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
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

此示四时之气,历数运行,皆以斗宿为转移,斗柄东指则为春,南指则为夏,西指
则为秋,北指则为冬,因斗历之运转,而后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见焉。因
其气改,而物候随异,如月令所举是也。故节物之占,在人可见,经曰:善言天者,必
验于人;善言理者,必彰于物。此夏时所以合天地之正,而日月代明,不可偏废以成历
也。古有运气之说,见于《内经》,以数理之阴阳,推运气(运,五运也;气,六气也)之
胜负,其说似玄而实不适用。盖精于阴阳家言,疏于病情者之所为也。故所演六气病变,
亦或违或合,世有好高远者,多泥此论立治法,不解司天化气,推干支五行之性,布列
运行,当如是耳,但气有太过不及,各有应有不应。况由天司化,以及于身形五藏,如
少阳司天为火化,火化者当为病热,假令素秉寒中者,不受火化也;如太阳司天为寒化,
寒化者当为病寒,假令素秉热中者,不受寒化也。加以岁气与运气,又有违有合,则运
气之主病,亦有验有不验,学者当知数理运行之推算如是,未可本此以定时行疫气之必


伤寒杂病论义疏 
—108—

然也(历数运行,以斗宿为转移,故曰以斗历占之,二十四气之转运,儒家皆知之,可以言医之理。
然不可拘泥,以病之受气,及六气之流传,皆言其常不言其变,变则为不正,不正便是疫。疫者,不正
之异气也。序例之义,举其大略,其详载在《内经》,所贵乎医之为道,要能洞悉病情,而不在广涉空
泛。世有谓疾病专属在人藏府之变化,废时行之变化而不谈者,固为执一之见,若高谈运气,驰鹜僻远,
乃于病情则茫然,其蔽一也)。故经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医道之难,难于一贯。是以
本论但举四时、八节、二十四气,而略乎运气之说,非以叹玄冥幽微之难极,盖以见推
演立论之未能尽验也。至于节物之变,皆彰物可验,故举霜降、雨水,示气化应候之例,
使知四时正气之序,与病变所关最切,其理总不外气之出入、升降、敛散、阖辟,如同
一肝病,肝病当王于春,若病肝气之郁结者,自逢春而条舒;若病肝气之疏泄者,反逢
秋以敛秘。小之若一日朝暮之温凉,亦莫不使病有间甚也。寒邪为病,四时皆有之,惟
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处冒霜露,中寒而即病者,谓之伤寒正病,若伤寒传经病,则
惟此数月内有之,余时虽中寒邪,决无传经之证也。《素问》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
者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此明伤寒化热,皆由外寒与体内之阳,互相胜拒,
故外寒愈盛,则相搏愈烈,是以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
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言天气渐寒,则人身之阳内伏,
故外寒入深,则反激益甚,此客邪与体内阳气之争,病之由体变也。若寒中之体胜拒当
微,热中之体,必证见壮热,甚致传经之变,又外邪皆逢身之虚,乃得入客。若君子固
密,则寒无由入,必冬时能调节适宜,适有严寒外侵者,乃即病而为伤寒也。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为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
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
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冬令闭藏,阳伏气潜,水冰地坼,乃应其候。若冬有非节之暖者,则肾气上浮,皮
肤外泄,秋燥内收之暑湿,为所引动,发为温病,但热而不怨寒,以其气温,其时冬也,
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伤寒,为外寒束体内之阳,胜拒而作;冬温,则由
令气过暖,阳不内藏,伏邪内动,即冬不藏精之谓也。冬温之邪,有发于冬者,有伏深
留久,至春而发者,为病更重,所谓大温是也。大温与冬温,皆起于冬不藏精,而发有
迟早,故概以冬温统之,而曰发有先后,更相重沓也。冬温稍轻,大温更重,方治见后
温病证治,故曰: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也。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
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者。此言温病以
发于春者最多,或正属伏气而为春温,或风热合化而为风温(新感之风,与内蓄之热相合)。
以春为发陈之气,万物繁荣于上,其候温,其令风,其政散,虽无非节之气,如暴寒冰
雪之变者,亦易发动伏寒,证见壮热,变为温病。故春阳勃发,最为发病之候,不但温
邪为然,即宿恙亦尔。且冬寒冰冽,又四序伏邪之始也。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三月、四月,
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


伤寒杂病论义疏 
—109—

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
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此言病气与令气相加,亦成时行疫气之证。如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气候由温
至热,乃岁序之常,若天有暴寒之变,即成不正之气,不正之气感人,便至成疫。盖疫
乃天地毒厉之气,有温疫、寒疫、寒温杂合之分。温疫多发于春夏,寒疫多发于秋冬。
毒秽之气,反易天常,尸气传染,沿门阖户而死。其详后当专论,本节所谓见暴寒非节
之变,在温暑之令而病寒者,乃时行之病,可称时行寒疫(四字成名,不可分释),亦疫病
之类似也。但时行之气,加于令气,其病变亦随时不同,故暴寒若见于三月、四月,其
时气候未至甚热,阳气尚弱(此指时令之阳),为寒所折,病热犹轻。若暴寒见于五月、
六月,夏候郁蒸,气交之阳已盛,为寒所折,则时行之气,与令气相搏,病热则重。若
暴寒见于七月、八月,天阳向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此与上言伤寒化热不同,盖彼
为从体而变,此则从令而变。一为外寒与身形正阳之争,一为变气与四时正气之争。故
彼则入冬而病成,此则至夏而转甚也。其理则以阳气盛,时应热,为寒所折,寒随热变,
从令化也。故令气愈热,则反激之病变愈甚,若阳气已衰,纵为寒折,以令气反激力少,
虽病热而亦微,故寒中之体,决不从时令而化热也。凡夏令证见壮热,初起微恶寒者,
皆非时暴寒,折其令气,其病与温暑相似,而证治不同。以温、暑两病,皆无恶寒,而
暑证更当有汗,且不兼头痛、体痛诸证,故治暑不可发汗。若治暴寒折热之证,则有汗
者可专治其热,无汗者宜表里兼治,虽炎夏亦无发汗之禁,故曰但治有殊耳(后世有以香
薷治暑证者,香薷为发汗之剂,此正治暴寒折热耳。若真伤暑,不可汗也)。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然气候
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
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
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
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小人独冒,必瘿
暴诊。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是以春伤于内,夏必
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今世人伤寒,
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
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

大气之运行,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是十五日得一气也,积六气而成时,积四
时而成岁,故四六名二十四气。然气候有应至仍不至,有未应至而至,有至而太过,有
至而不去。凡失平气之常,皆成病气之因。其候气之法,当以冬至之后,甲子夜半,为
少阳始生(少阳者,稚阳也),未得甲子,而天因温和者,为未至而至;已得甲子,而天未
温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