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侵入凉州。张轨派兵阻击,斩拔能,俘鲜卑人十多万口,安置在河西走廊,张轨因此威名大震。
  晋京洛阳失守后,中州避难来河西者络绎不绝,张轨上表,请合秦杂流人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河西一直不用铸币,这时还以布帛代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张轨命铸五铢钱,“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行”。这反映了当地经济的向上发展。
  晋愍帝在长安即位,张轨派军三千人守卫长安。在此以前,张轨也不断对晋廷有所贡献。
  张轨“家世孝廉,以儒学显”。他在河西,“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令有司可推详立州已来清贞德素、嘉遁遗荣、高才硕学、著述经史。。具状以闻。”(《晋书·张轨传》)《资治通鉴》卷一二三称:“凉州自张氏以来,号为多士。”胡三省注:“永嘉之乱,中州之人士避地河西,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在十六国混乱时期,河西俨然成为汉族先进文化的重要据点,自张轨以后,经久不衰,在历史上有相当深远的影响。①公元314 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位。晋廷正式任命张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晋宗室南阳王司马保所部,因司马保病死,有一万余人自上邦(今甘肃天水)来投,张寔都予以收容。
  320 年,张寔为其帐下阎沙等所杀。寔弟张茂诛阎沙等,自称凉州牧。
  324 年,张茂病死,兄张寔子张骏继位,称凉州牧、西平公。公元346 年,张骏病死,子张重华继位、称凉州牧,假凉王。公元349 年,凉州官属共上张重华尊号为丞相、凉王,雍、秦、凉三州牧。重华在公元353 年病死,子张曜灵即位。
  自张茂至张重华在位三十余年间,前凉国势在不断发展。公元323 年,前赵之刘曜亲率大军二十八万五千人西下凉州,沿黄河列营一百多里,扬言要渡河进攻姑臧。张茂部署防御力量,表示决心抵抗。刘曜知道自己“军势虽盛,然畏威而来者三分有二,中军疲困,其实难用”,不敢贸然渡河。后来刘曜为石勒所并,张骏“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西域诸国派使者送来方物。张骏并在吐鲁番地区设高昌郡。公元346 年,后赵主石虎命大将麻秋攻下凉州金城郡(治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张重华任主簿谢艾为中坚将军,率步骑五千,东击麻秋。谢艾大破麻秋军,斩首五千级。347 年,石虎先后派麻秋、石宁等率师十二万,进攻抱罕(今甘肃临夏)。前凉守将张璩率部抵抗,后赵士卒死伤数万。此后,谢艾又两度大破后赵军。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前凉时期,其疆域,南至河,东至秦陇,西迄葱岭,北暨屠延。曜灵继位,年方十岁。不久,重华庶兄张祚废曜灵,自称凉州牧、凉公,次年又自称凉王。张曜灵之弟张玄靓在公元355 年。张重华之弟张天锡在公元363 年,相继为前凉主。从曜灵继位到张天锡自立的十年间,前凉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位,自相残杀,前凉的统治逐步走上下坡路。张天锡取得政权① 参看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第21—42 页,三联书店1954 年版。后,也不能改变这种情况。公元376 年,苻坚征调了步骑十三万人进攻前凉。张天锡先后征集了十万人进行抵抗。经过几次会战,前凉军大败,张天锡投降,前凉亡。苻坚统一了北方。
  第五节东晋的北伐和前秦的南征。淝水之战东晋的北伐在后赵混乱,燕、秦乘机崛起,分割中原形成东西对峙的时候,东晋也企图乘机收复北方失地。这时的东晋朝廷,是由桓温主政。
