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6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amapatisandhisukhino somanassanuyogam anuyutta hinam gammam
      pothujjanikam anariyam anatthasamhitam; sabbe te sadukkha
      sa…upaghata sa…upayasa saparilaha micchapatipanna ti”
      na evam aha。“Anuyogo ca kho sadukkho eso dhammo sa…
      upaghato sa…upayaso saparilaho micchapatipada ti”
      it vadam dhammam eva deseti。“Ye kamapatisandhisukhino
      somanassanuyogam anuyutta hinam gammam pothujjanikam
      anariyam anatthasamhitam; sabbe te adukkha anupaghata
      anupayasa aparilaha sammapatipanna ti” na evam aha。
     “Ananuyogo ca kho adukkho eso dhammo anupaghato anupayaso
      aparilaho sammapatipada ti”iti vadam dhammam eva deseti。”
      (MN。 III。 p。232),中文译为“当他不说:‘所有从事与欲望相关之
      低下的、卑贱的、凡夫的、非圣人的、没有义利的乐,享受的追求者,
      他们都是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人,是邪恶的行为者。’而说:
     ‘追求是一种带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状态,是邪恶的行为。’
     〔如此,〕他只是说法。当他不说:‘所
                                                                                 335

                                                                                 336
      有远离与欲望相关之低下的、卑贱的、凡夫的、非圣人的、没有义利
      的乐,享受的追求者,他们都是没有痛苦、恼害、忧愁、烦热的人,
      是正确的行为者。’ 而说:‘远离是一种没有痛苦、恼害、忧愁、
      烦热的状态,是正确的行为。’ 〔如此,〕 他只是说法。” 
1602。 有结不尽,此法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彼知此己,
      则便说法。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说,若有结不尽者,彼有亦不尽,是
      故彼一切有苦、有烦、有热、有忧戚邪行。不达此法,唯有苦法,有
      烦、有热、有忧戚邪行,彼知此已,是故便说法也:对应之巴利文为
     “Yesam kesanci bhavasam yojanam appahinam; sabbe te sadukkha
      sa…upaghata sa…upayasa saparilaha micchapatipanna ti”na
      evam aha。“Bhavasamyojane kho appahine; bhavo appahino hotiti”
      iti vadam dhammam eva deseti。”(MN。 III。 p。232…233),中文译为
     “当他不说:‘所有恼害尚未断除存在的束缚者,他们都是有痛苦、
      忧愁、烦热的人,是邪恶的行为者。’而说:‘当存在的束缚尚未断除
      时,存在也尚未断除。’〔如此,〕他只是说法。”
1603。 非圣乐,是凡夫乐,病本、痈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
      不可修、不可习、不可广布,我说于彼则不可修也:
      对应之巴利文为“kamasukham milhasukham puthujjanasukham
      anariyasukham。 Na asevitabbam na bhavetabbam na bahulikatabbam
      bhayitabbam etassa sukhassati vadami。”(MN。 III。 p。233),
      中文译为“是欲乐、秽乐、凡夫之乐、非圣者之乐,我说:
      这种乐不应追求、不应发展、不应多作、应怖畏。” 
1604。 是圣乐、无欲乐、离乐、息乐、正觉之乐,无食无生死,可修、可习、
      可广布,我说于彼则可修也:对应之巴利文为“nekkhamasukham
      pavivekasukham upasamasukham sambodhisukham。 Asevitabbam
      bhavetabbam bahulikatabbam na bhayitabbam etassa sukhassati
      vadami。”(MN。 III。 p。233…234); 中文译为“是出离之
      乐、远离之乐、寂静之乐、觉悟之乐,我说:这种乐应追求、应发展、
      应多作、不应怖畏。” 
1605。 有相道说不真实、虚妄、无义相应:对应之巴利文为“rahovadam
      abhutam ataccham anatthasamhitam ”(MN。 III。 p。
      234),中文译为“秘密语是不真实、不如实、无义利”。 
1606。 彼为知时,正智正念,令成就彼:对应之巴利文为“tatra kalannu
      assa tassa rahovadassa vacanaya。 Tatra … yam janna sammukha
      khinavadam
                                                                                 337

                                                                                 338
      adhutam ataccham anattasamhitam; sasakkam tam sammukha
      khinavadam na bhaseyya; yam pi janna sammukha khinavadam
      bhutam taccham anatthasamhitam; tassa pi sikkheyya avacanaya;
      yan ca kho janna sammukha khinavadam bhutam taccham
      atthasamhitam; tatra kalannu assa tassa sammukha khinavadassa
      vacanaya。”(MN。 III。 p。234),
      中文译为“应该知道适时地把秘密语说出来。如果知
      道当面使人苦恼的话是不真实、不如实、无义利,则绝对不可以说;
      如果知道当面使人苦恼的话是真实、如实、无义利,则应该学习不说;
      如果知道当面使人苦恼的话是真实、如实、有义利,则应该知道适时
      地说出来。” 
1607。 不齐限说者,烦身,念喜忘,心疲极,声坏,向智者不自在也:
      对应之巴利文为“taramanassa bhasato kayo pi kilamati cittam
      pi uhannati saro pi upahannati kantho pi aturiyati; avissattham
      pi hoti avinneyyam taramanassa bhasitam”(MN。 III。 p。234),
      中文译为“当一个人急忙而说时,〔他的〕身体会疲劳,心会混乱,
      声音会受到损害,喉咙会受到影响,急忙而说的话是不清楚,又不明了”。 
1608。 云何随国俗法,是及非耶:对应之巴利文为
      “Kathan ca。。。 janapadaniruttiya ca abhiniveso hoti samannaya
      ca atisaro?”(MN。 III。 p。234),中文译为“什么是坚持地方的语词,
      拒绝一般的通称?”
1609。 彼彼方、彼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堕,或说杅,或说
      碗,或说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间、彼彼事,或说瓯,或说堕,或说
      杅,或说碗,或说器,彼彼事随其力,一向说此是真谛,余者虚妄:
      对应之巴利文为“tad ev' ekaccesu janapadesu Patiti sanjananti;
      Patta ti sanjananti; Vitthan ti sanjananti; Saravan ti sanjanati;
      Dharopan ti sanjananti; Ponan ti sanjanti; Pisilan ti sanjanti;
      Iti yatha yatha thamasa paramassa abhinivissa voharati: Idam eva
      saccam mogham annan ti。”(MN。 III。 p。234…235),中文译为
     “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称呼〔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名字,例如盘、碗、
      容器、小碟、平锅、瓶、坏、盆。对于在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称呼,
      有人顽固地坚持、执着〔特定的称呼〕,说:‘只有这个称呼是正确的,
      其他的称呼是错误的。’”
1610。 彼彼事不随力,不一向说此是真谛,余者虚妄:对应之巴利文
      为“Iti yatha yatha nam tesu tesu
                                                                                 339

                                                                                 340
      janapadesu sanjananti :Idam kira 'me ayasmanto sandhaya
      voharantiti; tatha tatha voharati aparamasam。”(MN。 III。
      p。235),中文译为“对于在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称呼,有人不坚持
     〔特定的称呼〕,说:‘这些尊者确实在说关于这个东西的称呼。’”
1611。 有诤法、无诤法:从此段落编号20 以下的经文,是把前面所
      说的内容归类成有诤论法及无诤论法。因为部分的经文与对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