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辨之义,则逐末方殊,揣本一贯,知源见病,目牛无全,尔乃进求制方之法,明乎制方
之妙,则物性专长,随所驱使〈如桂枝佐当归,则入厥阴,佐附子便入少阴;葛根入桂
枝汤,则走太阳,栝蒌入桂枝汤,则行经络。诸药和鸡子白则入气分,和鸡子黄则入血
分,和人乳则双走气血,有补精之特效是也)。气血可移,表里可变,料度府藏,审核
经络,药无滥阙,证无臆断,亦可谓大医习业者已。但证有轻重缓急之分,脉有微甚兼
独之辨,药有君臣佐使之异,法有攻补先后之殊,故权衡轻重一法,最为造诣难达之域。


伤寒杂病论义疏 
—104—

病有轻重,脉有轻重,方有轻重,法有轻重,乃至药味之铢分,各有轻重。脉证方法,
悉应权衡,标本不得(病为本,工为标),邪气不服,斯则合漠通玄,进而不止,譬之登高
望远,越步易境,此圣人所以犹兴假年学易之叹也。后贤但能沉潜钻仰,深晤化裁,纵
难桴鼓之期,当存中鹄之意。圣人能与人以规矩,而不能与人以巧。精思用熟之功,存
乎其人云尔(方有轻重者,如得桂枝证,与桂枝汤法治之,此本方证相应,若当大剂急进,乃与小剂
缓服,此方失轻重也。法有轻重者,如当与泻心之证,反施硝黄小剂,或当与承气之证,乃用连苓大剂,
此法失轻重也。至于方法皆合,而佐使之轻重不合,如当与桂枝汤者,乃与桂枝加桂,或仿建中之例,
芍重桂轻,即不入饴糖,亦失桂枝汤本意,此药失轻重也。他如补益之法,亦有轻重,在学者比类隅反,
假令虚者当补,而内损之证,则难受峻补,亦犹饥饿之人,形气羸劣,食令极饱,反受其害。故知药为
必赖真气载物,乃得布护,是方法药各有轻重,乃三者之进退,又皆以脉证之轻重为权衡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 
—105—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三

伤寒例第三

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
惊蛰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
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三月中指辰
立夏四月节指巽小满四月中指巳
芒种五月节指丙夏至五月中指午
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
立秋七月节指坤处暑七月中指申
白露八月节指庚秋分从月中指酉
寒露九月节指辛霜降九月中指戍
立冬十月节指干小雪十月中指亥
大雪十一月节指壬冬至十一月中指子
小寒十二月节指癸大寒十二月中指丑


二十四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
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之也(按凡病久内关藏气,其病机进退,皆以月节为转移,医工临


伤寒杂病论义疏 
—106—

病,不可忽略,故首列之,其详则学有专家,兹不繁述。《伤寒例》一卷,乃示治病大法、致病根源,
后贤不通论旨,更不明传经之义,竟以为叔和所撰,未之思也)。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
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
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
气也。

《伤寒例》者,垂证治之大法,明致病之根源者也。《阴阳大论》者,古医经之名
称(本论序中,与《素同》、《胎胪药录》并提,决非《素问》内一篇明矣)。首举四时正气之序
者,以万有赋形,皆以气立,亭毒于大化之中,惟恃气交为之长养。其生化也,莫不以
动而存,以静而息,阴阳感召,寒暑弛张,往复倾移之化之变。故四时者,天地之大气
所以升降出入也。昼夜者,日月之运行所以阖辟上下也。春之候温,其气出以生;夏之
候热,其气升以长;秋之候凉,其气入以收;冬之候寒(冰冽者寒也),其气降以藏;土
主运化,分王四时,而寄令长夏。气相得则和,太过不及则病,气动而太易生焉(变易之
谓也),阴阳见焉,寒热分焉,虚实呈焉。合德则遂其生,失常则致其病,经曰:非出入,
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四时之异候者,
乃致病之根源也(今西学不明气化寒热之理,恐不足尽病变之用也),而尤以冬气冰冽,万类深
藏,严寒杀厉,最为伤人之气。君子当养藏以固其守,无泄皮肤,无扰筋骨,无冒霜雪,
无犯雾露,无摇其形,以藏其精(所谓藏精之道,如是而已。后贤以伤于房劳为不藏精者,非也。
但房中不慎,百脉奋张,自更为伤精之甚,惟藏精之旨则殊),则身形固密,不至外伤于寒。若
触冒严寒而病者,此则名为伤寒也。其伤于四时之气,如春温夏暑,皆能为病,以伤寒
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故尔。盖伤寒有传经证治,病变最速,一日霄坏,方治稍差,
死生反掌。而古学支离,各承家技,计日汗下,其术太疏,此先师所以感宗族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着论以救世疾苦,而因伤寒以起教也(毒之为言害也,博雅一曰恶也,周礼天
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药事,论云以伤寒为毒者,喻为害之意云尔。又易师卦,以此毒天下
而民从之,与老子亭之毒之之毒,在易义当训治,在老子则为化育之意,后贤有以本论毒字为语病者,
真所见未广耳)。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
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
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冬时触冒寒邪,感而即病,邪客皮肤,中伤荣卫,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者,名曰伤
寒。其感而不即病者,虽寒毒内侵,而其人体尚壮盛,病未即发,但严寒外束,则卫气
内陷,身形正阳之热,不得宣发,郁结寒毒,伏藏肌肤之间,至春令风以动之,外内合
邪,变为温病,此与伏气正病之春温不同。盖泛言风温、温热之候,藉明化热之由,总
因冬寒外侵,阳伏气蓄所致,故不曰至春发为温病,而曰至春变为温病也。若春温正病
属伏气者,则当气伏于少阴之合(说详温病篇)。曰藏于肌肤者,谓邪入之门户云尔,然


伤寒杂病论义疏 
—107—

有时至夏变为暑病者,非指由冬藏肌肤之邪,至夏乃发,盖谓病温未尽愈,留温邪之余
气于夏,则当为暑病(夏令病暑不病温,说详温病篇)。此种暑病,较临时感受者为重,因
伏热尚在,加新感郁蒸之气,两热相搏,此素热伤暑之类,故曰热重于温,不曰暑重于
温,而曰热重于温,非细心体会者,本不易辨,以蓄热之因,溯源亦起于冬,故曰:至
夏变为温病也。由此故知,辛苦劳役之人,冬寒操作,涉水履冰,触冒霜威,杀其阳气,
当时虽未即病,伏气早已留藏,至春夏而多病温热者,皆冬犯寒邪所致,非时行之气使
然也。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
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
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此明病有时行者,异乎四时正气之序。盖四时正病,其气为常,时行之病,其气则
变,如春应暖而反大寒,气当散而反敛也;夏应热而反大凉,气当升而反降也;秋应凉
而反大热,气当阖而反开也;冬应寒而反大温,气当藏而反泄也。反四时正气之常,不
当其时,而有其气,则逆岁气之和,违节物之序,斯乃天地太过不及之变。故感受生病,
以时流行,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类似者,是则谓之时行也。夏寒冬温,气反天常.病
而中人,内着骨髓(世谓夏不中寒,夏立阴暑之名,谬甚),再加秽气之合,便成疫疠。若四
时正气为病,则邪由体异,气无传染,且决无阖户长幼病皆相似者。时行不必岁有,惟
气候反常,即当预虑之耳。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九月霜降
节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
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
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
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