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高兴,封张绣为列侯,食邑二千户,此在曹魏一代的封侯中,封户是最多的。
  袁术和吕布,一个在扬州,一个在徐州,结为儿女亲家,但关系时好时坏。建安二年,袁术称帝,遣使清吕布送女完婚。吕布先允许,送女在路,继而后悔,追回绝婚。袁术大怒,发步骑数万,七道进攻吕布,为吕布所破。曹操乘机东征袁术,袁术败走淮南。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攻吕布,围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引沂、泗水灌下邳城。吕布手下的宋宪等举城降。吕布求为曹操将,曹操不允,缢杀之。
  袁术被曹操所败后,困顿淮南,又遇天旱地荒,士民冻馁,极为狼狈。
  他打算通过徐州、青州,北投袁绍。曹操派刘备带兵去徐州截击。袁术不得过,想折回寿春,发病死在路上。
  刘备在许,深得曹操的器重。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字)之徒,不足数也。”①当曹操派刘备去徐州邀击袁术时,谋士们都反对,谋士程昱等对曹操说:“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②刘备离开许都前,曾与外戚董承等受献帝衣带中密诏诛曹操。刘备到徐州后,立即派人与袁绍联络,共同反对曹操。
  曹操对刘备是很重视的,他决不会让刘备在徐州站住脚。他计划在袁绍出兵之前,先消灭刘备。他手下的将军们都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③谋士郭嘉也赞同曹操先灭刘备。刘备到徐州还未来得及整顿,曹操大军一到,刘备战败,只好经青州,北投袁绍。这一战,从决策到胜利回师,都在建安五年正月之内。而袁绍也正像曹操所估计的,“见事迟,必不动”,待曹操回师北屯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袁绍还没有动。
  至此,袁术、吕布死,张绣降,刘备败。在经过这几次军事胜利以后,许地被四面包围的形势已转化为稳定的局面。至于刘表,这是个划地自守的人,曹操根本看不起他。
  ①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①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② 《三国志·蜀志·程昱传》。
  ③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曹、袁两方的军情曹操东征刘备,许都空虚,正是袁绍对曹操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袁绍的谋士田丰也向他建议:“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兵以机动,斯其时也。”①要抓住这一时机向许进兵。袁绍没有采纳田丰的意见,却说儿子病了,无心出征。田丰气愤地说:“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病失其会,惜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袁绍在曹、刘交战时坐失良机。在曹操已回师官渡的时候,他却又坚决出兵了。
  在讨论出兵时,田丰又提出不同意见:“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②。袁绍又不从。田丰强谏,袁绍怒,把田丰下在牢里。
  袁绍移檄州郡,数曹操罪恶。建安五年二月,袁绍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官渡之战就此开始了。
  论兵力,袁绍军队人数是远远超过曹操。关于袁军人数,诸书记载都称为十万人。如《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称袁绍“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曹操军队的人数,诸书记载多谓不过万人。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称:“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而《荀彧传》载荀彧对曹操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划地而守之。”按当时的情况讲,曹操兵士不如袁绍众多,是没有疑问的,但少到兵不满万,似乎又太少了。裴松之就不同意曹操兵不满万的说法。他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并举了几条事例,说明曹操兵数“不得甚少”,“记述者欲以少见奇,非其实录也。”①官渡之战前,当时人对于曹、袁双方的军情,是有评论的。曹操和袁绍自幼就有交往,知己知彼,曹操对能战胜袁绍很有信心。在听得袁绍提大军十余万将攻许的消息后,曹操手下诸将都以为不可敌。但曹操却说:“吾知绍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②荀彧和郭嘉都是三国时代有名的谋士。两人都先仕袁绍后投曹操,对曹、袁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荀彧评论曹、袁,认为曹操与袁绍相比有四胜,“绍貌外宽而年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已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① 《后汉书·袁绍传》。
  ② 《后汉书·袁绍传》。
  ①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②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①郭嘉称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内容与荀彧所说大致相同。
  官渡之战前夕,凉州从事杨阜到许来。回去以后,凉州人士问他关于曹、袁形势,杨阜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令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②三国时评论曹、袁优劣的还有很多人,荀彧、郭嘉、杨阜之说是有代表性的。袁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其心,也就必然不能容人、不能用人。好谋少决,就必然当断不断,失掉时机。作为一个军事家,这就足以招致失败了。
  官渡之战的序幕官渡之战,是由三个战役组成的:一是解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之围,二是延津(今河南延津县北)之战,三是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主力决战。自马和延津之战,又可看作官渡主力决战的序幕。
  袁绍驻黎阳,派大将颜良攻曹操别将刘延于白马。曹操谋士荀攸建议曹操领兵趋延津,虚张声势,好像要从延津渡河袭击绍军的后路,引诱袁绍分兵西来应敌。然后掉转兵力,快速行军,掩袭围困白马的袁军。
  袁绍见曹操兵趋延津,以为曹操要从那里渡河抄袭自己的后路,果然分兵,西趋延津迎击。曹操得知袁绍已分兵西下,即从延津急行军,斜趋白马。曹军离白马只有十余里路了,颜良才得知这一消息,仓卒应战。曹军大破袁军,斩颜良,遂徒白马军民,沿河往西撤退。
  曹操能取得白马之战的胜利的原因,第一,曹军主动,袁军被动。曹操以计分散袁绍兵力,袁绍果真陷入曹操的计谋。第二,曹操采取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灭敌人的作战方法。第三,曹操所采取的速决战。黎阳在河北,白马在河南,相距不过几十里路。这就要求曹操从延津向白马的进军,既要机密,又要迅速。既到之后,作战又要速决。不然,黎阳袁绍援军一到,战局便会全部改观。速决战使曹操获胜。
  曹操从白马后撤的时候,袁绍从黎阳渡河追击,在延津南又打了一仗。
  这一仗,曹操又获胜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醜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醜。良、醜,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