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醜。良、醜,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延津南之战,曹操正是利用了袁绍军队的贪婪无纪律的弱点,采取了以白马辎重饵敌的策略。袁绍兵骑虽多,但到了“分趣辎重”之时,已经乱了阵脚,成为一群乌合之众了。
  打了白马、延津南两个战役之后,曹操从容地把军队撤退到官渡。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是早有安排的。撤军到官渡,这是一个主动的战略撤退。①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②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官渡之战和曹操的胜利官渡位在中牟县北,在古官渡水的南岸。此地比延津更靠近许都。出为曹操缩短了防线,也缩短了补给线。而对袁绍来说则是深入敌境,分散了兵力,延长了补给线。选择在官渡与袁绍决战,是对曹操有利的。
  官渡之战,曹操是守方,袁绍是攻方。当曹军撤至官渡,袁军进到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东南)时,沮授向袁绍献策:“北军数众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财货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①这仍是出兵前田丰、沮授向袁绍建议的策略。袁绍没有认真考虑,一下就把沮授的意见否定了。
  建安五年八月,袁军自阳武连营稍进,进迫官渡,大军依沙推为屯,东西数十里。曹军亦分营相当。从八月到十月,袁、曹两军在官渡相持了两三个月。由于袁军兵多势强,曹军兵少势弱,曹军的处境是非常艰苦的。据《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载:“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曹操乃为发石车(即“霹雳车”),击袁军之楼,皆破。袁绍又挖地道,欲袭曹营,曹操辄于年为长堑以拒之。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相持期间,曹操曾一度打算撤退到许,再与袁绍决战。他写信与留守许下的荀彧商议。荀彧回信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①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坚守官渡。
  袁绍也曾试图分兵扰袭曹操的后方。他曾派刘备到汝南一带协助当地的地方势力,扰乱许南。最初确也给了曹操后方一些威胁,使得“自许以南,吏民不安”。但刘备“新将绍兵,未能得其用”(《三国志·魏志·曹仁传》)。曹操派曹仁将骑出击,刘备败退,尽复诸县。袁绍又遣别将韩荀抄断西道,为曹仁击破。袁绍就再不敢分兵出击了。
  派兵扰乱曹操的后方,是田丰、沮授等尝向袁绍提出过的建议。但这时情况已有变化,此计已不适用。袁绍讨曹操的檄文中虽然说到“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以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这说的是四面包围的形势。但这时实际出兵的,却只有袁绍亲自率领的黎阳、官渡这一路。荆州刘表根本没有出兵的打算(参看《三国志·魏志·刘表传》)。曹操已占有河内,委魏种“以河北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并州高干的军队,一时也就出不来。官渡之战的前一年,建安四年八月,曹操已派臧霸等将精兵入青州,以捍东方。青州刺史是袁绍的长子袁谭。从一出兵,袁谭就在袁绍身边。袁绍似根本就没有从青州出兵的打算。这样,虚张声势要四面包围,实际上只是一路兵。在这种条件下,派游军远离大军主体,到汝南一带去活动,是冒险的。
  官渡会战,曹操的胜利是由两次奇袭袁军辎重的成功及在最紧要关头袁绍战略决定的错误所决定的。
  ①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①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九月间,袁绍运粮车数千乘送军粮到官渡。荀攸对曹操说:“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①,锐而轻敌,击可破也。”(《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派徐晃、史涣在路上邀击韩■,大破之,烧其辎重。冬十月,袁绍复遣军运粮,使部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护送,宿绍营北四十里乌巢。袁绍谋臣许攸与审配不和,攸家犯法为审配所治。攸往投曹操,将袁绍辎重屯集乌巢,“袁军无严务”的情况告诉曹操,并建议曹操乘夜往袭。曹操听从许攸的意见,决定由曹洪、荀攸留守,自己亲自率兵夜袭乌巢袁军粮谷。曹操“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资治通鉴》卷六三)但天明以后,淳于琼看见曹操兵少,便开门出击,后又入营自守。曹操一时攻之不下。
  袁绍听得曹操往攻乌巢粮屯的消息,以为曹操本营必已空弱,决定攻取曹操的本营。袁绍对袁谭说:“就曹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部将张郃、高览等攻操营。张郃反对说:“曹操精兵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事去矣,请先往救之。”并说曹操营固,攻之必不能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资治通鉴》卷六三)袁绍谋臣郭图迎合袁绍,力主进攻曹操本营。“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的袁绍,采取两听的办法,一面以重兵攻曹营,一面也派了一部分轻兵去救淳于琼。
  袁绍援救淳于琼的军队将近乌巢。曹操眼看两面受敌,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曹操十分沉着冷静,仍决定集中兵力,先攻破琼营。时“操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谷。”(《资治通鉴》卷六三)援军眼见琼军已破,也不战自败。
  张郃、高览攻曹操本营的结果又如何呢?郭图自惭他的计策失算,却反来陷害张郃,对袁绍诬说张郃“听得军败很高兴”。张郃一怒之下,遂与高览焚烧攻具,投奔曹操。
  至此,袁军败局已定。军中听得淳于琼被杀,张郃、高览降曹营的消息,全军大溃。袁绍仅和儿子袁谭单骑逃回河北。官渡大战就这样结束了。
  袁绍回到邺,悔恨交集,于建安七年夏天呕血而死。袁绍有两个儿子,长子谭,次子尚。袁绍死后,两子争位,互相攻伐,臣下也分为两派。袁谭战败,跑回青州,求救于曹操。这时曹操正要去征刘表。是继续征刘表呢?还是回师北救袁谭?群下意见,“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说:“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遭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三国志·魏志·荀攸传》)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见,回师救袁谭,并以女嫁之。
  建安九年,曹操取邺,袁尚投奔幽州袁熙。袁谭的求救,本是时势所迫。曹操约为婚姻,也不过借以笼络。袁谭借曹操攻袁尚的机会,大肆扩充势力。十年,曹操攻斩袁谭。幽州守将以幽州降曹操,袁尚、袁熙奔三郡乌恒,后① 韩■,《资治通鉴》卷63 作韩猛。《三国志·魏志·荀攸传》裴松之注云:“案诸书,韩■或作韩猛,或云韩若,未详孰是。”
  又奔辽东,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黑山农民军张燕有众十余万,也于此时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十一年,曹操攻取并州,斩高干。十二年,征三郡乌桓,出卢龙塞(今河北迁西喜峰口附近),东指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胡汉降者二十余万。曹操占据了河北四州,征服了乌桓,自领冀州牧,让还兖州。从此,曹操稳占中原,邺成为曹氏的基地。
  第二节三国局面的形成曹操消灭袁氏,占有河北四州,已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和中原地区。余下还未被曹操控制的地方,西有马超、韩遂占有的关中和陇右,南有刘表占有的荆州,东南有孙权占有的江东。
  刘表在荆州刘表,年轻时就已知名,初平元年(194),由何进推荐,任荆州刺史。
  刘表到荆州时,北有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南阳有户口数百万,原是一个富庶的地区。袁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