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6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欲”。 
 824。 道从知足,非无厌得:对应之巴利文为
                                                                                 151

                                                                                 152
     “santutthassayam dhammo; nayam dhammo asantutthassa”
      (AN。 IV。 p。229),中文译为“法的目的是知足,不是不满足”。
 825。 道从远离,非乐聚会、非住聚会、非合聚会得:对应之巴利文
      为“pavivittassayam dhammo; nayam dhammo sanganikaramassa”
      (AN。 IV。 p。229),中文译为“法的目的是远离,不是欢喜聚会”。
 826。 道从精勤,非懈怠得:对应之巴利文为“araddhaviriyassayam
      dhammo; nayam dhammo kusitassa”(AN。 IV。 p。229),
      中文译为“法的目的是努力,不是懈怠”。 
 827。 道从正念,非邪念得:对应之巴利文为“upatthitasatissayam
      dhammo; nayam dhammo mutthassatissa”(AN。 IV。 p。
      229),中文译为“法的目的是念现前,不是忘念”。 
 828。 道从定意,非乱意得:对应之巴利文为
     “samahitassayam dhammo; nayam dhammo asamahitassa”
      (AN。 IV。 p。229),中文译为“法的目的是得禅定,不是散乱”。 
 829。 道从智慧,非愚痴得:对应之巴利文为“pannavato ayam dhammo;
      nayam dhammo duppannassa”(AN。 IV。 p。229)中文译为“法的目的
      是智慧,不是愚痴”。
 830。 道从不戏、乐不戏、行不戏、非戏、非乐戏、非行戏得:对应之
      巴利文为“nippapancaramassayam dhammo nippapancaratino;
      nayam dhammo papancaramassa papancaratino”(AN。 IV。 p。
      229); 中文译为“法的目的是不戏论、不散乱,不是戏论、散乱”。 
 831。 大人八念:对应之巴利文为“attha mahapurisa…vitakke”
      (AN。 IV。 p。229),中文译为“大人的八种思考”,意思是“伟大
      的人所作的八种思考”。
 832。 缄簏:音ㄐㄧㄢ˙ㄉㄨˋ,巴利文为“dussakarandaka”,意
      思是“装衣服的竹箱”。
 833。 比丘意常灭戏,乐住无余涅槃,心恒乐住,欢喜意解:对应之巴
      利文为“Idha bhikkhave bhikkhuno papancanirodhe cittam 
      pakkhandati pasidati santitthati vimuccati。”(AN。 IV。 p。235),
      中文译为“诸比丘!此中,比丘的心欢喜于戏论的灭尽,而且清净、
      确立、解脱。” 
 834。 逮得三昧达,佛法作已办:对应之巴利文为“tisso vijja anuppatta;
      katam buddhassa sasanan ti”(AN。 IV。 p。235),中文译为
      “成就三明,佛陀的教法已完成”,意思是“成就三明,完成佛陀所
      教导的法”。其中,“三明”是指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参考注
      解501)
                                                                                 153

                                                                                 154
 835。 欲者无常、虚伪、妄言,是妄言法,则是幻化、欺诳、愚痴:对
      应之巴利文为“Anicca; bhikkhave; kama tuccha musa
      moghadhamma; mayakatam etam; bhikkhave; balalapanam。”
      (MN。 II。 p。261); 中文译为“诸比丘!欲是无常、空虚、
      虚妄、愚痴法。诸比丘!这是虚伪的显现,愚痴者的言辞。” 
 836。 因此令心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诤等:对应之巴利
      文为“Etth' ete papaka akusala manasa abhijjha pi vyapada
      pi sarambha pi samvattanti”(MN。 II。 p。262),中文译
      为“于此,这些邪恶不善之意向会导致贪爱、瞋恨、争吵”。 
 837。 彼作是念:我可得大心成就游,掩伏世间,摄持其心,对应之巴
      利文为“Yannunaham vipulena mahaggatena cetasa vihareyyam
      abhibhuyya lokam adhitthaya manasa。”(MN。 II。 p。262),
      中文译为“现在,我何不以广大之心征服世间,以坚定之意
      而生活?” 
 838。 于处得心净,对应之巴利文为“Tassa ……ayatane cittam 
      pasidati”(MN。 II。 p。262),中文译为“他的心在其处是清净的”,
      意思是“他的心能够趣向四禅,甚至达到阿罗汉果的智慧”。其中,
      “处”(ayatana)是指阿罗汉果、阿罗汉向、四禅或趣向四禅。
      如果“趣向四禅”,则可成就“不动”;如果
      “趣向智慧”,则可成就“阿罗汉果”。 
 839。 入不动:对应之巴利文为“ananjam samapajjati”(MN。 II。
      p。262),中文译为“达到不动定”。其中,而“不动”(ananja)
      是指从四禅(含)到四无色界的禅定境界。但在此处《中阿含第七
      五经净不动道经》,四无色界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被分开处
      理,所以“不动”所指的范围缩小为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 
 840。 身坏命终,因本意故,必至不动:对应之巴利文为“Kayassa bheda
      param marana thanam etam vijjati yam tam samvattanikam 
      vinnanam assa ananjupagam。”(MN。 II。 
      p。262),中文译为“当他命终身体坏散之后,他的进化意识可能会
      达到不动。”其中,“本意”(samvattanikam vinnanam)是“有
      助益的意识、进化的意识”。这是描述达到第四禅,但未达到阿罗汉
      果的再生过程。他的进化意识会如同由业所合成的识,引导他再生到
      与第四禅相对应的天界。 
 841。 第一说净不动道,对应之巴利文为“Pathama ananjasappaya
      patipada akkhayati”(MN。 II。 262); 中文译为“这被称
      为第一不动利益道迹”,意思是“这就是第一个有助于〔达到〕不
      动的方法”。这里的“不动”是指第四禅。
                                                                                 155

                                                                                 156
 842。 第二说净不动道:这里的“不动”是指空无边处。 
 843。 第三说净不动道:这里的“不动”是指识无边处。 
 844。 空于神、神所有:对应之巴利文为“Sunnam idaln attena va
      attaniyena va ti”(MN。 II。 p。263),中文译为“我、我所都是空”,
      意思是“没有我、我所”。其中,“我”是指永恒不变的本我。 
 845。 我非为他而有所为,亦非自为而有所为:对应之巴利文为“Naham
      kvacani kassaci kincanatasmim; na ca mama kvacani kisminci
      kincanam na'tthlti。”(MN。 II。 p。263…264),中文译为“我
      不是属于任何人与任何地方的任何东西。在任何人与任何地方也没有
      任何束西是属于我的。”注释书作:(1)他没有看到他的“我”在任
      何地方;(2)他没有看到他自己的“我”,可以像属于别人的东西
      一样被对待,例如兄弟、朋友;(3)他没有看到别人的“我”(4)
      他没有看到别人的“我”,可以像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样被对待。 
 846。 无想:对应之巴利文为“nevasannanasannayatana”(MN。
      II。 p。264),中文译为“非想非非想处”。 
 847。 余:巴利文为“upadisesa”,意思是“依存于世间、未解脱、
      受限于物质”。 
 848。 有想无想处:对应之巴利文为“Nevasannanasanayatanam”
      (MN。 II。 p。265),中文译为“非想非非想处”。 
 849。 圣解脱:巴利文为“ariya vimokha”。在此处《中阿含第七五经净
      不动道经》,阿难是在问佛陀关于“干慧者”(sukkhavipassaka)
      的修行。其中,“干慧者”是指没有藉由禅定而达到阿罗汉果的人。
 850。 是谓自己有:对应之巴利文为“esa sakkoyo yavata sakkay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