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73-丁甘仁医桉-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茹(二钱) 藕节(二枚) 桑叶皮(各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甜光杏(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栝蒌皮(二钱) 蜜炙兜铃(一钱) 冬瓜子(三钱) 干芦根(去节,一两) 猴枣粉(二分) 竹沥(冲,一两) 
枇杷叶露煎药 
二三剂渐次告愈。 
原按∶风温冬温,用参、附、龙、牡等,是治其变症,非常法也,盖人之禀赋各异,病之虚实寒热不一,伤寒 
可以化热,温病亦能化寒,皆随六经之气化而定。是证初在肺胃,继传少阴,真阳素亏,阳热变为阴寒,迨阳既 
回,而真阴又伤,故先后方法两殊,如此之重症,得以挽回。若犹拘执温邪化热,不投温剂,仍用辛凉清解,如 
连翘、芩、连、竺黄、菖蒲、至宝、紫雪等类,必当不起矣,故录之以备一格。 

卷一
暑温案
属性:计左 暑温一候,发热有汗不解,口渴欲饮,胸闷气粗,入夜烦躁,梦语如谵,小溲短赤,舌苔薄黄,脉象 
濡数。暑邪湿热,蕴蒸阳明,漫布三焦,经所谓因于暑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也。颇虑暑热逆传厥阴, 
至有昏厥之变。 
清水豆卷(四钱) 青蒿梗(一钱五分) 天花粉(三钱) 朱茯神(三钱) 通草(八分) 黑山栀 
(一钱五分) 带心连翘(三钱) 益元散(包,三钱) 青荷梗(一支) 竹叶心(三钱) 郁金(一钱五分) 
万氏牛黄清心丸(一粒) 
二诊 暑温九天,汗多发热不解,烦闷谵语,口渴欲饮,舌边红苔黄,脉象濡数,右部洪滑。良由暑湿化 
热,蕴蒸阳明之里,阳明者胃也,胃之支脉,贯络心包,胃热上蒸心包,扰乱神明,故神烦而谵语也。恙势正在 
鸱张,还虑增剧,今拟竹叶石膏汤加味。 
生石膏(五钱) 茯苓(三钱) 郁金(一钱五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竺黄(二钱) 
鲜竹叶心(三钱) 益元散(包,三钱) 鲜石菖蒲(五分) 白茅根(去心,三钱) 荷梗(一支) 万氏牛 
黄清心丸(一粒) 
三诊 神识渐清,壮热亦减,原方去石膏、牛黄清心丸,加连翘心、花粉、芦根。 
方左 长夏酷热,炎威逼人,经商劳碌,赤日中暑。暑热吸受,痰浊内阻,心包被蒙,清阳失旷,以致忽然跌 
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肢冷脉伏。暑遏热郁,气机闭塞,脉道为之不利,中暑重症,即热深厥深是也。急拟 
清暑开窍,宣气涤痰,以冀挽回。 
薄荷叶(八分) 净银花(三钱) 连翘壳(三钱) 碧玉散(包,四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川贝母(三 
钱) 天竺黄(二钱) 枳实炭(三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鲜石菖蒲(一钱) 西瓜翠衣(三钱) 
另苏合香丸(研冲,一粒) 淡竹沥(冲,五钱) 
二诊 服清暑开窍、宣气涤痰之剂,神识已清,牙关亦开,伏脉渐起,而转为身热头胀,口干不多饮,胸闷 
不能食,舌苔薄黄,暑热有外达之机,暑必夹湿,湿热蕴蒸,有转入阳明之象。今拟清解宣化,以善其后。 
炒香豉(三钱) 薄荷(八分) 银花(三钱) 桑叶(三钱) 菊花(三钱) 郁金(一钱) 黑山栀(一钱 
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五分) 竹茹叶(各一钱五分) 六一散(包,三钱) 川贝(三钱) 
西瓜翠衣(四钱) 
谢右 秋凉引动伏暑,夹湿滞内阻,太阳阳明为病,寒热无汗,头胀且痛,胸痞泛恶,苔薄腻,脉濡数,邪 
滞互郁,胃气不得下降也。亟宜疏透伏邪,而化湿滞,以冀邪从外达,湿滞内化,不致增剧乃佳。 
豆豉(三钱) 前胡(一钱五分) 半夏(三钱) 六曲(三钱) 薄荷(八分) 竹茹(一钱五分) 
香薷(五分) 山栀(一钱) 桔梗 
(八分) 鲜藿香(一钱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 荷叶(一角) 炒枳实(一钱) 
钱右 外受风凉,内蕴伏暑,暑必夹湿,湿与滞阻,阳明为病,发热恶寒,胸痞泛恶,头胀且痛,遍体酸 
楚,舌苔腻布,脉象濡数,邪势鸱张,非易速解。拟黄连香薷饮加减。 
陈香薷(五分) 淡豆豉(三钱) 六神曲(三钱) 姜川连(四分) 炒枳实(一钱五分) 姜竹茹 
