国人、英国人、土耳其人以及印度人,勾结起来,根本不管本地的利益,只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就行了。这些国家利用这个机会,拼命来新疆这边争夺。阿古柏自己更是拼命掠夺。《依米德史》上记载,他手下的那些阿奇木,每个人都有五六百名税吏。你想想,老百姓是个啥日子?骨头里面的油都被榨干啦!
  朝廷这边呢,出来两种意见。一种嘛,主张要重视“海防”;一种嘛,主张重视陆地上的“塞防”。因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朝刚想关注一下西北局势,突然就出来个大问题——日本吞并琉球,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一个《中日北京专条》。日军倒是退出了台湾,可清政府要赔五十万两白银给人家,所以东南沿海的防务,显得比内地更重要。朝廷就有人提出,放弃新疆,让新疆维持现状,把有限的钱,花到海防上面。这就是所谓的“海防论”。
  提这个意见的人,叫李鸿章,过去叫他卖国贼嘛。也有人反对这个意见,这个人就是左宗棠,是陕甘总督。他就主张赶快进兵新疆,把新疆从阿古柏手里收复过来,加强边塞的防务,就是所谓的“塞防论”嘛。两种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到了光绪手里,全国海防和塞防的局面,有重大的调整。1880年3月1日这天,光绪皇帝一天之内,就向军机处发了七道旨令。你想一想,他那个着急啊!当然,后来新疆很快就收复过来了,打阿古柏打了一年半,左宗棠都没想到这么快,他起了很大作用。把新疆建设成一个省,也是他提出来的。这个人对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是有贡献的。
  回来再说阿密特,他很早就出来做事,也是很能干的。还在道光六年,阿密特的祖父伊萨克,那时候刚刚晋封郡王,阿密特年龄还很小,就跟在后面督修河工,在工地上忙前跑后。后来,库车办事大臣保荐他,在皇帝那边说了许多好话,皇帝就赏给他五品顶戴花翎。
  1841年吧,阿密特跟随着别人到北京给皇帝进贡,被引见给道光皇帝。结果,很被皇帝看重。见了一面后,皇帝就赐他为乾清门行走。第二年回到家乡,阿克苏办事大臣保奏,两年后加封了头等台吉。1846年,由于他督修河道有功劳,由五品台吉,晋升到四品台吉,规定遇缺即补。第二年又有七和卓之乱,阿密特跟随大军,征讨喀什噶尔,因为他作战比较勇敢,授了三品阿奇木伯克,也是遇缺即补。又过了两年,受到叶尔羌参赞大臣的提拔,当上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三品。在咸丰六年的七月,办事大臣保奏,他戴上了双眼顶戴花翎。同治三年,他的父亲爱玛特,被起义军处死了。阿密特到喀喇沙尔那边求救,也被起义军抓到,带到喀什噶尔那边,受了多年的罪。一直到光绪三年,清军大部队过来,平定了南疆,阿密特才得自由。接着,把父亲的遭遇,一一禀报上去。
  光绪四年,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关照下,理藩院出面找到爱玛特王的儿子阿密特,让他承袭父亲的郡王爵位,欠发十四年的“库蓝”——也就是津贴,也都给补发了。那时候,各地王公年饷很高,24个大元宝呢。亲王的夫人,也有12个大元宝,都是国库现拿出来的。光绪皇帝九年(1883年),圣旨下来了,阿密特晋升亲王的爵位。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帝赐给阿密特王“三眼顶戴花翎”。第二年,阿密特又去了京城,返回来的时候,走到兰州,突然发病,一下子就病得很重,治都没法治,结果就死在了兰州。


米尔扎·马木提王和米尔扎·买买提明王


  米尔扎·阿密特王病故后,他的儿子米尔扎·马木提承袭了他的爵位。大概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嘛,马木提被封为库车郡王。他被封的第三年,也就是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这是六月份的事。又过了三个月,到9月21号,西太后——就是慈禧嘛,又发动政变,废掉了光绪。那个时候,伊犁将军是长庚,他对推行那个“新政”可卖力气了,当时到处设立“督办政务处”,检查“新政”搞得好不好,主要内容就是、练兵筹饷啊、兴办学校啊、废除科举啊、设立商部啊、承认民族工业合法啊等等,马木提也跟着忙乎了一阵子。三年后,他的台吉郡王爵位,也世袭继承下来。他是个很稳重的人,从这时候到民国前夕,都是他当库车阿奇木伯克。而这段时间里,上面来的新鲜事又特别多,他要一件一件应酬到,干得真是辛苦。宣统二年(1910年),他在库车去世了。第二年,也就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全国震撼,可了不得呢!接着嘛,就喊废除清朝皇帝的年号了,进入民国了。但是,地方上的王公制度还一直保持了下来。
  马木提王病故后,接替他为库车王的,是他的儿子买买提明,也有的人称他穆罕默德伊敏协台。啥叫“协台”?就是“协防军台”也就是负责统领边防军的意思。他上任第三年,就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那时候的人,都在谈论战场上的英雄。买买提明也是个很尚武的人,他也跟上形势,宣布赞助共和。经杨增新的荐举,中央政府晋封他为亲王,蒙藏院还颁发了一个很大的命令,叫啥——大总统册封库车亲王买买提明诰轴。这一年,也就是民国五年(1916年),由于巩固边防的需要,买买提明又被任命为乌什县左协台,也就是协防军台。所以他只好到乌什任职,当那个官。由于他是库车王公嘛,又兼任协台的军务统管,因而称他为“协台王”。他在乌什的住处,称作“协台衙门”。他的能力和品行,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多智多谋、富有才华、待人和睦、为人善良、忠于祖国。
  乌什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那儿离中国和俄国边界线不远,是重要的边陲小镇,离俄国的卡拉库勒很近,当时有大小七个边口。那时新疆军政长官杨增新,是新疆的都督。他认为乌什这地方,对塞防很重要,很早便开始挑选合适的人,担负这里的军事防务。1916年8月,就把买买提明调去了,兼任乌什边防军的协台。买买提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厚望,当年10月,全家都搬到乌什,住到协台衙门府,接管了边防事务。当时乌什的衙门知事杨大人,是个汉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