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书 作者:(汉)班固-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神,功烈休德未始云获也。今阴阳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廉耻
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故详延特起之士,庶几乎!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
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考之于今而难行,毋乃牵于文系而不得骋与?
将所繇异术,所闻殊方与?各悉对,著于篇,毋讳有司。明其指略,切磋究之。以
称朕意。
    仲舒对曰: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
舜、禹、稷、B151、咎繇。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万民皆安
仁乐谊,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此之谓也。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于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硃而归舜。
舜知不可辟,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
天下治。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矣”,此之谓也。至于殷纣,逆天暴物,
杀戮贤知,残贼百姓。伯夷、太公皆当世贤者,隐处而不为臣。守职之人皆奔走逃
亡,入于河海。天下BD2A乱,万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从周。文王顺天理物,师用
贤圣,是以闳夭、大颠、散宜生等亦聚于朝廷。爱施兆民,天下归之,故太公起海
滨而即三公也。当此之时,纣尚在上,尊卑昏乱,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
是以日昃而不暇食民。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由此观
之,帝王之条贯同,然而劳逸异者,所遇之时异也。孔子曰“《武》尽美矣,未尽
善也”,此之谓也。
    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故《春秋》受命
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天也。然则官至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臣闻良玉不D046,资质润美,
不待刻D046,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然则常玉不D046,不成文章;君子
不学,不成其德。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
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
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余年,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至秦
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
下也。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
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趣利无耻;又好用D952酷之吏,
赋敛亡度,竭民财力,百姓散亡,不得从耕织之业,群盗并起。是以刑者甚众,死
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故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此之谓也。
    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
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
于百姓者,殆王心来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高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
则三王何异哉!
    陛下亲耕籍田以为农先,夙寤晨兴,忧劳万民,思维往古,而务以求贤,此亦
尧、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获者,士素不厉也。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
而求文采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亡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
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今吏既亡教训于下,或
不承用主上之法,暴虐百姓,与奸为市,贫穷孤弱,冤苦失职,甚不称陛下之意。
是以阴阳错缪,氛气弃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皆长吏不明,使至于此也。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且古
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
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
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
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
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
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
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陛下
加惠,宽臣之罪,令勿牵制于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尽愚!
    于是天子复册之。
    制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故朕垂问乎天人
之应,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今子大夫明于
阴阳所以造化,习于先圣之道业,然而文采未极,岂惑乎当世之务哉?条贯靡竟,
统纪未终,意朕之不明与?听若眩与?夫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
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
孰之复之。《诗》不云乎,“嗟尔君子,毋常安息,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朕将
亲览焉,子大夫其茂明之。
    仲舒复对曰:
    臣闻《论语》曰:“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虖!”今陛下幸加惠,留听于承学
之臣,复下明册,以切其意,而究尽圣德,非愚臣之所能具也。前所上对,条贯靡
竟,统纪不终,辞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浅陋之罪也。
    册曰:“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臣闻天者群物之祖也。
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
亦溥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
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
所以罚也。繇此言之,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
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故《春秋》之所讥,灾害之所加也;《春秋》之
所恶,怪异之所施也。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
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
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亡一人之狱矣。今世废而不修,亡以化民,民以故弃行谊而
死财利,是以犯法而罪多,一岁之狱以万千数。以此见古之不可不用也,故《春秋》
变古则讥之。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
情,情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受命于天,固超
然异于群生,入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
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生五谷以食之,桑麻以
衣之,六畜以养之,服牛乘马,圈豹槛虎,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故孔子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谊;知仁谊,
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乐循理,然后谓之君之。
故孔子曰“不知命,亡以为君子”,此之谓也。
    册曰:“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臣
闻众少成多,积小致臣,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
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已,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
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诗》云:
“惟此文王,小心翼翼。”胡尧兢兢日行其道,而舜业业日致其孝,善积而名显,
德章而身尊,以其浸明浸昌之道也。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