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风吹书读哪页-纽约时报书评 100年精选-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候远比,呃,说实话,远比一锅鸡汤、一块肝脏来得重要得多。因为
有罪的感觉像感恩节的南瓜馅饼一样是美国人的传统。而且,就生活在本土
大地上的犹太人而言,是他们首先创造了罪恶感的无穷蕴藏——“原罪”的
神学观念:也是一个犹太人发展了精神分析学说,他根据一种长期的罪过和
相信罪恶两者之间的转移、互换的信念,建立了自己的临床依据。
因此不足为奇的是,一种特殊的罪恶力量的混合通常驱动着小说中美国
犹太人的角色,忽而把他们送上狂喜的巅峰,忽而把他们转入痛苦的深渊。
美国的犹太作家有了这样的主题,但是尽管他们始终在孜孜不倦地寻
找,富有想象力的追问,却仍然缺乏一种理想的形式。现在,随着《波特诺
的怨诉》的问世,菲利普?罗斯(《再见,哥伦布》、《放任》、《当她是
个好女人的时候》的作者)最终寻求到了所有怀有罪恶感或自觉有罪的美国
犹太人故事的存在之完美形式。他做到这一点,只不过简单地,却也是英明
地把他的美国犹太人英雄——显然亟需治疗的英雄——放到了心理分析的诊
台上(该诊台相当于当代美国犹太人的忏悔箱),让他的犹太英雄在这儿咆
哮、呓语、痛心疾首。其结果,不仅在长久灰暗的幽默领域取得了成功,该
小说幽默而煞费苦心地推进着,而且还具有普遍的感染力,潜在的巨大影响,
更重要的也许是这是一部极妙的有趣的书,荒诞而充满深情,放荡而引人捧
腹。
小说结尾的一开始,用了一位助理分析医生唯一的一句台词:“噢,也
许现在“V”可以开始了?”
对这部人们期待已久,交口称赞的小说最后部分的含意,我深有同感。
如果这部小说被视为同类作品的典范,小说化探索的顶峰,那么我想,正如
我已极力说出的那样,它正是那类美国犹太小说家自二战以来以一种或另一
种姿态孜孜以求创作的作品——这样它或许很可以被称为一篇杰作。可是又
怎么样呢?它可能仍然只是一条死胡同。
不过呢,假如通过这种决定性的倾泻,注入一件决定性的循环主题的容
器,这样负罪感(尖叫、刺耳,歇斯底里、过分夸张和精神亢奋)就被成功
地诠释,而未来的美国小说将因它而变得更加安静,精巧,更理智,更多思
考,那么这部小说真可以被判定是一部里程碑之作。
(乔治?格瑞菲德,1969 年2 月23 日)
真正的魔力──《百年孤独》,
加?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一提到魔幻境界,即使所谈及的是一部现代小说, 人们也会很自然地联
想到精灵、月光和光滑的山脉。除了矮人和仙女外,人们还会联想到神奇的
业绩和道德的启示,但不会联想到太多的幽默,几乎绝不会联想到性。这种
观念看来似乎是要完全忘却世俗生活。至少,这就是关于魔幻境界的一个设
想。
哥伦比亚小说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显然持不同的看法。在
《百年孤独》中,他创造了一个无所不包的魔幻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谎言
与说谎者,然而同时又非常非常现实。在这部小说中,恋人们可以将彼此理
想化为脱离肉体的灵魂,可以在吊床里愉快地嚎叫,或者,浑身涂满了梨酱,
赤裸着滚到前廊上去。主人公可以穿越丛林,作堂吉诃德式的历险,尽管他
永远也无法达到他的目标,然而描绘其惊险经历的语言却充满了辛辣的讽
刺:
“远征的人们脑海里充满了对于原罪以前的潮湿而寂静的天堂的最古老
的回忆。他们的靴子陷进沼泽,他们用大刀砍烂血色的百合和金色的蝾螈。
一周过去了,他们几乎没讲一句话,像梦游人似地穿过一个悲哀的世界,只
能见到发光的昆虫微弱的光亮,他们的肺里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血腥的味道。”
这就是一个了解世俗生活的诗人的语言,他不认为尘世生活是幻想家的敌
人,他对它毫无畏惧。
在《百年孤独》接近尾声处,小说的一个人物发现了一张记载着他的家
族史的羊皮纸文稿,这份记载是一个吉卜赛老人在“一百年以前”预先作下
的。文稿的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来记载事件,而是让在一个世纪里
发生的日常琐事在同一时刻里并存。这种叙事手法是魔法师的花招,它把回
忆与预言,幻想与现实混同起来,使得它们看起来往往是一样的。简而言之,
这份文稿与马尔克斯的这部令人震惊的小说十分相似。
要想以一种不致过于复杂繁琐的方式描述这部作品的技巧与主题而使之