  东晋的初期,过江而南的北方世族大家,都还有故乡之思。过江不久,即有祖逖的北伐。元帝以祖逖为镇西将军、豫州刺史,驻军雍丘(今河南杞县)。祖逖联系黄河南岸坞堡主,共同抗御石勒,“黄河以南,尽为晋土”(《晋书·祖逖传》)。当时就有人用歌颂他:“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这时,王敦坐据荆州,与朝廷执政大臣刁协、刘隗不和,祖逖深以为优。又加朝廷派了个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今安徽合肥),位在祖逖之上。祖逖意甚快快。公元321 年,在雍丘发病而死。祖逖之后,庾亮、庾翼兄弟也曾有志北伐。他们以荆州为驻地,练兵习武,准备北进。这时北方正处在石虎统治之下,兵力强大。东晋朝臣在江南安居二十多年,不愿北归,对庾氏兄弟的北伐,多持观望和反对态度。庾亮驻有重兵的邾城被石虎一举攻破,庾亮自贬三级,忧愤发病而卒。庾翼接替庾亮的职务。为了北伐,他不顾朝廷的反对,自行由武昌移镇襄阳。他到襄阳后,“缮修军器,大佃积谷”,并在请求朝廷准许他北代的上疏中,要求皇帝“表御之日,便决圣聪,不可广询同异,以乖事会”(《晋书·庾翼传》),可见他对朝臣反对北伐的愤恨。不久庾翼也病死,北伐就成了泡影。
  庾氏兄弟之后,主张北伐而又在行动上采取了相当规模的是桓温。①桓温,与庾翼友善。庾翼死,晋明帝以桓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这时,石虎在北方,国势强大;而成汉的李势,则是众叛亲离。桓温决定先取成汉。穆帝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出兵伐成汉。三年(347)春二月,兵至青衣(今四川乐山西);三月至彭模(今四川彭山),大军直指成都。李势逃往葭萌,送表请降。成汉亡。桓温还江陵,进位征西大将军。
  石虎死,北方乱。桓温认为这是北伐的好机会,上疏请出兵。这时的东晋朝廷,对桓温有所顾忌,任用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与桓温对抗。殷浩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无才略。桓温说:“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晋书·殷浩传》)殷浩曾两次主持北伐,谋收复许、洛,但都打了败仗,积年准备的器械军储,损失殆尽。桓温因朝野之怨,上疏数浩之罪,请废之。朝廷不得已,免浩为庶人。自此,内外大权全归桓温。
  桓温锐意北伐,前后有三次。
  第一次进兵,是以关中长安为目标。晋穆帝永和十年(354)二月,桓温① 与桓温同时主张北伐的还有殷浩。殷浩在建康主朝政,桓温握重兵后荆州上游,乘后赵乱,上疏请出师经略中原。屡求北伐。殷浩与桓温不和,诏书皆不许。殷浩欲以北伐自立功名,公元352 年以谢尚、荀羡两路出兵许昌、洛阳。后因将军张遇的叛变,兵不得进。公元353 年,殷浩率众七万自寿春北伐,为姚苌所卖,大败而还。
  统步骑四万由江陵出发。水军自襄阳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至南乡(今河南浙川南),步兵自浙川(今河南西峡)趋武关。秦兵五万由太子苻苌、丞相苻雄等率领,在峣柳(今陕西蓝田东南)拒温。两军大战于蓝田,秦兵大败。桓温进军至灞上(今西安东北)。三辅郡县皆来降,关中人民争持酒肉劳军。有的老人流着眼泪说,“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桓温兵到关中,时在五月,正是麦收时节。他原希望就地收麦,解决军粮问题。秦王健采取坚壁清野的对策。桓温军中乏食,不得不撤退。秦兵从后追击,温军屡败,死亡以万数。
  第二次北伐,是进兵洛阳。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发。八月,至伊水,大败姚襄,收复洛阳。桓温极力主张还都。但一般朝臣已安于江南的享受,无意于还都洛阳,举朝反对桓温的还都计划。桓温军还以后,司、豫、青、兖诸州又为燕夺去。公元365 年洛阳也为燕所攻取。第三次北伐是伐燕。海西公太和四年(369)四月,桓温帅步骑五万,发自姑孰(今安徽当涂),经兖州北伐燕。六月,桓温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天旱,水道绝,使人凿巨野三百里,引汶水会于清水,引水军自清水入黄河。七月,大军至枋头(今河南滑县西南)。枋头离燕都邺(今河北临漳西)约二百里。邺中人心惶惶,燕主 和大臣慕容评大惧,谋逃回龙城。慕容垂说:“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资治通鉴》卷一○二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垂与征南将军慕容德帅众五万拒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