(一钱五分) 制川朴(八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鲜藿香(一钱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 玉枢丹(冲服, 
三分) 
李童 暑温十天,身热汗出不彻,渴不多饮,胸脘烦闷,口有甜味,苔薄腻黄,脉濡数。暑必夹湿,伏于募 
原,既不能从阳明而解,亦不能从下焦而去,势有欲发白 之象。暑湿为粘腻之邪,最为缠绵。 
香薷(八分) 青蒿梗(一钱五分) 净蝉衣(八分) 江枳壳(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川连(三分) 
清水豆卷(三钱) 炒牛蒡(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鲜藿香(一钱五分) 鲜佩兰(一钱五分) 
甘露消毒丹(包,三钱) 
荣左 伏暑秋温,发热两候,早轻暮重,烦躁不寐,梦语如谵,鼻衄痰红,口干欲饮,大便溏薄色黄,汗泄不 
多,舌质红苔黄。此伏暑化热,蕴蒸阳明之里。阳明者胃也,胃络上通心包,胃热上蒙清窍,心神不得安宁,故 
烦躁少寐,梦语如谵也。鼻衄虽曰红汗,究属热迫营分,逼血而妄行也。脉象左弦数,右滑数。参脉合证, 
阴液暗伤,邪热猖獗,颇虑传入厥阴,致神昏痉厥之险。急宜甘寒生津,清解伏暑,冀营分之热,能得从气分而 
解为幸。 
天花粉(三钱) 朱茯神(三钱) 粉葛根(一钱五分) 鲜竹茹(二钱) 益元散(包,三钱) 
金银花(五钱) 酒炒黄芩(一钱) 冬桑叶(二钱) 连翘壳(三钱) 川雅连(五分) 白茅根(去心,三扎) 
二诊 昨投清温生津之剂,身热略减,夜寐稍安,鼻衄亦止,而口干欲饮,胸闷懊 ,难以名状,汗泄不 
多,舌质红,苔黄,脉数依然,良由暑温之热,仍在阳明之里,未能达到气分,势欲蒸发白 之象,阴液暗伤,无 
作汗之数据,还虑增剧。温邪有汗而再汗之例,仍宜甘寒生津,解肌清温,冀望正胜邪却,始能入于坦途。 
天花粉(三钱) 粉葛根(五钱) 粉丹皮(二钱) 鲜石斛(三钱) 清水豆卷(四钱) 鸡苏散(包,三钱) 
熟石膏(打,三钱) 冬桑叶(二钱) 连翘壳(三钱) 鲜竹叶(三十张) 活芦根 
(去节,一尺) 北秫米(包,三钱) 
三诊 连进生津清温,服后热势反增。渴欲引饮,饮后得汗甚畅。白 布于胸腹之间,至天明时热势始 
减,胸闷渐舒,脉数稍和,即是正胜邪却之机。既已获效,仍守原法扩充。 
天花粉(三钱) 生甘草(六分) 连翘壳(三钱) 鲜石斛(三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生石膏(打, 
三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川贝母(二钱) 通草(八分) 鲜竹叶(三十片) 白茅根(去心,两扎) 
北秫米(包,三钱) 
四诊 身热大减,汗泄溱溱,白 密布腹脐之间,伏暑湿热已得外达。惟咳痰带红,睡醒后口舌干燥,神 
疲肢倦,小溲频数不爽,溺时管痛,脉象濡数不静,舌质淡红,此阴液已伤,木火易升,肺金化源受伤,不能下及 
州都,阳明之蕴热,尚留恋为患也。仍拟竹叶石膏汤加减,生津液以滋化源,清阳明而息余焰。 
西洋参(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川通草(八分) 活芦根(去节,一尺) 生石膏(打,三钱) 
川贝母(二钱) 粉丹皮(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鲜竹叶(三十张) 生甘草(六分) 天花粉(三钱) 
冬桑叶(二钱) 滋肾通关丸(包煎,一钱五分) 
五诊 身热已退,白 密布甚多,口舌干燥亦减,伏暑之热有整肃之渐,而小溲尚未爽利,咳痰色黄,脉 
象濡数无力,舌淡红,肺胃余热留恋,气化不及州都也。仍拟甘寒生津,养胃清肺,以善其后。 
西洋参(一钱五分) 朱茯神(三钱) 冬桑叶(二钱) 冬瓜子(三钱) 活芦根(去节,一尺) 
生甘草(八分) 川贝母(三钱) 粉丹皮(一钱五分) 北秫米(包,三钱) 金石斛(二钱) 栝蒌皮(三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通天草(八分) 滋肾通关丸(包煎,一钱五分) 
何女 秋温伏暑,延今三候,初起吐血衄血,继则身灼热无汗,热盛于夜,谵语妄言,口渴欲饮,七八日未 
更衣,舌焦糙无津,唇色紫暗,脉象弦滑而数,红白疹虽现即隐,咳呛痰内带红,良由伏温由营及气,由里及表, 
表未得汗,仍传于里,里热炽盛,少阴之阴液被劫,津无上承,阳明经热未得外解,腑中燥屎不得下行,腑热熏 
蒸心包,神明无以自主,手指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