不至于不可读,实非一件易事。事实上,这是根本办不到的。这部作品通过
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
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
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连续统一体,一张相互关联的关系网。不管一些细
节如何奇特与怪诞,小说的更为重要的效果是表现热烈的兴致、健康的幽默
感,乃至理性与同情。
(罗伯特?基里,1970 年3 月8 日)
觉悟正在提高──《性政治》,
凯特?米勒著
伦敦国家美术馆的维纳斯细腻的皮肤被争取政治权利的妇女划出道道斜
痕。咄咄逼人的女性,妖娆的宫女画,模特,工于描画女性形体的画家,以
及这类色情文化的消费者,都是堕落的性的受害者。如同种族和阶级,性也
是一个我们不能仅仅“写道”的话题,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的性才 是真实的描
述,游离于性之外,对性过份容忍,也并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事。我们都是
堕落的情人,理智和情感全部错位。
因此,凯特?米勒的《性政治》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成就,它的超脱距离
是由知识,理性和爱来约束的,而参与尺度也有一个明显的界定,这本书是
对我们的公共和私人生活在生死层面上充满激情的思考。
书的开篇,对亨利?米勒的《性》中浴缸内外的性场面的欣赏性评论,
将我们震憾了。紧接着又是从梅勒《美国梦》中摘录的更复杂,更粗野的性
描写,描写性放纵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炮制出
大量类似的色情场景,已模糊了出版审查的界限,而且远远超出了床第和身
体的范围,这种自由描写揭示了以前一直秘而不宣的性的真实一面及对性的
幻想。更甚的是,对性的描写本身是富有攻击性的,沉迷其中的,极具吸引
力,乃至令人作呕。这些性场面是至关重要的。父系社会的权力政治塑造出
了米勒笔下的主人公,当他征服一个个女人时,充满了满足的激情,它也塑
造出梅勒的作品主人公罗杰克可怕的傲慢。
凯特?米勒选择的文本还突破了色情这一层面。这些文本揭示了堕落的
理性,伦理,语言和感官享受。她摘引的第三个文本是《小偷日记》。通过
多层面的自隐性评论,凯特?米勒显示了热内对异性恋的“父母世界”的同
性恋戏拟这一实质,在这“父母世界”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幻想着是在家
里”。热内是从一个最光荣的位置来作出其吁请和讥讽的:处在权势等级的
最底层,被痛苦不断刺醒,批评起来有一个很好的视角,也有权利批评。从
这一经历,热内“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进一步显示出——尤其在
戏剧《阳台》中——如果在性方面不作改变,社会变化只使你进入一种恶性
循环。
从梅勒和热内的文本出发,凯特?米勒给予读者一种趣味,一种方法和
一种主题,进而极具说服力地使读者进入其对性政治的历史性,学术性考察。
在这一历史考察中她运用了艺术、人类学、生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
学。热内的小说和戏剧处于请求变革的中心位置。这与维多利亚式的请求心
灵的变更不同,它更紧密地与当前人们思想觉悟的变化标志相联系,也更乐
观。
但是这种对个体人物进行的细致分析服务于一个更大的目标,这本书分
析革命是为了服务于革命,它必须着眼于个体实例,因为它不仅与文化相关,
而且因为它的主题是人类的觉悟。但它不能仅仅着眼于个人的语言和艺术表
达,它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显示父系社会的实质,显示这场已开始推翻父
系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革命的实质。性革命部分取得成功,遭
到阻碍乃至暂时失败,但会愈加活跃。凯特?米勒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以及如何去做。
为了揭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